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根腐病

辣椒根腐病是辣椒常見的病害之一,各菜區均有發生,露地栽培、保護地栽培都可發病。春季多雨、梅雨期間多雨的年份發病嚴重。發病嚴重時常造成根系腐爛、植株枯死。

基本信息

 中文名:辣椒(鐮孢)根腐病
英文名:Sweet pepper and Pepper root rot
病原中文名:蝕脈鐮孢等
病原拉丁學名:Fusarium vasinfectum Atk.稱蝕脈鐮孢等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甜椒、辣椒
主要為害部位:基部及維管束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甜、辣椒莖基部及維管束,病株部分枝和葉片變黃萎蔫,莖內維管束褐變,濕度大或生育後期莖基部或根莖部腐爛,有時可見粉紅色菌絲及點狀粘質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此外,木賊鐮刀菌等侵染幼苗的根莖部時,也可引起種子腐爛或幼苗猝倒;串珠鐮刀菌侵染後種子發芽率下降40%左右,或形成不正常幼苗,如子葉和種皮被菌絲包被,使種皮無法脫落,子葉不能伸展;尖鐮孢菌侵染種子後,發芽率下降62%,幼苗矮化、莖部縊縮、彎曲或子葉垂萎等畸形症狀,拔出幼苗,主根變為黃褐色,次生根壞死脫落;茄腐鐮刀菌侵染種子後,發芽率降低52%,病菌首先侵染根及根莖部,初為水浸狀,後腐爛,致幼苗枯死或矮化。

發病規律

其傳播途徑隨其毒源種類不同而異,但主要可分為蟲傳和接觸傳染兩大類。可借蟲傳的病毒主要有黃瓜花葉病毒、馬鈴薯 Y 病毒及苜蓿花葉病毒,其發生與螃蟲和葫馬的發生情況關係密切,特別遇高溫乾旱天氣,不僅可促進蚜蟲傳毒,還會降低寄主的抗病性。傳播辣椒病毒病的葫馬有茶黃薊馬和棕櫚薊馬。菸草花葉病毒靠接觸及傷口傳播,通過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傳染。此外,定植晚、連作地、低洼及缺肥地易引起該病流行。

病原形態特徵

FusariumvasinfectumAtk.稱蝕脈鐮孢、Fusariumeguiseti(Corda)Sacc.稱木賊鐮孢、F.MoniliformeSheld.稱串珠鐮孢、F.OxysporumSchlecht.稱尖鐮孢,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Fusariumvasinfectum分生孢子座平展狀,鮮色。分生孢子梗束生,頂端分枝。大型分生孢子無色,鐮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卵形。F.Eguiseti菌絲白色或淡欖色至黃褐色,大型分生孢子窄鐮刀狀至拋物線彎曲,近披針形,壁薄,具帶梗的腳胞和尖的頂端細胞,生在粘孢團及分生孢子座上,多5個隔膜;厚垣孢子球形,間生、單生或成對,成串或成結節,偶爾頂生,壁光滑或粗糙。F.Moniliforme大型分生孢子稀少,具3~5個分隔,向尖端彎曲,大小2.4~4.9×15~60微米;小型分生孢子很多,呈鏈狀或假頭狀產生於菌絲的分枝上,大小2~3×5~12微米。F.Oxysporum分生孢子梗叢生,呈帚狀分枝,分枝頂端生輪狀排列的瓶狀小梗,其上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有大小兩型:大孢子鐮刀形,無色,具3~5個隔膜,3個隔膜的居多,大小19~50×2.5~5微米;小孢子卵形至腎形,單胞或雙胞,無色,大小5~26×2~4.5微米。病菌可產生厚壁孢子,頂生或間生,球形,壁厚,直徑5~15微米。

發生特點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腐皮鐮孢黴菌Fusarium solani (Mart.) App. et Wollenw 侵染引起。病菌以厚垣孢子、菌核或菌絲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從根莖部或根部傷口侵入,通過雨水或灌溉水進行傳播和蔓延。
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辣椒根腐病的主要發病盛期為3~6月。辣椒的感病生育期在成株期。
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田間積水、連作及棚內滴水漏水、植株根部受傷的田塊發病嚴重。年度間春季多雨、梅雨期間多雨的年份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1 農業防治

(1)精選品種。選好並整好育苗地塊。選擇優質品種,並對種子進行浸種+ 種衣劑處理,並適期播種。
(2)實行與豆科、禾本科作物進行3~5年輪作。
(3)田間管理。①精耕細整土地,悉心培育壯苗,在移植時儘量不傷根,精心整理,保證不積水漚根,施足基肥。②定植後要根據氣溫變化,適時適量澆水,防止地上水分蒸發、苗體水分蒸騰,隔絕病毒感染。要噴施促花王3號,促花芽分化,多開花,多坐果。 ③分別在花蕾期、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噴施辣椒壯蒂靈,增強植株營養匹配功能,使果蒂增粗,促椒體健康生長,增強抗病能力。
(4)定植後溫度控制在20~30℃、地溫25℃、濕度不高於90%。使幼苗茁壯成長。

2 化學防治

發病初期開始噴灑或澆灌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混殺硫膠懸劑500倍液。

3 生物防治

苗床使用3億CFU/克哈茨木黴菌可濕性粉劑兌水噴淋,每平米2-4克,或移栽後3000倍灌根。也可噴灑2%寧南黴素水劑500倍液或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200~300倍液、

4 中藥防治

預防方案: 在植株緩苗期和初開花結果期用青枯立克500倍液沿莖基部進行灌根,7天左右用藥1次,每個時期連用2—3次。
治療方案: 青枯立克300倍液+大蒜油15-20ml對嚴重病株及病株周圍2—3米內區域植株沿莖基部進行小區域灌根,連灌2次,兩次間隔1天,根據病情第2次用藥後間隔3—5天再鞏固用藥1次;其餘可採用500倍液進行穴灌預防1-2次,間隔3-5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