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腸代輸尿管術

適應症

輸尿管的全部或大部因外傷、炎症、腫瘤或先天性巨輸尿管引起輸尿管狹窄和梗阻以上積水時,可用迴腸代替輸尿管,連線於腎盞、腎盂、輸尿管和膀胱之間。

術前準備

輸尿管乙狀結腸吻合術

麻醉

連續硬膜外麻醉或連續腰麻。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臥位。

2.切口

如果雙側輸尿管均需用迴腸代替,可由劍突到恥骨聯合作正中切口,如果只是一側需要代替,則可作延長的腰部斜切口,向內延伸達腹直肌外緣,然後向下至恥骨聯合。

3.腸管選擇

 要點如下:①選用的迴腸段必須比需要的輸尿管長度長5~6cm。可用縫線作為量尺來計算擬游離小腸的確切長度。②游離的腸段必須血運良好,腸系膜血管弓寬度足夠。③腸段長度必須套用儘可能短的跨度,以減少尿內容物的吸收。大多數全輸尿管替換術所需要的適當長度是25~30cm。上端吻合完成後,在下端吻合之前應將多餘迴腸切除。④游離的腸段必須取自回盲瓣前25cm以上的迴腸。⑤將切斷的迴腸兩斷端吻合。系膜關閉後,用生理鹽水和1%新黴素溶液將游離腸段內的粘液及糞渣沖洗乾淨。游離腸段的下端用兩條絲線牽引縫合作為標誌,以免上、下端顛倒,影響順蠕動吻合。

4.替換輸尿管

替換右輸尿管 切開盲腸和升結腸外側的後腹膜,將升結腸向內分離。將游離的迴腸段及其腸系膜穿過升結腸系膜的開孔,放到腹膜後間隙。將迴腸系膜逆時針外鏇90°使其成為順蠕動方向。
替換左輸尿管 將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外側的後腹膜切開,向內分離結腸和系膜。在降結腸系膜上開孔,將游離的迴腸段經該孔穿出,進入腹膜後間隙。在此情況下,無需鏇轉迴腸,但應注意不要因結腸系膜開孔過小造成系膜不必要的張力。
替換雙側輸尿管 在距回盲瓣25cm處游離迴腸約38~40cm,上端閉合,下端在距膀胱頂部以下3cm處與膀胱吻合。將輸尿管由腹膜後經後腹膜切口移至腹膜腔,用直接吻合法吻合於迴腸上。

5.輸尿管(或腎盂)迴腸段吻合

閉合迴腸段上端,將輸尿管上端斷面作成橢圓形。在游離的迴腸上部切開腸壁,口徑與輸尿管端的斷面等大,用4-0鉻制腸線吻合。
當腎盂與迴腸段上端吻合時,需注意不得損傷腎血管供應。將迴腸段上端在系膜對側緣切開,使大小適合於腎盂。吻合口用4-0鉻制腸線連續縫合或間斷縫合。

6.迴腸下端與膀胱吻合

下端的吻合以在膀胱內進行最為方便。將膀胱後腹膜分離,切開膀胱前壁,在合適部位用手指將膀胱後壁由外向內頂入,用組織鉗將頂起的膀胱壁鉗夾,作環狀切除,大小需與迴腸段的斷端相適應。將迴腸下端的牽引線自膀胱開孔處引入膀胱,調節游離迴腸的長度,將多餘部分剪去,腸壁出血處要妥善止血。用2-0鉻制腸線將腸壁和膀胱壁全層間斷縫合。漿肌層用絲線間斷縫合加固。

7.引流

由膀胱經替換的輸尿管插一輸尿管導管引流腎盂,將該管與膀胱造瘺管一起從腹壁切口下端引出。

8.縫合

將結腸放回原位,覆蓋於代替的輸尿管前。游離的迴腸段系膜與後腹膜縫合,以免形成內疝。膀胱壁內層用2-0鉻制腸線、外層用絲線間斷縫合。各吻合口附近放香菸引流後,逐層縫合切口。

術後處理

1.術後應注意保持各導管通暢,避免被粘液堵塞。必要時還可經尿道放置導尿管。
2.香菸引流於手術後48~72小時拔除。經替換的輸尿管插入腎盂的導管於手術後10日左右拔除,恥骨上膀胱造瘺管待10日以後再拔除。
3.胃腸減壓應持續數日,待腸鳴音恢復後除去。
4.術後注意電解質是否平衡和有無高氯、高鉀血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