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瀾

基本信息

簡介

載瀾,字定甫,清末宗室。愛新覺羅氏,滿族,惇郡王奕誴的第三子。奕誴在道光皇帝九個兒子中排行老五。因此,載瀾則是道光皇帝之孫,光緒帝堂兄,封輔國將軍,晉輔國公。
載瀾載瀾

道光皇帝駕崩後,老四奕繼位,就是鹹豐皇帝。其他除了載瀾的父親老五惇親王奕誴外,還有老六恭親王奕訢、老七醇郡王奕、老八鍾郡王奕、老九孚郡王奕譓。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鹹豐帝(奕詝)駕崩後,由其獨子載淳繼位,就是同治皇帝。同治帝駕崩後,身後無子。按照清廷祖制,就應該從近支晚輩中選立。但慈禧太后為了現實其繼續垂簾聽政的目的,就從載淳的堂兄弟中挑選了老七,鹹豐奕詝七弟,慈禧的妹夫醇郡王奕譞之子載湉,做為她的兒子繼皇位,這就是光緒皇帝。

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圖謀廢黜載湉,另立新君,載瀾與其兄日夕密謀,慫恿慈禧太后廢光緒,立載漪之子傅儁。慈禧太后等決定於二十六年(1900年)元旦扶植傅儁登極,但遭到了國內外各種勢力的強烈反對。邀請各國駐華使節元旦入宮慶賀,除了俄國公使外,其他各國公使則表示反對,遂使登極之事擱淺。這使得慈禧太后惱羞成怒,載漪、載瀾則乘機鼓動慈禧太后利用高舉滅洋旗幟的義和團去攻打洋人。

四月,清廷派載勛、剛毅統率京津義和團,載瀾署右翼總兵,會同辦理。七月二十日(8月14日),八國聯軍侵占北平。慈禧太后於次日挾光緒及臣屬西逃,載瀾則隨從。之後與聯軍的議和中,聯軍指定載瀾為“首禍”之一。清廷迫於無奈,奪爵嚴懲,定為斬監候罪。為念皇親骨肉,特加恩發往新疆,永遠監禁。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載瀾遣戍新疆,先後在迪化,綏來兩地居住。當時新疆巡撫饒應祺因載瀾是皇親貴族,不但未按遣犯嚴加管制,並予優待。將新東門內江浙會館(今新疆軍區三八縫紉廠)一幢寬廣的宅院借給他居住。由藩庫每年支給他紋銀8000兩作為生活開支,還派候補官員和僕從多人供其驅使。當時都稱他“瀾公爺”,過著驕橫糜爛的貴族生活。到迪化不久,娶了綏來縣陸福緯妙齡17歲的侄女為妾,人稱“公爺夫人”。

載瀾作為遣犯,一度在綏來居住,地方官為投其所好,曾為他修建一座公爺府。坐落於縣城東關北側,古式建築,磚木結構,紅磚雕梁,琉璃屋頂,屋脊有翹首張口的獸頭。前後兩大四合院。有議事廳、望月樓、寢樓、書院、花園等。大門前矗立石獅一對,東西兩側各有鋪面三間,整個建築是兩層木樓。上層7間,下層9間,下層建於地面之下,所以有“明七暗九”之說,這無異是一幢豪華的王府別墅。載瀾作威作福,聲勢顯赫一時。

不久,法國中亞歷史考察團伯希和從庫車至迪化。載瀾把一件敦煌藏經洞的8世紀的佛經卷送給伯希和,老謀深算的伯希和如獲至寶,立即趕往敦煌,從王道士手中騙走了數千件敦煌文書,造成了我國文化史上的巨大浩劫。

載瀾在迪化的生活更加奢侈。經常騎著駿馬,馳騁遊樂。所選駿馬達40匹,按毛色配成20對,馬料、馬夫都由迪化縣供給。

宴會、演戲,辦吃轆轤會即從巡撫起,依次由藩司、臬司、載瀾以及迪府縣輪流宴樂,除清室歷代皇帝、皇后等死日不準宴客取樂外,幾乎無日不宴。從天津等地請來戲班,演唱湖南二簧、秦腔和湖南花鼓戲等,吃菜有24盤、32盤、八松八薰、四甜四鹹。八松即雞鴨鵝魚豬牛羊雞蛋,煮爛用醬酒炒乾製成絲狀肉鬆,八薰即將上列各品醃製後,用燃起的松木屑煙薰過的食品。一次宴會,耗資約數百兩左右。1911年,一次宴會,招來奇台名妓銀珍子侑酒,載瀾醉酒,曾持手槍示威,據傳說是為銀珍子而起,頓時來客驚惶四散,醜態百出。

迪化官員還在水磨溝修建幾處亭榭,題名“一斗亭”、“八卦亭”和“盼雲軒”等,供載瀾等夏日游宴。

1905年,聯魁繼任新疆巡撫,以載瀾本系遣犯,不應如此驕奢,將年供公費削減一半,並勸他安分守己,一度有所收斂。

辛亥革命後,清帝退位。載瀾惟恐八國聯軍之一的俄國不準他東歸,經向俄政府請示,得到不干涉其行動的答覆後,才攜眷假道西伯利亞回東北老家,最後病死於瀋陽,留下寡妾一女二男。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