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爾瑪·羅塞芙

迪爾瑪·羅塞芙

迪爾瑪·羅塞夫,1947年生。2010年巴西總統大選候選人之一,2010年10月31日,巴西最高選舉法院宣布,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勞工黨候選人迪爾瑪·羅塞夫在第二輪投票中勝出,當選總統,2011年1月1日,巴西新總統迪爾瑪·羅塞夫正式就職,成為巴西歷史上首位女總統。

人物介紹

羅塞夫出生於1947年,出生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首府貝洛奧里藏特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佩德羅羅塞夫是保加利亞移民,母親迪爾瑪哈內席爾瓦是土生土長的巴西人。羅塞夫是一名經濟學家,她從來沒有正式競選公職的經驗。不過,羅塞夫對政治並不陌生。19歲時,嚮往社會主義制度的羅塞夫就參加了地下黨和游擊隊,和盧拉等勞工黨高級政治家一起,反對當時巴西的軍事獨裁統治。羅塞夫有過3年的牢獄生涯。媒體還曾廣泛報導在監獄中羅塞夫受到酷刑,但始終沒有向獨裁統治投降。盧拉當選總統後,作為戰友的羅塞夫成為他的左膀右臂,一直擔任盧拉總統府民事辦公室主任。在盧拉的第一屆總統任期內,羅塞夫曾擔任礦產和能源部長。2009年羅塞夫做了一次癌症手術,切除了左臂上的一個肉瘤。當時已經傳出她可能會被任命為總統候選人的訊息,反對黨還曾質疑她的身體是否足以勝任總統競選。不過羅塞夫每次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時候都是面帶微笑,顯得頗為自信。人物簡介迪爾瑪·羅塞夫
迪爾瑪·盧塞夫(1947年12月14日-)為巴西勞工黨的黨員。早於70年代,她已經積極參政,更參加了反獨裁地下組織馬克思主義游擊隊而坐過牢,72年獲釋後於南里奧格蘭德州繼續從政,並協助成立民主勞工黨。2000年離開民主勞工黨並加入巴西勞工黨,2002年,獲盧拉委任為礦業及能源部部長,2005年於擢升為巴總統府民事辦公室主任。2010年3月盧塞夫辭去公職,[1]決定參與第40任巴西總統選舉,由於她得到盧拉的支持,其民意支持一直高於其他八名候選人。迪爾瑪·羅塞夫在巴西有著“鐵娘子”之稱,她為人低調、性格直率,但作風強硬、意志堅強。下面我們跟隨一個短片去進一步了解迪爾瑪·羅塞夫。在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的巴西獨裁統治時期,迪爾瑪參加了反獨裁地下組織,並因此在1970年被捕,在監獄中度過了大約3年時光,1972年底迪爾瑪才獲得釋放。巴西民主政治恢復後,迪爾瑪開始研修經濟,並投身政壇。2001年,迪爾瑪加入勞工黨,後在盧拉政府中出任能源部長。在迪爾瑪出任能源部長之前,巴西曾遭遇供電危機,數百萬人受到影響。政府當時採取的限電措施制約了巴西經濟發展,工業部門受害尤為嚴重,很多企業被迫減產。迪爾瑪上任後全力推動全國供電普及。在迪爾瑪的努力下,盧拉政府2003年開始推行“全民用電”工程,旨在於2008年底為全國200萬戶家庭提供用電。2005年,盧拉任命迪爾瑪出任有“首席部長”之稱的總統府民事辦公室主任。迪爾瑪自此成為盧拉的“左膀右臂”,也成為了巴西歷史上首名女性“首席部長”。在面對金融危機的挑戰時,盧拉政府應對得當,使巴西經濟發展未受國際大環境嚴重影響,保證了巨觀經濟的健康運行。去年4月,迪爾瑪被診斷出患上了淋巴癌。在堅強的意志力下,迪爾瑪最終戰勝病魔。但化療過程令她的頭髮大量脫落,不得不戴著假髮出席各種會議。迪爾瑪正是憑藉她面對困難的勇氣以及出色的處事技巧,深得盧拉的賞識,並最終被盧拉“欽定”為接班人。
行事作風
迪爾瑪·羅塞夫是公務員出身。不善言辭但作風強硬。在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的巴西獨裁統治時期,羅塞夫參加了反獨裁地下組織,並因此坐過牢,受過刑。公務員出身的羅塞夫是第一次出馬參加競選,她主打“穩定牌”,承諾會延續盧拉任期內的穩定和繁榮。不過,與她最大的對手、在野黨社會民主黨候選人喬斯·塞拉相比,羅塞夫仍有著政治經驗的“劣勢”。
生平經歷
迪爾瑪·羅塞夫
迪爾瑪·羅塞夫出生於1948年,她的家庭在當時屬於中產階級,從小就十分有個性,從私立學校輟學,因為“這世界不屬於年輕少女”。當她16歲時候,巴西發生了政變,很快她就加入了巴西共產黨,她的第一任丈夫加萊諾就是她的入黨介紹人。由於她協助建立反對軍政府的游擊隊,被判入獄3年。巴西民主政治恢復後,她開始研修經濟,並且加入了左翼政黨。2001年,羅塞夫加入了當時總統盧拉領導的勞工黨,由於她在能源部工作的出色表現,被委任為能源部長,2005年出任總統府辦公廳主任。
競選主張
迪爾瑪·羅塞夫
2010年2月20日當天,羅塞夫在勞工黨代表們的熱烈掌聲中發表了演講,闡述了其競選主張。她說,若競選成功,將以恢復並發展巴西經濟為主要執政思路。為此,她承諾在財政政策、自由匯率浮動和抑制通貨膨脹等方面繼續執行盧拉所推行的政策。羅塞夫還強調,將為廣大的低收入群體謀利益,保證他們能夠得到最低收入、最基本的服務和正式的就業機會。羅塞夫還表示,如果她能當選,將團結各個階層共同建設國家。“我們要共同建設一個民主的新國家,這個國家會重新發現自己,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表達觀點,並且不能容忍社會不公。”而在外交方面,羅塞夫稱巴西不會屈服於強國,並承諾幫助貧窮國家。盧拉則在當天的會議上打出“性別牌”,力挺羅塞夫。他說,自己和勞工黨之所以會選擇羅塞夫,一個原因就是希望巴西出現首位女總統,“在巴西沒有一位女性比羅塞夫更適合管理這個國家。”盧拉呼籲全國的女選民聯合起來,消除性別歧視和男女不平等現象,支持羅塞夫參選。
編輯本段人物:游擊隊員受酷刑不低頭
羅塞夫出生於1947年,是一名經濟學家,她從來沒有正式競選公職的經驗。不過,羅塞夫對政治並不陌生。19歲時,嚮往社會主義制度的羅塞夫就參加了地下黨和游擊隊,和盧拉等勞工黨高級政治家一起,反對當時巴西的軍事獨裁統治。羅塞夫有過3年的牢獄生涯。媒體還曾廣泛報導在監獄中羅塞夫受到酷刑,但始終沒有向獨裁統治投降。盧拉當選總統後,作為戰友的羅塞夫成為他的左膀右臂,一直擔任盧拉總統府民事辦公室主任。在盧拉的第一屆總統任期內,羅塞夫曾擔任礦產和能源部長。2009年羅塞夫做了一次癌症手術,切除了左臂上的一個肉瘤。當時已經傳出她可能會被任命為總統候選人的訊息,反對黨還曾質疑她的身體是否足以勝任總統競選。不過羅塞夫每次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時候都是面帶微笑,顯得頗為自信。醫生也說,羅塞夫已經痊癒,手術不會影響她的工作和生活。[2]
編輯本段人物解讀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巴西10月31日誕生該國首位女總統,當天巴西最高選舉法院宣布,根據已統計完的95%的選票,勞工黨候選人迪爾瑪•羅塞夫在第二輪投票中勝出,當選總統。羅塞夫常被戲稱為巴西的“鐵娘子”。可見,她的強項是堅定、毅力,而不是溫柔、嬌弱。羅塞夫今年62歲,青年時期曾參加反抗軍事政權統治的游擊隊,後來成為公務員。
前任提拔
從昔日的游擊隊員到今天的總統,評論人士稱,羅塞夫的仕途發展,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前任盧拉的大力提拔。在競選過程中,盧拉和羅塞夫緊密合作。其中的主要戰略是,將巴西近年來的經濟騰飛歸功於盧拉和羅塞夫。羅塞夫曾經在盧拉政府中擔任能源部長、內閣總管,密切參與各項政策的制定。盧拉連續兩屆出任巴西總統之後,親自挑選羅塞夫作為“繼承人”,並給予她全力支持,凸現出他對羅塞夫的信任。羅塞夫在政府中迅速攀升的機會出現在2005年。當時,執政的工人黨內爆出資金醜聞,迫使幾名要員辭職。羅塞夫入閣後,迅速成為盧拉眼中的“紅人”,自從2007年以來,盧拉將羅塞夫稱作巴西“經濟加速增長計畫之母”。
軟化形象
羅塞夫以直言、坦率著稱,曾被評論文章指責“缺乏女性魅力”。她本人後作了一些嘗試,軟化形象。比如說,改帶隱形眼鏡、做整容手術、改變髮型等。羅塞夫1947年12月出生於巴西西南一個省份,父親是匈牙利移民,母親是巴西人。因為參與推翻軍事獨裁地下組織的活動,羅塞夫在1970年1月被捕,入獄6年。服刑期間,曾經受拷打,1972年底獲釋。[3]

競選投票

巴西2010年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
巴西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已於今年10月3日舉行,根據巴西最高選舉法院公布的最終選舉結果來看,羅塞夫獲得46.91%選票遙遙領先於排名第二的社會民主黨候選人塞拉(獲得32.61%)以及綠黨候選人席爾瓦的19.33%,其餘6位候選人的得票均未超過1%,根據巴西憲法規定,第一輪總統選舉投票中未有候選人獲得50%以上選票,則排名前2名的候選人進入第二輪對決,第二輪對決中得票最多的候選人當選為巴西總統,本次大選的第二輪投票將於巴西當地時間10月31日舉行。巴西2010年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結果圖
第一輪投票結果揭曉後,根據愛爾蘭Intrade全球政治期貨公司10月6日最新公布的巴西大選期貨交易價格顯示,羅塞夫最終贏得巴西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當選巴西首位女總統的機率高達80%(政治期貨並非民意調查,政治期貨是愛爾蘭全球政治期貨公司對未來發生的政治事件機率進行期貨交易的價格,因其準確度高於民意調查,所以一般也被內行人士看作最準確的“民調”)。
巴西2010年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
巴西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已於2010年10月31日舉行,根據巴西最高選舉法院公布的最終選舉結果來看,巴西2010年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結果圖
羅塞夫獲得56.05%的選票,以壓倒性優勢擊敗社會民主黨候選人塞拉(獲得43.95%),當選為巴西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也是拉丁美洲第11位女總統,同時羅塞夫共獲得五千五百七十多萬張選票的紀錄使其成為世界上獲得選票最多的民選女性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根據相關媒體的出口民調顯示,本次巴西總統大選進展平穩順利,有趣的是在巴西這個保守的天主教國家,羅塞夫獲得的男性選票支持遠多於其對手塞拉,相反女性選票兩人相差不大,這與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希拉蕊遭遇美國主流媒體的不公平待遇及偏見形成了鮮明對比。

看法

巴西現任總統盧拉星期三表示,絕對不會幹涉候任總統迪爾瑪·羅塞夫所領導的新政府。盧拉也談及中美的“貨幣戰”,表示將與羅塞夫一同出席下周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阻止巴西貨幣雷亞爾繼續因貨幣戰而升值。3日,盧拉在總統府會見迪爾瑪·羅塞夫後向媒體表示,新政府延續的只是現有的政策,而內閣成員的組成則完全由迪爾瑪自己做主決定,他只提供參考意見,並相信新政府將是一個獨特而優秀的合作團隊。盧拉稱,“迪爾瑪政府必須要有迪爾瑪自己的面孔,只有她,才能決定想要誰或者不想要誰。”同時,盧拉也呼籲民眾支持新政府,並表示如果迪爾瑪·羅塞夫有意願,可以在四年之後競選連任。盧拉表示,“如果她(迪爾瑪)做了所有她知道該做的事情,她就完全有資格在2014年再次出來競選。”而對於自己即將卸任總統一職,盧拉也流露出依依不捨之情。盧拉說,“當我進來這裡(總統府)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有一個進來和離開的日子,就像租房的契約,而31日我必須離開這裡。”[4]
編輯本段傳奇人生
2010年10月31日,巴西誕生該國首位女總統。當天巴西最高選舉法院宣布,根據已統計完的95%的選票,勞工黨候選人迪爾瑪·羅塞夫在第二輪投票中勝出,當選總統。羅塞夫今年62歲,青年時期曾參加反抗軍事政權統治的游擊隊,被戲稱為巴西的“鐵娘子”。她的經歷極具傳奇,充滿革命性,也曾經為愛痴狂。
堅強如江姐:遭電擊逼供也不低頭
迪爾瑪1947年12月出生於巴西西南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父親是保加利亞移民,在大礦州首府做教師。母親是巴西人。迪爾瑪小時候一家過著歐洲上流社會的生活,家中說法文,接受歐洲古典教育,熱愛歌劇。然而優越的生活並沒有讓她步入“正規”,相反她成為了一名激進的極左派,自1964年開始便從事反抗軍事政權統治的活動。她曾參與策劃了一起針對聖保羅州前州長的搶劫,從其保險柜里拿到了240萬美元,並在現場留下了字條“儘管州長的這些錢是‘偷’來的,但我們把它用在了正道上。”事後由於叛徒出賣,她被捕了。在之後的22天內,她忍受著電刑的折磨。她在牢房裡度過了整整三年時光。這段堅強的經歷也使她被稱為巴西的“聖女貞德”。為愛痴狂:曾變賣家產營救丈夫,因無法忍受背叛而分手迪爾瑪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意。她一生中共經歷過兩次婚姻,第一次是1968年,未滿19歲時嫁給了同樣支持暴力革命的夥伴GaIenoLinhares。但是在那樣動盪的革命生涯中,他們聚少離多,很難維持正常的家庭生活。而在一次逃亡中,迪爾瑪又結識了另一位革命頭領卡洛斯·班傑明,並迅速與他陷入熱戀。此後,迪爾瑪與前夫離了婚,並一直追隨卡洛斯。兩人還在1977年生下了迪爾瑪唯一的孩子——女兒寶拉。這是迪爾瑪一生中最瘋狂的愛情,在卡洛斯被捕入獄時,她賣掉了父親的土地,只為營救他;而當卡洛斯再次入獄後,為了能見他一面,迪爾瑪想辦法在卡洛斯所在的監獄找到了一份教員工作。這時,迪爾瑪與任何一個女人一樣,為愛人不顧一切,兩人在一起度過了生命中最艱苦的事情。可惜的是,1994年,迪爾瑪發現丈夫的出軌,有另一個女人懷上了卡洛斯的孩子,於是決定與他分手。後來兩人又試圖恢復關係,但最後終於還是在2000年離了婚。為選總統先變美麗:拿掉眼鏡、改變髮型、微整容之前的德爾瑪常常戴著一副厚眼鏡,穿普通涼鞋,言辭作風都很“硬朗”、“刻板”。這次當她開始競選總統時,智囊團就為她設計了一系列細節,目的是為了軟化形象,增強她的女性魅力。比如,將常用的稱呼“同志們”改為“女士們和先生們”;多拉近與婦女們的關係;親自下廚做飯招待議員;出席活動常穿紅色、綠色等鮮艷顏色;並且摘掉框架眼鏡改戴隱形眼鏡、化妝、設計新髮型。還曾有媒體爆料,迪爾瑪接受了微整形手術,去除皺紋,使面部表情更加柔和。迪爾瑪說她現在還在女星佩內洛普的影響下,開始學習繡花。看來,想競選總統,只做“鐵娘子”還不夠。鐵娘子也要拿起繡花針。[5]

“鐵娘子”

一年前,迪爾瑪·羅塞夫還是巴西政府一名“幕後將軍”。但就是這名獲稱“鐵娘子”的女性,在10月初的總統選舉首輪角逐中大幅領先其他候選人。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巴西軍政府獨裁統治時期,迪爾瑪投身反獨裁地下組織,坐過牢,受過刑。巴西民主政治恢復後,她繼續研修經濟、步入政壇,從地方走到中央,從幕後走到台前……西方媒體推測,她有可能第二輪勝出,成為巴西首名女性國家元首。
曾為游擊隊員擅長使用武器
迪爾瑪現年62歲,出生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首府貝洛奧里藏特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佩德羅·羅塞夫是保加利亞移民,母親迪爾瑪·哈內·席爾瓦是土生土長的巴西人。1965年,時年17歲的迪爾瑪就讀於“中央州高中”,這所學校以學生公開反對巴西軍政府獨裁統治聞名。年少的迪爾瑪正是自高中階段開始了解國家政治。1967年,迪爾瑪加入一個名為“工人政治”的組織。“工人政治”是巴西社會黨一個分支。阿波羅·黑林格自稱曾在“中央州高中”教授迪爾瑪馬克思主義。他說,迪爾瑪讀過法國作家雷吉斯·德布雷的《革命中的革命》後,開始尋求武力反抗軍政府統治,“這本書激勵了每個人,包括迪爾瑪”。迪爾瑪1967年結識記者克勞迪奧·加萊諾·利尼亞里斯,次年與加萊諾結婚。在丈夫鼓勵下,迪爾瑪加入地下游擊隊。身為游擊隊員的迪爾瑪據信擅長使用武器、運用游擊戰術等。迫於政治壓力,時年21歲的迪爾瑪不得不放棄在米納斯吉拉斯州聯邦大學經濟學院的課程,與加萊諾一同遷至里約熱內盧。在里約熱內盧期間,迪爾瑪認識了時年31歲的律師卡洛斯·富蘭克林·派尚·阿勞霍,隨後與加萊諾離婚,與阿勞霍成婚。
一度被捕入獄連遭22天酷刑
1970年,迪爾瑪被捕,據信遭遇連續22天酷刑,包括鞭打、電擊。迪爾瑪此後在監獄中度過大約3年時光,1972年底獲釋。獲釋後的迪爾瑪比入獄前瘦了大約9公斤,並患有甲狀腺疾病,回家養病後康復。迪爾瑪獲釋後才得知,她已遭米納斯吉拉斯州聯邦大學開除學籍。她此後獲南里奧格蘭德州聯邦大學錄取,1977年畢業,上學期間沒有積極參與學生運動。本科畢業後,她供職於一家與南里奧格蘭德州政府有關的機構,這是她獲釋後第一份有薪工作。1978年,迪爾瑪在州立坎皮納斯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
任州財長部長政壇嶄露頭角
1985年,迪爾瑪與第二任丈夫阿勞霍一道,幫助阿爾塞烏·科利亞爾競選南里奧格蘭德州首府阿雷格里港市長。科利亞爾當選後,任命迪爾瑪出任阿雷格里港財政部長,這是她首次供職於政府部門。1990年,科利亞爾當選南里奧格蘭德州州長,1993年任命迪爾瑪為州能源和通信部長。科利亞爾任期結束後,迪爾瑪於1998年轉投南里奧格蘭德州下任州長麾下,獲職州能源部長。迪爾瑪此後致力於解決普及用電這一“老大難”問題,促成州政府與私營企業聯手,將南里奧格蘭德州電力服務能力提高46%。1999年1月,迪爾瑪提醒時任總統卡多佐政府,如果聯邦政府不重視投資電力生產和運輸領域,巴西各地今後將不得不面臨大範圍斷電。迪爾瑪的警告並未得到卡多佐政府足夠重視。卡多佐第二屆任期即將結束時,巴西遭遇供電危機,數百萬人受影響。政府當時採取的限電措施制約了巴西經濟發展,工業部門受害尤其嚴重,很多企業被迫減產。
深得總統賞識官位扶搖直上
迪爾瑪於2001年6月開始參與聯邦政府事務,當時的總統候選人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舉行了一次會議,旨在與有識之士一起探討如何解決供電危機。這次會議由核工程師、盧拉團隊能源部長熱門人選路易斯·平格里組織,迪爾瑪是與會專家之一。迪爾瑪的大膽發言以及在這一領域的豐富經驗令人印象深刻。盧拉當選總統後,任命迪爾瑪擔任國家能源部長。對於這一出人意料的人事任命,盧拉說:“我意識到,與其他人相比,迪爾瑪具備一種特殊性格,還具備南里奧格蘭德州能源部長的豐富經驗。所以我想,我找到了能源部長人選。”出任能源部長期間,迪爾瑪繼續推動全國供電普及。2003年,盧拉政府推行“全民用電”工程,旨在於2008年底為全國200萬戶家庭提供用電。2008年4月,巴西政府將工程截止日期推遲至2010年,以期惠及另外117萬戶家庭。盧拉2005年任命迪爾瑪出任有“首席部長”之稱的總統府民政辦公室主任。她自此成為盧拉的“左膀右臂”,也是巴西歷史上首名女性“首席部長”。盧拉私人秘書希爾韋托·德卡瓦略認為,盧拉正是看中迪爾瑪面對困境的勇氣和出色的處事技巧。同樣有游擊隊背景的前通信部長富蘭克林·馬丁斯評價,盧拉非常欣賞迪爾瑪擔任能源部長時的表現。
大選持續領跑盧拉力挺“愛將”
作為盧拉“欽點”的2010年總統候選人,迪爾瑪去年底宣布代表執政黨勞工黨參選。她承諾,一旦獲勝,將延續盧拉時代的經濟政策和社會福利項目。今年7月底,她的民意支持率首度超過本次大選兩年來的熱門人物、社會民主黨候選人若澤·塞拉。在10月3日首輪選舉中,迪爾瑪處於領跑地位。盧拉連日來儼然成為迪爾瑪競選團隊“聲音最洪亮”、最富激情的“拉拉隊長”。他說:“迪爾瑪不僅會繼承我的政治遺產,還會完善它,並且付出更多。”盧拉還儘量為迪爾瑪掃清競選障礙。巴西媒體上月初曝光,迪爾瑪前高級助手埃雷妮絲·格拉的兒子經營一家顧問公司,為私人公司提供與政府官員接洽的機會,幫助這些公司獲得政府高額承包項目,他從中收取回扣。格拉從今年3月起接任總統府民政辦公室主任。醜聞矛頭雖未直接指向迪爾瑪,也未給她的“人氣”帶來多大影響,但盧拉政府高度重視。為防醜聞發酵,盧拉在醜聞曝光後的第5天要求格拉辭職。格拉9月16日去職。在首輪選舉中,迪爾瑪雖獲領先地位,卻未獲得過半選票,因此將於本月底第二輪選舉中與社會民主黨候選人塞拉對決。
保加利亞後裔訥於言卻堅韌
迪爾瑪平日喜歡歷史、戲劇。離過兩次婚的她不善言辭,卻有著堅韌耐性和毅力。去年4月,迪爾瑪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她正在接受早期淋巴癌治療。她此後接受4個月的化學治療。2009年9月,迪爾瑪宣布,身體已康復。醫生證實了這一說法。迪爾瑪與第二任丈夫阿勞霍結婚大約30年後離婚,兩人育有一女,名叫葆拉·羅塞夫·阿勞霍。今年9月,迪爾瑪當上外祖母。9月30日晚在里約熱內盧出席總統選舉候選人電視辯論後,迪爾瑪匆匆飛往阿雷格里港,準備參加孫子的洗禮。由於迪爾瑪的父親來自保加利亞,迪爾瑪成為巴西總統選舉熱門候選人的訊息也在保加利亞掀起一陣“迪爾瑪熱”。保加利亞媒體緊密追蹤巴西總統選舉最新動向,把迪爾瑪稱作“鐵娘子”、“巴西的柴契爾夫人”。保加利亞“第七頻道”節目主持人豪爾赫·納爾班托夫說:“保加利亞是一個小國,保加利亞後裔有可能當選巴西總統的訊息令我們興奮。”迪爾瑪在接受保加利亞報紙《24小時》採訪時說:“我愛保加利亞,我甚至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感覺自己就是個保加利亞人……”[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