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逝水年華[馬塞爾·普魯斯特著作長篇小說]

追憶逝水年華[馬塞爾·普魯斯特著作長篇小說]

《追憶逝水年華》是2010年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塞爾·普魯斯特。

基本信息

簡介

追憶逝水年華》(一譯為《追憶似水年華》)這部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的長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對心靈追索的描寫和卓越的意識流技巧而風靡世界,並奠定了它在當代世界文學中的地位。

多卷集長篇巨著《追憶逝水年華》是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1922)的代表作,全書共七部,十五卷,從1905年開始創作,至作者逝世前全部完成。小說的第一部《通往斯萬家的路》於1913年問世,但反應冷淡,一些有名的出版社都不願出版,作者便自費印行。後來《通往斯萬家的路》逐漸獲得文藝界的讚賞。於是,各大出版社竟相與普魯斯特簽訂契約,以求取得出版這部多卷集的其餘幾部作品的權利。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出版工作被擱置下來。戰爭結束後,小說的第二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們身旁》於1919年出版,獲龔古爾文學獎,普魯斯特名聲大振。此後,小說的第三部《蓋爾芒家》和第四部《索多姆和郭穆爾》相繼於1921和1922年出版,最後三部《女囚犯》(1923),《逃亡者》(1925),和《昔日再現》(1927)則是普魯斯特逝世後才出版的。

目錄

第一部 在斯萬家那邊

>第一卷貢布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卷 斯萬之戀

>第三卷 地名:那個姓氏

第二部 在少女們身旁

>第一卷斯萬夫人周圍

>第二卷 地名:地方

第三部 蓋爾芒特家那邊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四部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部 女囚

第六部 女逃亡者

第七部 重現的時光

《追憶逝水年華》是一部與傳統小說不同的長篇小說。全書以敘述者“我”為主體,將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合一體,既有對社會生活,人情世態的真實描寫,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認識的內心經歷的記錄。除敘事以外,還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議論。整部作品沒有中心人物,沒有完整的故事,沒有波瀾起伏,貫穿始終的情節線索。它大體以敘述者的生活經歷和內心活動為軸心,穿插描寫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猶如一棵枝丫交錯的大樹,可以說是在一部主要小說上派生著許多獨立成篇的其他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交織著好幾個主題曲的巨大交響樂。

小說中的敘述者“我”是一個家境富裕而又體弱多病的青年,從小對書畫有特殊的愛好,曾經嘗試過文學創作,沒有成功。他經常出入巴黎的上層社會,頻繁往來於各茶會,舞會,招待會及其它時髦的社交場合,並鍾情於猶太富商的女兒吉爾伯特,但不久就失戀了。此外,他還到過家鄉貢柏萊小住,到過海濱勝地巴培克療養。他結識了另一位少女阿爾伯蒂,發現阿爾伯蒂患同性戀,便決心娶她為妻,以糾正她的變態心理。他把阿爾伯蒂禁閉在自己家中,阿爾伯蒂卻設法逃跑,於是,他多方打聽她,尋找她,後來得知阿爾伯蒂騎馬摔死。在悲痛中他認識到自己的稟賦是寫作,他所經歷的悲歡苦樂正是文學創作的材料,只有文學創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東西找回來。

在小說中,敘述者“我”的生活經歷並不占全書的主要篇幅。作者通過故事套故事,故事與故事交叉重迭的方法,描寫了眾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圖景。這裡有姿色迷人,談吐高雅而又無聊庸俗的蓋爾芒夫人,有道德墮落,行為仇惡的變性人查琉斯男爵,有縱情聲色的浪蕩公子斯萬等等。此外,小說還描寫了一些於上流社會有關聯的作家,藝術家,他們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卻永世長存。小說還描寫了一些下層的勞動者。《追憶逝水年華》這部長篇巨著通過上千個人物的活動,冷靜,真實,細緻地再現了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習俗,人情世態。因此有些西方評論家把它與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相提並論,稱之為“風流喜劇”。

《追憶逝水年華》是一部有獨特風格的長篇小說,他不僅再現了客觀世界,同時也展現了敘述者的主觀世界,記錄了敘述者對客觀世界的內心感受。作者感興趣的不是敘述故事,交代情節和刻畫人物形象,而是抒發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感想和分析。例如,敘述者參加了蓋爾芒公爵家的一次晚宴,這使他長期以來對貴族的種種幻想頓時破滅,他意識到過去對他有魅力的只是名稱,而不是真實的世界。整部作品對外部世界的描述同敘述者對它的感受,思考,分析渾然一體,又互相引發,互相充實,從而形成了物從我出,物中有我,物我合一的藝術境界。

《追憶逝水年華》這部長篇,除了第一部中關於斯萬的戀愛故事採用第三人稱描寫手法外,其餘都是通過第一人稱敘述出來的,敘述者“我”的回憶是貫穿全書的重要藝術表現方式。小說開卷,“我”從床上醒來,在夢幻般的狀態中千思百想集於心頭。這時,由於一杯茶和一塊點心的觸發,使他回憶起小時候在姑媽萊奧妮家生活的情景。這不僅引出了敘述者的家庭身世和個人經歷,還引出了蓋爾芒和斯萬兩大家族,引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整部小說的內容就是通過敘述者的回憶向縱深發掘,逐步推進,最後完整地呈現出來。

《追憶逝水年華》共7部,15卷,其中包括《在斯旺家那邊》(1913)、《在少女們身旁》(1919)、《蓋爾芒特家那邊》(1921)、《索多姆與戈摩爾》(1922)和作者死後出版的《女囚》、《女逃亡者》和《重現的時光》。第一部《在斯旺家那邊》,沒有得到文藝界的認可,第二部《在少女們身旁》(1919),獲龔古爾文學獎,從此名聲大振。

《追憶逝水年華》是一部巴爾扎克《人間喜劇》那樣“規模宏大”的作品。小說的敘述者“我”是一個富於才華,喜愛文學藝術而又體弱多病的富家子弟。作品透過主人公的追憶,表現了作者對家庭、童年和初戀時感情的懷念,對庸俗事物的厭惡,同時也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謂“黃金時代”的法國巴黎上流社會的種種人情世態。

小說故事套故事,人物事件眾多。一方面是遵循法國舊傳統習慣的聖·日耳曼貴族、蓋爾芒特家族的公爵和公爵夫人、蓋爾芒特親王和王妃、公爵的兄弟等。另一方面是新的資產階級暴發戶和活躍在沙龍里的幫閒人物:斯旺及其情婦、交際花奧黛特、富裕而有文化教養的凡爾杜蘭夫婦、外交官、醫生、藝術家等。兩個對立的社會,原來並不融洽,資產階級很難跨進古老貴族的門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複雜的聯姻關係,鴻溝逐漸被打破。斯旺死後,奧黛特成了蓋爾芒特公爵的情婦。凡爾杜蘭太太過去不被貴族家所接納,現在成了親王夫人。作者在貴族閉塞和悠閒的世外桃源中窺視到了衰敗景象,從大資產階級庸俗狂妄中看到了一種畸形社會的畫面。雖然作者在描繪這種種畫面時,並沒有用尖銳的譴責之詞,但從他筆鋒轉向下層人民時所表現出的好感中,又能體味到他的褒貶之意。那個在上層人家服務多年的老女僕弗朗索瓦茲,雖然滿口鄉下土話,腦子裡有不少迷信和禁忌,但她勤勞、純樸,有著鄉下人的聰明機智,是作者最喜愛的人物之一。小說除了描寫上流社會的生活外,還涉及到文學、繪畫、音樂、建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追憶逝水年華》是一部回憶錄式的自傳體小說,但沒有傳統回憶錄那樣對往事有條理的整理和分析,而是通過一個“非常神經質和過分受溺愛的孩子”對自己“緩慢成長過程”的追憶,漸漸地“意識”到自己周圍人們的“存在”。作者只是捕捉自己心頭留下並時時浮現在腦際的印象,然後加以展現。對他來說,事情發生的先後沒有意義,現實從回憶中形成,通過回憶,既認識到現實世界,也認識到“自我”的存在。兒時早晨起來喝熱茶時一塊俗名叫“瑪德萊娜”的甜糕點泡在茶里,邊喝邊吃點心所感到的樂處,在最後一卷《重現的時光》重提時,“今”與“昔”的回憶已同時出現在作者腦海里。通過回憶,他解除了“時間”的束縛,獲得了過去、現在的重疊和交叉,形成了特殊的回憶結構。

作品的敘述角度明顯區別於傳統小說。作者說:“在我們幼小時,我覺得聖書上任何人物和命運都沒有像諾亞那樣悲慘,他因洪水泛濫,不得不在方舟里度過四十天,後來,我時常臥病,迫不得已成年累月地呆在方舟里過活。這時我才明白,儘管諾亞方舟緊閉著,茫茫黑夜鎮住大地,但是諾亞從方舟里看世界是再透徹不過了。”作者也不是站在事物的外部觀察世界,而是將客觀世界溶入內心,然後再表現出來。他通過對內心世界的探索來發現外部世界,從意識洪流中認識外部世界的價值。作品的人稱也有異於傳統小說。作品中的“我”並不是傳統小說中的第一人稱,他只是一個穿針引線的人物,通過“我”的觀察、感受引出其他人物和繪成絢麗多姿的畫面。普魯斯特雖然是現代派作家,但他的語言風格深受蒙田、塞維尼夫人和聖·西蒙等法國古典作家的影響,有著曠達、高雅、細膩、婉轉的特點。

法國著名傳記文學家兼評論家A·莫羅亞(1885—1967)在1954年巴黎伽里瑪出版社出版的《七星叢書》本的《追憶逝水年華》序言中寫道:“一九○○年至一九五○年這五十年中,除了《追憶逝水年華》之外,沒有別的值得永誌不忘的小說巨著。不僅由於普魯斯特的作品和巴爾扎克的作品一樣篇帙浩繁,因為也有人寫過十五卷甚至二十卷的巨型小說,而且有時也寫得文采動人,然而他們並不給我們發現‘新大陸’或包羅萬象的感覺。這些作家滿足於挖掘早已為人所知的‘礦脈’,而馬塞爾·普魯斯特則發現了新的‘礦藏’。”這也是強調《追憶逝水年華》的藝術優點就在於一個“新”字。然而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並不在於單純的創新,也不在於為創新而創新,更不在於對於傳統的優秀藝術傳統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從零開始的創新。創新是藝術的靈魂,然而創新絕不是輕而易舉的,絕不是盲目的幻想。《追憶逝水年華》的創新是在傳統的優秀藝術基礎上的發展。

法國詩人P·瓦萊里(1871—1945)和著名評論家、教授A·蒂博岱(1874—1936)都在他們的評論中誇獎《追憶逝水年華》的藝術風格繼承了法國文學的優秀傳統。紀德和蒂博岱都提到普魯斯特和十六世紀的偉大散文作家蒙田(1533—1592)在文風的曠達和高雅方面,似乎有一脈相承之妙。還有別的評論家甚至特意提到普魯斯特受法國著名的回憶錄作家聖·西蒙(1675—1755)的影響。

《追憶逝水年華》的作者逐漸構思這部小說大致在上世紀末年和本世紀初年。一九○七年他下定決心要創作這部小說,一九○八年他開始動筆,到一九二二年他去世前夕,匆匆寫完最後一卷《重現的時光》。普魯斯特創作《追憶逝水年華》的十餘年間,完全禁閉在斗室中,與世隔絕。他全部精力與時間集中在回憶與寫作上,毫不關心世事,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它對法國人民生活的強烈影響,在《追憶逝水年華》中幾乎毫無反映。這部小說中反映的巴黎是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巴黎。十九世紀末葉是法蘭西資本主義逐漸由壟斷資本進入帝國主義的過程。二十世紀初年,法國資本主義已經達到最高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在這時期,法國社會出現了物質生活方面的極大繁榮。1900年巴黎舉辦震動全球的“世界博覽會”,就表現出烜赫一時的繁榮景象。凡此種種,都沒有引起在斗室中埋頭寫作的普魯斯特注意。由此可見,就其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而言,《追憶逝水年華》是十九世紀末年的小說,是反映臨近巨大的變革與轉折點時刻的法國社會的小說,因此可以說也是一部反映舊時代的小說。《似水年華》是法國傳統小說藝術的最後一顆碩果,最後一朵奇葩,最後一座偉大的里程碑。

專 輯:追憶逝水年華

歌 手:梁翹柏

語 言:粵語

公 司:華納唱片

日 期:2002.10.00

【01】追夢

【02】詩人回憶錄

【03】消逝

【04】落花流水

【05】那年在街上

【06】浮華若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