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食自公

退食自公

退食自公(tuì shí zì gōng)漢語詞語,意思是減膳以示節儉,指操守廉潔。

基本信息

出處

退食自公退食自公
語出《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鄭玄箋:退食,謂減膳也。自,從也;從於公,謂正直順於事也。

朱熹《集傳》:退食,退朝而食於家也。自公,從公門而出也。後因以指官吏節儉奉公。退朝就食於家或公餘休息。自公:毛傳:公,公門也。馬瑞辰通釋:勤於治事,不遑家食,則有公膳可食。

唐·楊炯《梓州惠義寺重閣銘》:“庶政惟私,萬民以理,閒庭不憂,退食自公。”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