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儲蓄存款

農村儲蓄存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人民銀行於1951年召開第一次全國農村金融工作會議,部署一方面按區普建銀行營業所,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支持農業生產;一方面在農村開始重點試辦農村信用合作組織。

農村儲蓄存款簡介

農村儲蓄存款是農村居民把暫時閒置的貨幣存入農村信用社的一種信用活動形式。一般分為定期儲蓄和活期儲蓄,定期儲蓄適合吸收生活有節餘的農戶和積少成多、零存整取的大宗用款活期存款適合吸收暫時未用款項。

影響農村儲蓄存款變化的因素

 物價指數快速上升,居民投資理財意識增強,儲蓄分流十分嚴重
同業競爭日趨激烈,農村信用社一路凱歌的格局將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市場的新變化

據調查,農村儲蓄雖遇負利率等變因,但影響不大,居民儲蓄存款依然有增無減。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是儲蓄增加的不竭源頭。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搞活,區域經濟多元化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渠道增加,收入水平提高,收入額度逐年穩步增長,成為儲蓄超常規發展的不竭動力。
居民通脹預期升高而消費意願下降的逆向變化使儲蓄震盪不大。去年以來,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環比指數連續10個月呈上升趨勢,物價同比漲幅不斷擴大,物價上漲較為明顯,雖然居民投資性消費意願強烈,但縣域內可選擇的投資理財方式較少,在沒有找到其他保本增值的有效投資渠道之前,儲蓄存款仍然是居民金融資產的首選。此外,農村信用社的相對優勢是吸儲穩儲的有力保障。一是業務品種日益增多,新開發的作業系統,科技含量高,可滿足客戶的不同層次需求。二是長期以來農信社傾力於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和為居民生產生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與當地黨政和居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得到了他們的廣泛認同和信賴。三是近年來,員工的憂患意識、市場意識、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是農信社儲蓄增長的推動力。這些相對和絕對的優勢將有效提升核心競爭力,不斷推動農信社儲蓄業務發展。

潛在的威脅

綜上分析,農村儲蓄在今後一段時間發展趨勢平穩,只要正確宣傳引導,不會有大的起伏,組織儲蓄資金市場仍有較大空間,但也存在一些導致存款分流的外部環境和抑制儲蓄快速發展的內部因素,歸納起來突出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買房購車投資過熱,加速了儲蓄存款分流。投資房地產近幾年成了城鄉居民的熱點。鄉村居民將多年積蓄大多投入到修房建屋、裝點門面上。有的儲蓄大戶為改善生活環境,乾脆到附近的城市購房居住,帶走了大量儲蓄。
(二)企業集資和民間借貸活躍,加劇了儲蓄存款分流。銀行融資難和儲蓄低利率為企業集資和民間借貸提供了快速增長的空間。受利率高出銀行利率100%-200%的高收益誘惑,部分居民淡化風險,把大量貨幣投入收益豐厚的民間融資市場,民間借貸火爆,使儲蓄存款大量分流呈必然趨勢,組織資金困難日益凸顯。
(三)居民投資渠道逐步增多。由於受負利率影響,激活手中余錢、實現“錢生錢”最大程度的增值目標,讓居民儲蓄意願和熱情減弱。當前投資理財已逐步由單一的儲蓄方式向儲蓄、保險、證券、基金等投資渠道轉變,導致了儲蓄分流。如縣內其他金融機構保險、基金銷售較旺,導致農村信用社部分儲蓄分流,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存款增長。
(四)內部不良因素制約。一是農村信用社正處於改革期,“軍閥割據”、各自為戰的格局,使業務網路限於區域網路形態,結算不暢,跨省通存通兌交易尚未全面推開,制約了儲蓄髮展。二是中間業務發展品種較少,影響中間業務帶動儲蓄髮展。三是服務質量還需進一步最佳化,目前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客戶糾紛和投訴現象,影響了信譽度和組織資金效果。四是尚未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考核機制,全面激活職工組織儲蓄原動力,平衡部分職工破罐破摔、不求上進的心態。

理性應對農村儲蓄存款市場

優勢與困難並存,機遇與挑戰同在。
農村信用社多數為借差社,資產、負債、中間業務三大支柱業務鼎立之勢尚未形成,負債增效具有必要而緊迫的意義。
對此要牢固樹立“存款立社”的思想,提高“存款是信貸業務的前提、經營效益的源頭、加快發展的基石”的認識,既要認清儲蓄分流嚴重、同業競爭激烈的嚴峻形勢,又要克服畏儲怕儲、急功近利、小勝即喜的不良心態。
具體而言,要切實做好“開源吸儲”、“固流穩儲”兩方面的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