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嶂

迷魂嶂

迷魂嶂,位於鄖縣安城鄉境內,海拔900多米,自古樹木叢生,雲霧繚繞。上山的路很多,且縱橫交錯,很容易迷路,故日:"迷魂嶂"。

地理情況

在鄖縣安城鄉境內,海拔900多米的迷魂嶂之巔,自古樹木叢生,雲霧繚繞。山脊自西南向北蜿蜒而去,山高雨多,常年大霧沉沉。上山的路很多,且縱橫交錯,很容易迷路,故日:"迷魂嶂"。

相關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玉皇大帝在迷魂嶂的一座山峰上歇過腳,後來此峰便喚作玉皇頂。玉帝又見山下雲霧瀰漫,就差遣天雞守在另一座山頭,為山下百姓打鳴報時,天雞呆的地方後人稱為天雞寨。真武大帝為建廟宇,四處尋山一路東來,見這裡頗有仙山靈氣,便從漢江北岸娘娘山直奔而來,剛落腳,山就矮了三尺有三,真武大帝遂來另一山峰,遙看遠處,又是一派雲蒸霞蔚的景象,但奔此而去,這就是現在的武當山。後人在真武大帝站過的地方建廟一座,稱為"祖師殿"。遙看武當的那座山峰就叫"望武當"。

介紹

迷魂嶂山大人稀,居民稀少,而風光獨異,景色優美,夏季最高氣溫在29℃以下,晝夜溫差7℃左右。若逢雨天或雨過天晴,山中則大霧茫茫,座座山峰仿佛海中島嶼,雲起霧涌,恍若海市蜃樓。又有神蹤仙跡點綴其間,珍食異獸棲息林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造出了一個世外桃源,人間仙境。
得其澤惠,迷魂嶂下的老百姓少有疾病,老者鶴髮童顏,少年體魄強健。家住二寶山的張公立如今90高齡,看上去不過七旬。且耳陪目明,仍然下地幹活,聊起迷魂嶂的典故,他仍如數家珍。據調查,在迷魂嶂一帶,象他這樣的老人還有10多位。
早在70年代初,原五峰區回響毛澤東同志"綠化祖國"的號召,組織民眾萬餘人,在迷魂嶂玉皇頂、祖師殿、二寶山一帶三度擺開戰場,撫育了13500畝人工林。其中杉樹林達萬畝,是聞名全省的萬畝杉樹基地。現在的迷魂嶂林海蒼莽,當年栽下的杉樹苗已長到三四丈高,一千多畝油茶和數百畝青茶園的山腰和山下一派蔥綠,生機勃勃。
二十多年過去了,而今迷魂嶂已成為全縣重要的綠色企業之一,固定資產達到77.8萬元,潛在經濟價值1320萬元。無論是走在兩萬多米的防火道上,還是走在20多公里的場區公路上,總讓人想起杜甫《望岳》中的一些詩句:"盪胸生層雲,決皆入歸鳥;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前不久,我們和安城鄉黨政領導一起登臨迷魂嶂。場長曹相俊帶著我們登山察看,走訪民眾。歸來則品茗他們自己生產的優質名茶-----雲劍、雲峰。夜晚,我們圍坐在場部辦公室前,迷魂嶂就像天然大空調,晚風中攜著陣陣涼意。我們靜聽著鄉領導和林場幹部暢談將迷魂嶂闢為森林公園的大膽構想。
翌日,天不亮我們又登上玉皇頂,極目遠眺,只見一輪紅日從一派混沌之中冉冉升起,山下的雲霧如輕紗一般飄來飄雲,金色的霞光透過林梢,映照群山。這時,我們強烈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神奇的自動化和人民民眾的創業精神。迷魂嶂之所以美麗迷人,雄渾博大,其緣由在我們心中釋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