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渡

輪渡

輪渡,是在水深不易造橋的江河、海峽等兩岸間,用機動船運載旅客和車輛,以連線兩岸交通的設施。擺渡起止的地方稱渡口。

基本信息

基本含義

輪渡
ferry
客貨和車輛擺渡的渡口有一系列設施供渡船靠離,主要有臨水岸壁、泊船碼頭、供車輛和客貨上下渡船用的引道、引橋,以及渡船停泊的水域等。有些大型渡口還建有候船室、庫場等。鐵路機車車輛擺渡所需設備要複雜得多,主要有:輪渡站,是供待渡列車停放、解體、調車和編組用的站場;棧橋,是供機車車輛上下渡船的建築物,其上配有所需的升降等機械設備,用於調節棧橋軌道高程,使渡船能在各種水位停靠棧橋;引線,為連線輪渡站和棧橋的鐵路線;靠船設備,分布在棧橋靠船一側前沿,用於吸收渡船靠泊所產生的撞擊力,確保靠泊安全。在水深不易造橋的江河、海峽等兩岸之間,用機動船運載車輛、旅客,以連線兩岸交通的運輸設備。它起源於用非機動船運載人、畜的擺渡。輪渡運量有限,且運營及維修費用較高。在公路、鐵路建設中,當造橋技術或資金趕不上需要時,常採用輪渡。公路輪渡一般在渡船的兩端設定活動跳板,便於汽車上下。鐵路輪渡要求渡船上鋪設軌道,在兩岸設定接連數跨的活動棧橋,這些橋跨的支點可視水位變化而升降,由它們形成坡度平緩的線路,使與渡船上的軌道銜接,便於列車上下渡船。
中國於1933年 9月在江蘇浦口和南京間的長江上建成一處鐵路輪渡。一艘渡船能裝載客車12輛或載重40噸的貨車21輛,開始時每日只航6~8渡。到1958年,經常用三艘渡船運轉,每日提高到120渡,運送車皮一千多輛,其中有四對長途客運列車。1968年底南京長江橋建成後,該輪渡被封閉。

優勢

輪渡與橋樑、隧道相比,其建設周期短,修建費用低,能較快形成運輸能力。但橋樑隧道的通過便捷、快速,更有利於提高整個線路的運輸能力。因此,隨著橋樑與隧道的興建與發展,在大多數情況下輪渡將逐漸被取代。如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的建成,就結束了客貨、車輛僅能靠輪渡過長江的歷史,並使京漢鐵路與粵漢鐵路連成一條京廣鐵路;1968年建成的南京長江大橋取代了輪渡,使京滬鐵路全線貫通;1994年5月建成通車的穿越英吉利海峽的英吉利海底鐵路隧道則取代了英吉利海峽鐵路、公路輪渡,把英國和歐洲大陸連成一體。

配圖

連線浦東御浦西的黃浦江輪渡連線浦東御浦西的黃浦江輪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