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克靖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建設部副部長周乾峙同志在辛教授出版的《民族建築線描藝術》、《中國少數民族建築藝術畫集》的序中寫道:前者是“彌補了我國民居研究的空白”;後者是“中華建築的一個基因圖譜”。 發表美術作品數以千計,出版有《辛克靖山水畫作品選》、《民族建築線描藝術》、《中國少數民族建築藝術畫集》;國家郵政局中英文版《辛克靖山水畫作品選》明信片。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建設部副部長周乾峙同志在辛教授出版的《民族建築線描藝術》、《中國少數民族建築藝術畫集》的序中寫道:前者是“彌補了我國民居研究的空白”;後者是“中華建築的一個基因圖譜”。

基本信息

辛克靖簡介

辛克靖,男,中共黨員,1934年出生於四川廣安,1956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美術系後留校任教,1958年主動申請到恩施少數民族山區支援文化建設長達27個春秋,1985年調入武漢城市建設學院風景園林系、建築與城市規劃系擔任中國畫教授,現為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退休教授。他一生淡泊名利,埋頭於美術創作和學術研究,始終不渝的堅持紮根於生活及民族文化的沃土,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名山大川,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了長期的考察、寫生。從藝近60年,創作出版和發表了數以千計的美術作品:如1959年,24歲的他創作的國畫《萬丈天澗送飛泉》作為我省入選1960年由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在新落成的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慶祝建國10周年的全國美術展覽。這幅作品是湖北省入選的六幅作品中唯一一幅人物畫,畫面反映了土家族兒女戰天鬥地,治山治水的宏大場景。該畫展出後《人民日報》、《中國建設》(英文)、《連環畫報》(封面)、《湖北畫報》等多家報刊爭相發表;湖北人民出版社於1960年、1964年兩次向全國發行近百萬份年畫。再如,1964年創作的《革命家史代代傳》參加全國美展後,被中央對外文委組織兩次出國展覽,多家報刊及出版社發表和出版。此兩幅作品最近在湖北美術館參加《回顧與展望——湖北省中國畫藝術展》展出。他的多幅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美展,並多次獲得金、銀、銅及優秀作品獎。如2007年榮獲首屆文化藝術國際金獎、中國賽區美術類成果金獎;2007年10月榮獲首屆人類貢獻獎文化藝術類美術金獎(人類貢獻獎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一項國際大獎);2008年3月,榮獲由國家主席胡錦濤題寫的“高瞻遠矚”的中華文藝復興貢獻人物稱號;《美術》、《國畫家》(美術類核心期刊)、《民族畫報》、《中國文學》(英文、法文)、《中國報導》(世界語)、《中國建設》(英語)及《國畫家報》、《世界文藝》、《印象中國》、《藝術與繁榮》及《湖北日報》、《長江日報》等多家報刊發表了他的作品和藝術評價;《世界美術集》、《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百年經典——中國美術選集》、《中國近現代書畫名家經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書畫名家經典》等60多部大型畫集入選了他的國畫作品。此外他還出版了《辛克靖山水畫作品選》、《民族建築線描藝術》、《中國少數民族建築藝術畫集》;國家郵政局還發行了中英文版的《辛克靖山水畫作品選》明信片一套。
近年來,他又將美術與建築這兩門視覺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從事民族建築藝術的研究,在全國建築類核心期刊《建築學報》、《華中建築》、《新建築》及《長江建設》、《中華建設》等多種建築類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多次榮獲湖北省土木建築學會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他撰寫的《風格獨特的土家族建築藝術》榮獲湖北省建築文化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該論文於2009年入編《族群-聚落-民族建築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十六屆世界大會專題會議論文集》,與夫人李靜淑合著出版了《中國古建築裝飾圖典》,此外他還擔任了五卷本大型巨著《中國民族建築》、《湖北建築集萃》、《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編委。其美術創作及民族建築的研究成果深得專家們的認可及稱讚。如著名畫家周韶華教授評價“我認為辛克靖就是這樣一位勤耙苦做的耕耘者,他不羨時髦,寂寞索道,攀登鄂川交界的崇山峻岭,穿行在湘西雲貴的叢林山寨,幾十年固守如一,行路不知多少,寫生不計其數,始終抱著建築文化不放,終於匯集成冊,是一個了不起的奉獻”。
著名作家、書法家、原河北省省長、省委書記李爾重同志撰文《正是豐收時節——讀辛克靖畫作有感》稱“是天人融匯的山水畫,……達到了‘咫尺涵千里’的境界,每幅畫都是高低錯落,層次分明,閒靜中見盎然之動,素淡中蘊色彩之鮮,有限界內包含無限界外”。
著名美術評論家,湖北省美術院邵勁之教授在《中國文學》1995年第四期(英文版、法文版)撰文《山水鄉情入畫屏》“他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理論涉獵頗深,在傳統國畫的基礎上博採民間藝術之長,尤其以少數民族現實生活豐富藝術靈感,張揚藝術想像,激發藝術情思,求索藝術語言。他描繪的是自己最熟悉,最鍾情的山野河流,鄉土民情,他的山水畫構思、布局看似平淡,仿佛是純客觀的自然摹寫,然而處處安排的周詳得當,美味溢出,統一而不單調,豐富而不雜亂,概括而不細碎,實有傳統的北宋繪畫那種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蘊含著真切的和民族情,給人以見其景、臨其境,享受美的真實感。辛克靖在作品中將所描繪的民居美和民風美結合起來,使自然山水與民居建築、少數民族風土人情融為一體。在繪畫技法上,辛克靖構圖重節奏,全景描寫與寫實兼而有之,講究水墨表現,以淡墨、淡皴、淡擦為主,淡色烘染並濃色重塗,求以墨韻與色彩交輝,筆墨洗練、秀俊、淡雅、整潔,充滿著見潤見濕的華滋氣象,體現出東方審美意識中的幽美韻律”。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楊叔子教授在《辛克靖山水畫作品選》的序中寫到“辛克靖教授是我校的知名教授。他二十四歲風華正茂時,毅然投身於湘鄂川黔交界的鄂西山區文化建設,走遍了湘鄂川黔交界處的叢林山寨,與少數民族感情交融,坎坷曲折,無怨無悔。困苦化為沃土,艱難變為肥料,二十七年茁壯成長,而後一直心向西部,情系山區。他熱情謳歌西部,創作了數以千計的美術作品,獲得了一系列的獎勵和榮譽”。
辛克靖教授1985年調到武漢城市建設學院風景園林系、建築與城市規劃系任教後,結合教學和他多年對民族建築藝術的蒐集、整理,又致力於將美術與建築這兩門視覺藝術相融合的探索。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畫藝委員會終身委員、原湖北省美術院院長馮今松先生在《鄉廬山水入畫境》一文中寫道:“在造型領域裡,建築與繪畫是最親近、相鄰的兩個藝術根塊,在其邊緣帶辛克靖教授取得的成果令人矚目,他在探索建築畫的民族化方面辛勤耕耘了數十年,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建設部副部長周乾峙同志在辛教授出版的《民族建築線描藝術》、《中國少數民族建築藝術畫集》的序中寫道:前者是“彌補了我國民居研究的空白”;後者是“中華建築的一個基因圖譜”。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不僅對辛教授的研究成果大加讚賞,而且在百忙之中為他的兩本專著和畫集題寫了書名。
辛克靖教授不僅在全國建築類的核心期刊《建築學報》、《華中建築》、《新建築》等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而且在湖北省建築文化論壇榮獲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多次榮獲湖北省土木建築學會二等獎、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他所撰寫的學術論文《風格獨特的土家族建築藝術》還入選2009年《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國第十六屆世界大會專題會議論文集》;他還參與五卷本巨著《中國民族建築》、《中國傳統民居建築》及五卷本《湖北建築精粹》任編委及撰稿。
辛教授在美術創作及在美術與建築相融合的研究成果上不僅得到全國知名專家的好評,而且中央電視台,湖北電視台、武漢電視台、新華社及多家報刊和媒體給予他高度的評價。國際美術家、聯合國等國際藝術團體聯合授予他“世界藝術名人”榮譽稱號,其傳略入編《當代世界名人傳》(中國)等多部辭典。

辛克靖感謝黨恩

衷心的紀念
辛克靖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之際,我作為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共產黨員、美術教育工作者和專業畫家,十分感激黨的長期教育、培養和關懷。出生極為貧寒的我,不僅在美術創作上取得一定的成果,而且也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我與我的老伴、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均為大學教授,可稱為典型的“教授之家”,黨對我的恩情是千言萬語難以表達的……。
我四歲時父親在外去世,父親因參加進步活動與母親結婚後就外出與母親斷絕聯繫,在那萬惡的舊社會,孤兒寡母,全靠母親教國小和幫人做針線活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我國小還沒畢業就遭受失學的痛苦,全靠父親一位生死之交的友人資助,使我就讀於私立儲英中學,12歲住在學校。1949年廣安解放後,女中校長的地下黨員譚楚白像慈母一樣,不僅在學業上、生活上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而且還教育我如何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1949年,廣安解放後,是黨使我順利的讀書上高中、大學,成為一位畫家和大學教授,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畫家的社會意識以及巨大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使我始終不渝地紮根於生活和民族文化的沃土。我雖古稀耄耋,仍堅持生命不息,筆耕不止,揮灑丹青為人民。
1958年5月我放棄了在華中師範學院任教和在大城市任職的優越條件,主動報名到鄂西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支援文化建設,一乾就是27個春秋,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磨難。正是在恩施山區的生活體驗、使我在1959年,24歲時創作的國畫《萬丈天澗送飛泉》,作為湖北省入選紀念建國十周年在新落成的中國美術館展出的六幅中國畫作品中唯一的一幅人物眾多的人物畫,展出後為中國美術館收藏,《人民日報》、《連環畫報》(封面)、《湖北畫報》、《湖北日報》、《中國建設》(英文版)等多家報刊發表;湖北人民出版社在1960年、1961年出版為年畫向全國發行一百多萬份,深受專家及人民民眾的好評。相繼,我創作、發表和出版了《喜看河水上高山》、《工改圖》、《萬山紅遍》、《女炮手》等一系列反映和歌頌山區人民戰天鬥地改變山河的畫面。正是湘鄂西無數革命先烈和山區人民的革命故事深深的教育和感動了我,使我1964年創作了年畫《革命家史代代傳》參加全國美展後,1955年、1966年兩次被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組織出國展出,多家報刊發表;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成年畫面向全國發行幾十萬份,受到了廣泛的好評。相繼我又創作了《軍長與戰士——賀龍元帥的故事》、《我要當紅軍——賀龍元帥與山區小朋友》及創作的連環畫《清江壯歌》反映何功偉烈士及戰友在恩施開展黨的地下工作的故事,以及為紀念建黨60周年參加全省美展在1981年創作的《葉挺——1942年軟禁在恩施》和2000年創作的《浩氣長存——湖南桑植縣洪家關賀龍元帥故居》的山水畫榮獲“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金獎。楊叔子院士為我畫集出版這樣寫道:“辛克靖教授是我校的知名教授。他二十四歲風華正茂時,毅然投身於湘鄂川黔交界的鄂西山區文化建設,走遍了湘鄂川黔交界的叢林山寨,與少數民族感情交融,坎坷曲折,無怨無悔,困苦化為沃土,艱難變為肥料,二十七年茁壯成長,而後一直嚮往西部,情系西部,情系山區。他熱情謳歌西部,創作了數以千計的美術作品,獲得了一系列的獎勵和榮譽”。
在美術創作上,立足民族傳統基礎不動搖,在畫理畫法上加術繼古融西,把中國傳統經典與西方藝術精華相融合,博採眾長,兼收並蓄,力求既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的成果,而不斷探索創新。1980年後我又從人物畫創作轉向山水畫創作,特別是探索將美術與建築藝術這兩門視覺藝術相融合,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將寫實與寫意相融合,在山水畫創作上既表現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而且還刻意表現少數民族建築藝術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原建設部副部長、兩院院士周乾峙同志在為我出版的《民族建築線描藝術》和《中國少數民族建築藝術》兩本書的序中稱,前者是“彌補了我國民居研究的空白”,後者是“中華建築文化的一個基因圖譜”。所創作的表現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福建客家土圓樓的山水畫《奇葩的客家土樓》,於2007年10月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一項國際大獎“首屆人類貢獻文化藝術類美術金獎”。
我個人的成長和黨的發展休戚相關。其實何止渺小的我,12億中國人民,無不與黨的興衰榮昌休戚與共。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開天闢地的重大意義,標誌著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科學理論開始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標誌著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開始蓬勃興起。世人矚目,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僅是近代中國最偉大的事件,是中國革命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而且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壯大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為國際共產主義事業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作者為著名畫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辛克靖傳略

辛克靖,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建築學會會員、世界藝術家協會理事,著名國畫大師。
1934年出生於四川廣安,1952年考入華中師範學院美術系,受教於張振鐸、王霞宙、楊立光、湯文選等名師,1956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58年主動申請到恩施少數民族山區支援文化建設,曾任鄂西土家族苗自治州美術家協會主席、湖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1985年擔任武漢城市建設學院風景園林系、建築與城市規劃系、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藝術設計系中國畫教授。
發表美術作品數以千計,出版有《辛克靖山水畫作品選》、《民族建築線描藝術》、《中國少數民族建築藝術畫集》;國家郵政局中英文版《辛克靖山水畫作品選》明信片。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美展,並多次獲得金、銀、銅及優秀作品獎。24歲時創作的國畫《萬丈天澗送飛泉》作為我省入選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新落成中國美術館慶祝建國10周年全國美術展覽,是湖北省入選的六幅作品中唯一一幅人物畫,畫面反映了土家族兒女戰天鬥地,治山治水的宏大場景,《人民日報》、《中國建設》(英文)、《連環畫報》(封面)、《湖北畫報》等多家報刊爭相發表,湖北人民出版社於1960年、1964年兩次向全國發行近百萬份年畫。《革命家史代代傳》參加全國美展後,被中央對外文委組織兩次出國展覽,多家報刊及出版社發表和出版。
作品入選《世界美術集》、《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百年經典——中國美術選集》、《中國近現代書畫名家經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書畫名家經典》等60多部大型畫集。《美術》、《國畫家》(美術類核心期刊)、《民族畫報》、《中國文學》(英文、法文)、《中國報導》(世界語)、《中國建設》(英語)及《國畫家報》、《世界文藝》、《印象中國》、《藝術與繁榮》及中央電視台,湖北電視台、武漢電視台、新華社、《湖北日報》、《長江日報》等給予高度藝術評價。獲有“世界藝術名人”等榮譽稱號。其傳略入編《當代世界名人傳》(中國)等多部辭典。
將美術與建築有機地結合撰寫的《風格獨特的土家族建築藝術》榮獲湖北省建築文化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入編《族群-聚落-民族建築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十六屆世界大會專題會議論文集》,與夫人李靜淑合著出版《中國古建築裝飾圖案》,即將出版《中國古建築裝飾圖典》,此外他還擔任了五卷本大型巨著《中國民族建築》、《湖北建築集萃》、《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編委和撰稿。
著名畫家周韶華教授評價:“我認為辛克靖就是這樣一位勤耙苦做的耕耘者,他不尚時髦,寂寞索道,攀登鄂川交界的崇山峻岭,穿行在湘西雲貴的叢林山寨,幾十年固執守一,行路不知多少,寫生不計其數,始終抱著建築文化不放,終於匯集成冊,是一個了不起的奉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楊叔子教授在《辛克靖山水畫作品選》的序中寫到:“辛克靖教授是我校的知名教授。他二十四歲風華正茂時,毅然投身於湘鄂川黔交界的鄂西山區文化建設,走遍了湘鄂川黔交界處的叢林山寨,與少數民族感情交融,坎坷曲折,無怨無悔。困苦化為沃土,艱難變為肥料,二十七年茁壯成長,而後一直心向西部,情系山區。他熱情謳歌西部,創作了數以千計的美術作品,獲得了一系列的獎勵和榮譽”。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建設部副部長周乾峙同志在辛教授出版的《民族建築線描藝術》、《中國少數民族建築藝術畫集》的序中寫道:前者是“彌補了我國民居研究的空白”;後者是“中華建築的一個基因圖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