透光伐

在幼齡林時期以調整林分組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撫育採伐。又稱除伐。其作用在於有計畫地伐除非目的樹種和不良植株,改善目的樹種和優良植株的生存空間,以促進其生長。適用於天然林或人工林,混交林或單純林。

透光伐

正文

在幼齡林時期以調整林分組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撫育採伐。又稱除伐。其作用在於有計畫地伐除非目的樹種和不良植株,改善目的樹種和優良植株的生存空間,以促進其生長。適用於天然林或人工林,混交林或單純林。
伐除對象 在混交林中,伐除抑制目的樹種生長發育的非目的樹種以及灌木、藤木以至高大的草本植物。在天然純林(如雲杉落葉松等屬)中,伐除密度過大、樹冠交錯重疊、生長落後、乾形不良的植株;對入侵的闊葉樹種或其他針葉樹種,如有利或不妨礙目的樹種的生長時則予以保留。在人工更新的幼林中,如目的樹種的數量已達營林要求,可伐去萌芽起源的植株。在已完成天然更新的採伐跡地上,或在林冠下人工更新成功時,應伐除上層老齡林和過熟林。萌芽更新的幼林(如櫟、柳等屬)中有大量萌芽條,宜存優除劣;對於入侵的其他樹種,不妨礙目的樹種成長者可保留。
在中國東北封山育林地區,可用“栽針保闊”的造林撫育措施,以加速恢復闊葉紅松林;在長江流域的封山育林區,天然次生常綠闊葉林恢復後,可採用“伐劣留優、伐密補疏”的方法,以促進珍貴樹種迅速成長。
方法 一般有3種:①全面撫育。將林地上抑制目的樹種生長的其他樹種普遍按一定強度採伐 1次。通常適用於目的樹種占優勢、且分布均勻,交通方便、勞力充足和薪炭材有銷路的地區。②帶狀撫育。將林地分成若干帶,在帶內進行撫育。頻寬1~2米;帶間距3~4米。經帶狀撫育後,形成互動排列的透光廊狀帶與間隔帶的林分。撫育帶應與主風方向垂直,以防風折和風倒。③團狀撫育。當目的樹種分布不均、且數量不多時採用此法。撫育僅在有目的樹種存在的群團中進行。
實施時小面積幼林可用斧、刀、手鋸等進行人工伐除,大面積幼林可用機械(如割灌機刈除,也可用化學藥劑,如用除莠劑溶液噴灑葉面、注射非目的樹種的木質部及韌皮部、塗刷根部等。常用的除草劑有2,4-D〔(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5-T(三氯苯氧乙酸)、三氯丙酸(2,2,3-T)、三氯苯酸(草芽平;2,3,6 -TBA)等,它們適用於對除莠劑敏感的闊葉樹種,如山楊、榿木、榛叢和柳叢等。
時間、次數與強度 實施透光伐一般在幼齡林鬱閉前後到桿材林時止。其開始的遲早因地理位置、立地條件、樹種特性、林分狀況、社會經濟狀況而異。在氣候溫暖、土壤肥沃、林分密度大且由速生樹種組成、薪炭材有銷路、勞力充裕的地方可以提早開始,反之宜遲。初夏樹木的樹葉抽出後最適進行透光伐。次數應視樹種的生長速度而定,一般2~3年或3~5年進行一次。強度應視立地條件、樹種特性、經營集約度以及社會經濟情況而定。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