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魯瓦呼圖克圖

迪魯瓦呼圖克圖

迪魯瓦·阿旺洛桑丹增(Diluwa Khutugtu Jamsrangjab,1884年-1965年4月7日)原俗名扎木斯仁扎布,法名阿旺洛桑丹增,蒙古族,蒙古扎薩克圖汗部扎格德散巴拉公旗(今蒙古國扎布汗省西魯斯台縣)奧依根巴嘎人,第五世(不計追認)迪魯瓦活佛。 在蒙古近現代史上 ,迪魯瓦呼圖克圖的名字人們或許並不陌生。他生活在 1 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複雜動盪的歷史年代,親身目睹和參與了當時發生在內外蒙古地區的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和活動,經歷頗俱傳奇、神秘色彩。國內有關文獻資料中 ,一般將他稱之為“外蒙古流亡活佛”,或是“國際間諜”和“特務”。而在他的祖國蒙古國,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還將他視為“反革命分子”、“叛國分子”和“帝國主義的走狗”。從這些相互矛盾的評價中亦可看出其生活經歷的複雜、曲折和不同尋常。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迪魯瓦 呼圖克圖 迪魯瓦 呼圖克圖

但至今鮮有對其生平進行全面、詳盡研究和介紹的論著。雖然此前西方曾刊布過他本人的“回顧”和“傳記” ,但也僅反映了他前半生 ……

呼圖克圖為對道行之高或功德卓然之佛教徒之封號,受此封號者可世世轉世。康熙年中有第五世達-賴喇嘛之弟子章嘉者在多倫諾爾建“匯宗寺”,雍正年間封為呼圖克圖,開始轉世傳承,是為蒙古有呼圖克圖之始。

清朝時封呼圖克圖稱號有六十六名,其中包括西藏、青康及蒙古等地。其中據《一九四八年八月多倫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當時記載:“迪魯瓦呼圖克圖,駐錫地北平。民國二十一年由外蒙古來京,現在西藏。

轉世系統

據有關資料記載,迪魯瓦(帝樂巴Tilopa,噶舉之父,印度大成就者)活佛轉世系統最初起源於印度,後在蒙古地區轉生五世。

一世迪魯瓦活佛名納旺丹增嘉措,於清朝康熙年間降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部達拉特旗一個叫策森的平民家庭,並由康熙皇帝正式承認這迪魯瓦活佛,授予了“額日和綽爾吉”稱號。一世迪魯瓦活佛在鄂爾多斯部修建了自己的寺廟班欽召。

二世迪魯瓦活佛名瑪胡日達,降生於內蒙古烏拉特中公旗一個叫嘉勒的平民家庭。

三世迪魯瓦活佛名達木確一雅仁皮勒,於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降生於外蒙古一個叫丹金格勒格的沙畢家中。三世迪魯瓦活佛自乾隆五年出生到鹹豐六年圓寂,享年116歲。

四世迪魯瓦活佛名拉希彭策格,出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部沙金尤熱勒特寺屬民巴勒丹奧其爾家。

五世迪魯瓦活佛俗名扎木斯仁扎布,法名阿格旺洛布桑丹增,1884年(清光緒十年)出生於原外蒙古扎克圖汗部扎格德散巴拉公旗(現蒙古國扎布罕省希魯斯台縣)奧依根巴嘎一個貧苦牧民家庭。並經過抽籤和將中籤的靈童報送清朝政府,最終由清朝政府認定扎木斯扎布為第五世迪魯瓦活佛。從此,這個貧苦的牧民之子的命運開始發生了改變其一生的重大轉折,成為名列當時外蒙古聲名顯赫的14位呼圖克圖之列的高僧大德,同時也鑄就了他一生的畸曲坎坷的命運。

活動年表

1910年左右的迪魯瓦活佛 1910年左右的迪魯瓦活佛

1912年秋天,迪魯瓦活佛前往庫倫朝覲了前一年宣布獨立的外蒙古共戴皇帝八世哲布尊丹巴,以示效忠擁戴,並從他那裡獲得了“額目和綽爾吉”稱號,以及綠傘蓋轎車和金黃鞍轡。

1917年冬,迪魯瓦活佛又受哲布尊丹巴之命,以護軍喇嘛的身份與瑪格斯日扎布一同率軍前去進剿,並因功受封為迪魯瓦呼圖克圖封號,獲綠傘蓋乘轎等獎賞。

1920年下半年外蒙古重新恢復自治之後,迪魯瓦呼圖克圖先後出任烏里雅蘇台副大臣,西部安撫副使等職。

1921年6月,外蒙古人民革命勝利前久,他出任了烏里雅蘇台大臣之職。

1922年初,他雖然一度離開了原職;但同年10月又被任命為烏里雅蘇台大臣的助理。

1923年年底,迪魯瓦活佛辭去了公職並返回寺廟,把主要精力用於佛事活動,研修經典,雲遊四方。

1924年,鑒於迪魯瓦活佛的貢獻,蒙古人民政府授予他“薩瑪迪巴格什”稱號。

迪魯瓦活佛與達木丁巴扎爾 迪魯瓦活佛與達木丁巴扎爾

1930年秋,迪魯瓦活佛由於涉嫌所謂勾結日本和中國,企圖推翻人民革命政權的“額日格登達格巴案件”而被蒙古法務部門判處2年徒刑,緩期執行。

1931年2月26日,與隨從根敦、納木濟勒、哈勒占、布頓等一行5人,乘夜從蒙古東戈壁省毛登敖包越過邊界,進入內蒙古烏蘭察布盟中公旗,從此開始了他在遠離故土的漂泊生活。

1932年4月,他參加了在洛陽召開的國難會議。迪魯瓦活佛則擔任了國民政府的立法委員(任期1933.1.12――――1935.1.12)。

1939年冬,由於傳說八世哲布尊丹已在西藏轉世,迪魯瓦活佛為了探究其虛實,的確曾計畫前往拉薩。

1947年,先後擔任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1942.10.24聘),第三屆(1942.7------1945.4月)、第四屆(1945.4-----1947.5月)國民參政會主席團成員和參政員,以及國民政府顧問(1947.4.18日聘)等職。

1947年11月,迪魯瓦活佛回到了國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1949年2月,迪魯瓦活佛持中國護照飛往大洋彼岸的美國。他已年屆67歲高齡。他先在拉鐵摩爾任系主任的美國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外語系工作了4年。

迪魯瓦呼圖克圖與拉鐵摩爾 迪魯瓦呼圖克圖與拉鐵摩爾

1949年春,他根據拉鐵摩爾的要求口述了自己的自傳,用舊蒙文撰寫了《外蒙古政治回顧》一書。於1982年在德國威斯巴登出版。1991年,蒙古國學者博彥朝格將該書用基里爾文字蒙譯,在蒙古烏蘭巴托出版。由於這些文獻傳記資料以作者的親身經歷,客觀如實和較為全面地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外蒙古一系列重要的歷史事件,因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1952年,流亡在美國的卡爾梅克人將迪魯瓦活佛迎請到新澤西州,並在這裡修建了美國第一座喇嘛教寺廟,直到他去世為止一直擔任該寺廟的堪布喇嘛。

1961年,當聯合國討論蒙古加入聯合國議案時,迪魯瓦活佛即坐在會議大廳的旁觀席上。

1963年,當美國蒙古學學會成立之際,他親自抱病前往表示祝賀,並成為其會員。

1963年,迪魯瓦活佛身患胃癌,幾經救治,延至1965年4月7日,終因不治在其紐約寓所圓寂,享年82歲。美國卡爾梅克協會所屬三個寺廟為他舉行了超度儀式和追悼大會。參加追悼會的有來自新澤西州和費城3個喇嘛廟的僧眾,以及達賴喇嘛和蔣介石的私人代表。追悼會後,迪魯瓦活佛的骨灰一部分安葬在由他本人親自參與興建的新澤西州達什捷普林寺,一部分安葬於迪魯瓦活佛先世的誕生地印度,一部分準備在適當的時候送回其故鄉蒙古。

1990年5月18日,蒙古人民共和國最高法院通過第4號決議,撤銷了與迪魯瓦活佛有關的指控,並為其平反。

爭議

1930年秋,迪魯瓦活佛因受涉嫌勾結日本及中國企圖推翻人民革命政權䩂的額爾格登達布戈案件(即38人愛國集團案,又稱38人陰謀案(Plot of the 38 Element))有牽連,而被蒙古司法機關判處2年有期徒刑,緩期執行。迪魯瓦活佛被告知,若在緩刑期間有過失,則他將被執行死刑。此後,迪魯瓦活佛獲得釋放。1931年2月26日夜,迪魯瓦活佛和隨從根敦、納木濟勒、哈勒占、布頓一行共5人從蒙古東戈壁省毛登敖包偷越邊界,進入內蒙古烏蘭察布中公旗開始了在中國的流亡生活。

日後,美國蒙古學家、迪魯瓦活佛的老朋友歐文-啦鐵摩爾曾詢問迪魯瓦活佛:“既然當時對你的審判是公正的,那么您為何不回到那魯班禪寺,隨遇而安過一種太平寧靜的生活呢?”迪魯瓦活佛答道,“由於革命的進程以緩和和激烈的形式交替出現,所以難以預料以後的結局。”似乎他是因害怕蒙古革命而逃出蒙古的。此說也長期為有關迪魯瓦活佛出逃原因的通說。

但自1990年代以來,蒙古國歷史檔案大批解密,歷史文獻相繼出版。這些文獻表明,迪魯瓦活佛出逃並非害怕革命,而是受蒙古內務部對外情報局派遣,借出逃之名潛赴中國內地,負責了解蔣介石方面的南京國民政府以及大日本帝國對內外蒙古的政策、九世班禪額爾德尼的動向、外蒙古流亡人員情況。蒙古內務部對外情報局之所以選中迪魯瓦活佛執行該任務,是因為他是有較大影響力的宗教界高層人士,因曾經被人民政府兩次沒收財產並因涉嫌政治案件而遭判刑,故隱蔽性強,以前曾和九世班禪額爾德尼有聯繫,其本人辦事較為靈敏且謹慎。迪魯瓦活佛進入內蒙古後,蒙古方面為掩護其行動,隨即在中國各處散布其叛逃的流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