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寺丞罷秩游青城山

《送趙寺丞罷秩游青城山》是宋朝張詠的文學作品,該作品體裁為五言律詩。

基本信息

【名稱】送趙寺丞罷秩游青城山
【年代】宋朝
【作者】張詠
【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送趙寺丞罷秩游青城山
張詠
公餘長閉目,只是老心情。
聞道尋山去,連忙出戶迎。
好峰須到頂,靈跡要知名。
回日從容說,余將少解酲。
【格律】
押八庚
五言律詩 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作者簡介

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士。授大理評事、知鄂州崇陽縣。雍熙元年(九八四),遷著作佐郎。端拱元年(九八八),轉秘書丞。二年,通判相州。召還,知開封府浚儀縣,出為荊湖北路轉運使。淳化四年(九九三),擢樞密直學士、知通進銀台司兼掌三班院。五年,出知益州。真宗鹹平元年(九九八),召拜給事中,遷戶部使,改御史中丞。二年,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五年,改知永興軍。六年,加刑部侍郎、再知益州。景德三年(一○○六),復掌三班院兼判登聞檢院。四年,知昇州,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改知陳州。八年八月卒,年七十。謚忠定。
【文學風格】
張詠重視詩歌的審美特性,講究藝術表現。他一方面繼承《詩經》傳統,關注現實,長於比興;一方面不避散化,重視自我表達,體現出雜糅多種藝術手法為己所用的特點。尤其善於取象、用典,繼承並發展了以文為詩、以議論入詩的手法,使其詩歌內蘊豐富、意境深遠,體現並發展了宋詩的基本特點。張詠不滿於晚唐五代詩歌的綺靡與鄙陋,主張恢復古詩“疏通物理,宣導下情”的傳統。所作詩歌大都真率自然,不事雕琢,清麗朗健,很有氣骨。宋人吳處厚《青箱雜記》中云:“文章純古,不害其為邪。文章艷麗,亦不害其為正。然世或見人文章鋪陳仁義道德,便謂之正人君子,及花草月露,便謂之邪人,茲亦不盡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