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特拉

辛特拉

辛特拉位於埃什特雷馬杜拉省,由一系列植被茂盛的狹窄山峰組成,峰頂是花崗岩。辛特拉從里斯本一直伸到大西洋岸邊。辛特拉城就在北側山腳下,盡享優越的氣候。歷史上是寺院和皇家休夏勝地。11至13世紀,辛特拉出現於地理教科書里並吸引了大批讀者,它是里斯本的屬地,但又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中心。辛特拉皇宮內的建築異常精美。貴族們在城內和山上蓋起了漂亮的別墅。皇宮的城堡變成了皇族的主要休假地點。西班牙統治時期,朝廷遺棄了辛特拉。19世紀,攝政王費迪南德二世把一座修道院改建成佩納宮,後來,王室回遷使辛特拉再次興旺。優越的地理條件吸引了富人和藝術家前來此地居住。

基本資料

辛特拉辛特拉哥德式建築
中文名稱:辛特拉

英文名稱:CulturalLandscapeofSintra

國家:葡萄牙

所屬洲:歐洲

批准時間:1995

批准標準:199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9屆會議報告。

辛特拉是19世紀第一塊雲集歐洲浪漫主義建築的土地。費迪南德二世把被毀壞的教堂改建成了城堡,這一建築集中了哥德式,埃及式,摩爾式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特點。同時在建造公園的過程中,又引進了許多國外樹種與本地樹木混合栽種。另外,他們把在薩拉附近蓋的豪宅都統一蓋在道路的同一側,使它們的景觀與公園和花園的景觀交相輝映,這一切對歐洲景觀的發展影響很大。

城市結構

辛特拉辛特拉隱修院
城裡和山上一樣,建築物、花園和公園與周圍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皇宮附近的城市廣場是狹窄曲折街道網路的中心,許多更小的廣場也散布在街道網中,這張網向林木茂密的郊外輻射開來。帶階梯的街道便於市民登山。皇宮、修道院和隱修院增強並控制了辛特拉的浪漫景色。這一景色以巍峨的山勢作為倚托,並摻雜著淡淡的花香。目不暇給的輝煌建築互相映襯,各種建築風格融匯一處,有摩爾人式、哥德式、穆迪扎爾式、曼紐爾式、巴洛克式和義大利式等,其異國情調常使人聯想到歷史變幻與風雲人物。別墅一般都被圍攏在花園當中,偶有露在視野中的,則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辛特拉的文化景觀代表了一種新穎浪漫的風景設計手法,其影響力很強。首先,辛特拉文化景觀是外來文化占領特定地區的獨特範例。在這一範例中,多元文化兼收並蓄又和諧統一。在各種文學藝術影響之下,各種文化形態在奇花異草與精雕細琢的建築之間和平相處,儘管這種和諧狀態弱不禁風。

據文字記載,辛特拉遺址建於公元前9世紀末期。城市興建後,國力逐漸強盛,版圖不斷擴大,成為當時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中心之一。辛特拉人的強盛與羅馬帝國發生了直接的衝突是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辛特拉人被羅馬人擊敗。按照羅馬元老院的堅決主張辛特拉被羅馬軍隊夷為平地。公元前122年羅馬又在這裡重建城市,並使其發展為僅次於羅馬城的第二大城。公元698年,它被阿拉伯軍隊徹底毀滅。公元前814年由辛特拉人興建,比羅馬城早61年。是當時北非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的中心。其中著名的安東尼浴池,是公元2世紀羅馬皇帝安東尼時期建成,古城內有一座基督教堂遺址,發掘的遺物,大多是墳墓、石棺和墓葬品。

地理概述

辛特拉辛特拉
羅馬帝國奧里西波城的一塊領地,早在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就生活於此。穆斯林時期(713年-1147年),辛特拉出現於地理教科書里(11世紀的出版的Albakri,13世紀後重新吸引讀者),它是里斯本的屬地和除里斯本之外的第二大城市中心。11世紀開始的重新征服戰爭中,辛特拉未能倖免。1147年,葡萄牙首任國王,重新征服者阿豐索一世占領里斯本,辛特拉隨即成為基督教世界一部分;1154年,辛特拉獲得公社地位。12-13世紀,在山區地帶修建了男、女修道院。約翰一世(1385-1433年)時,對休達的占領標誌著葡萄牙偉大航海時代的開始,辛特拉的皇宮中大興土木。大航海時代持續到15和16世紀。貴族們在城內和山上蓋起了漂亮的別墅。皇城變成了皇族的主要休假地點。葡萄牙統治時期,朝廷遺棄了辛特拉。19世紀,攝政王費迪南德二世把一座修道院改建成佩納宮,王室回遷使辛特拉再次興旺。優越的地理條件吸引了富人和藝術家前來。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辛特拉遺址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從遠處,能眺望這座崛起的城市,泰爾人的領地,它就是始建於公元前8世紀的辛特拉。辛特拉人精於航海。辛特拉古城近來發現了兩個迦太基時期的軍港,其中的一個有大船塢,能容納200多艘船隻。

辛特拉最古老部分位於緊靠海岸的比爾薩山下,是辛特拉的中心。最南端是和薩山拉姆堡商港。此爾薩山上曾建造堅固的防禦工事,城牆長達34公里,高13米、寬8米,每隔60米就設一座瞭望塔。通過發掘,除宮殿、住宅等建築依稀可辨之外,還發現了一批石棺和隨葬品以及拜占庭時代的宮殿遺址。

辛特拉遺址羅馬時代的遺蹟殘存較多。羅馬人在比爾薩山上建有大神廟,露天柱廊上則保存有羅馬在辛特拉最傑出的勝利神和豐收神的雕像。住宅區也保存有雕刻精美的石柱,上面飾有人像、獅頭、馬身等。在數處庭院的地面上,有2000多年前用各種顏色小石塊拼成的鑲嵌畫,殘存部分的色澤依然絢麗華美。畫面的內容有馬、少年捕鴨、生動的鹿等,這些都顯示了辛特拉鑲嵌畫的成就。羅馬時期修建的辛特拉古城同其他羅馬城市一樣,有圓形劇場和橢圓競技場。劇場分成3個部分,各用柵欄隔開,樂隊席後都有5個人台階,舞台前面都著幾個壁龕。後牆有3個門,舞台兩側的門直通場外的柱廊。舞台對面是平圓形石看台,共21級。橢圓形競技場也相當大,可容納5萬多觀眾。

發展過程

辛特拉辛特拉
在辛特拉遺址中,有一處古代辛特拉人的港口,以挖掘的渠道與地中海相連,用不同高低的水位控制船隻進出,最多可停泊船隻220艘。這處港口遺址包括軍港和商港,商港較小,位於軍港的南邊,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雖然這兩個港口似乎小了些,但是畢竟還是說明了辛特拉擅長於航海經商的特質。

辛特拉城全城占地315公頃。建有兩個港口,其中之一在城牆內,可容數百艦船。城牆周長34公里,高12米,寬9米,城內又有比爾薩城堡,位於小山上,俯瞰大海,單有城牆環繞。今天地面所存遺址,實際上多是羅馬所建城池的遺址。宮殿、神廟、別墅、住宅、劇場、競技場、跑馬場、樂廳、公共浴室、墓地和港口等,依稀可見。由於它往昔的繁華,使它成為可與義大利龐培古城相比的著名古蹟。

辛特拉遺址已建起一座雄偉的博物館,陳列著歷代文物,其中有石棺、隨葬物等。出土文物中刻有辛特拉文字的石碑進一步證實了辛特拉人最早創造了世界拼音文字的論斷。博物館中有10多種描繪四季變化的鑲嵌畫,常以花神代表春,麥穗女神代表夏,葡萄女神代表秋,橄欖女神代表冬,這些豐富多彩的藝術珍品,充分展示了辛特拉當時作為地中海古代文明櫥窗的面貌。

資源風貌

辛特拉辛特拉
辛特拉古城遺址在突尼西亞眾多古蹟中最為著名。占地面積315公頃,主要建築有城牆(長34公里,高13米,厚8米),宮殿、神廟、別墅、住房、公共浴室、劇場、競技場、跑馬場、港口、墓地等。它曾是地當時北非、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中心。

公元前264年起,辛特拉和羅馬帝國間曾爆發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6年辛特拉戰敗,都城被羅馬人縱火燒毀。數十年後,羅馬人在廢墟上建起了新城,成為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人口最多時達六十萬。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座近三千年的歷史名城幾經興廢,如今人們只能從留下的斷牆殘柱、墓葬、石碑、鑲嵌畫和挖掘整理的遺物中,窺其繁華興盛之時的面貌。在遺址靠近海邊處,有一比較完整的安東尼公共浴室。其上部建築已不復存在,但從地層結構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兩邊對稱排列著更衣室、熱水游泳池、按摩室、逐漸升溫熱水室、溫水室、冷水室、健身房和游泳池。浴室的水由60公里外扎格旺渡槽引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