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實踐導論

介本書把軟體工程放在一個更大的商業視角中進行考察和分析,對最新的軟體工程理論從實踐的角度重新檢驗,並提出作者獨特的思考方法和新的理論。 尤其可貴的是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想法,如用控制理論來解釋軟體開發過程,認為軟體工程是介於科學和藝術的學科等,這些都是很有創新的思想。 高級開發經理“這本書高屋建瓴,自成體系,切中軟體工程實踐要害,對國內軟體企業很有幫助。

內容介紹

圖書簡介:
內 容 簡 介
本書把軟體工程放在一個更大的商業視角中進行考察和分析,對最新的軟體工程理論從實踐的角度重新檢驗,並提出作者獨特的思考方法和新的理論。
本書在形式上參照兵法三十六計,總結了軟體工程實踐中的一些基本原則、出發點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涉及軟體工程的方法論、軟體設計、編程實現以及管理等四個方面。每個方面包含若干計,每一計為一個重要的方法,單獨成為一個章節。
本書面向專業軟體開發人員、一般軟體從業人員、信息產業管理人士、計算機等專業的教師和在校生以及對軟體和信息產業感興趣的任何讀者,也包括希望對軟體工程有一定了解或對創造性方法論感興趣的讀者。
評論集:
“該書的作者獨闢蹊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審視和分析軟體工程實踐,借用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的形式,從方法論層次和戰略高度概括總結了軟體開發的固有規律和原則方法,對推動我國軟體開發水平的提高和軟體產業的發展,無疑是十分有意義的。…本書透過現象抓本質,源於實踐而又高於實踐,反映了作者軟體工程方面的深厚底蘊和寬廣的知識面。”
——吳澄,中國工程院信息學部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在大學念書的時候,軟體工程可能是最枯燥乏味課程中的一門。其概念抽象,龐大,繁複而難於掌控。大家都知道,軟體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支柱之一,其相應的方法論也在快速發展變化中。本人在十幾年編寫軟體的工作中,感覺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在具體的實踐中如何合理利用軟體工程的方法論以達到快速推出高質量軟體產品到市場的目標。
在拜閱金尊和博士【軟體工程36計】之前,我讀了很多這方面的書,結局大多或是因枯燥而無法結束,或是結束了也不知道怎么用。讀了【軟體工程36計】,第一覺得好玩,金博士把抽象的概念寫的簡單而有趣;第二覺得好記, 金博士把龐大,繁複的概念分成36計而制之,讀後印象深刻; 第三覺得好用,金博士的每一計都自成一體,可以在實踐中參考.對軟體新秀或業界老兵,這都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呂厚昌(美國),Yahoo高級經理。
“非常高興有機會拜讀金先生的大作,它是一本很有實用價值和指導意義的書。金先生總結了自己在美國矽谷的多年實踐、交流與思考,融合為方法論、設計、實現和管理四個方面來闡述軟體工程領域的各種問題,視野開闊,新而實用。例如,方法篇的“經濟為本”、“用戶為先”等節,明確提出了首先應該將軟體活動作為一個可持續的商務活動來管理,要重視用戶和市場需求。雖然這些都是成功的國際性軟體企業所遵循的基本常識,但是很少見諸軟體工程書籍。這種大軟體工程觀,幫助我們走出只著眼於技術和過程的傳統軟體工程觀念,對軟體企業如何參與市場競爭和國際化的思考,是很有裨益的。書中融匯了經過時間考驗的各種“老”方法,也介紹了很多新近逐漸流行、富有成效的“新”方法和過程,如極限編程、持續集成和持續質量保證等。
另外,這本書的行文很有特色,不光文筆流暢自然,而且效仿《孫子兵法》來組織內容,使用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諺語等,一改教科書式的工程讀物風格,整本書文采斐然,生動有趣。
基於我自己的工程經驗,這本書頗得我的共鳴,我向自己的部門推薦這本書,也向讀者推薦這本書,希望這本書能夠在給讀者帶來新的閱讀體驗的同時,也給大家帶來新的工程觀念。”
——毛新生,IBM中國SOA中心主任、總架構師
三十六計,計計中敵,本書作者嘔心瀝血,提煉十數載軟體工程實踐之精華而陳之於一著,篇篇精彩,若能開卷精讀,細細體會其中作者之良苦用心,相信各類軟體從業人員必將從中獲益匪淺。
——李沙浪(美國), Software Manager,SPG ScreenOS Dept,Juniper Networks
中國有句老話叫“開卷有益”。不過現如今計算機書籍也可謂是汗牛充棟,還真不能保證讀完每本書都很有收穫,而每個人的時間又有限,因此選擇什麼書來讀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書市看到了“軟體工程三十六計”這本書,感覺題目很新穎。本人過去也研讀過“兵法三十六計”,覺得雖然很高明,但似乎總有些象陰謀詭計,難道軟體工程也可以來個三十六計什麼的?翻開來讀一讀,立刻被吸引住了,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首先,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確是寫得文采飛揚,能把軟體工程這么枯燥的東西寫得這么生動的還真不多見。作者旁徵博引,幾乎在每一節都有介紹軟體業的一些有趣故事,而且善於聯想和比喻,往往把軟體工程中一些看似複雜的名詞和術語形象生動地就說明清楚了。比如由量子力學的“測不準”聯想到軟體的“測不準”,將軟體中的“快速原型”比喻成汽車工業的“概念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作者還經常會引用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一些詩詞和諺語,這讓看多了外國人寫的計算機書的中國人來說難免倍感親切。
其次,應該可以看得出來,作者在軟體工程領域是有很深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但是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知識和經驗的層次上,而是上升到了方法論的高度,運用辯證的思維總結出了與軟體工程相關的方法、設計、實現和管理的三十六計,既有戰略的也有戰術的方法,相信對各種軟體人員都會有幫助。本人從事軟體開發和管理十多年,對書中很多的敘述都有共鳴。比如書中提到的經濟為本,用戶為先,的確,一個軟體產品如果在市場上不能成功,即使技術上再先進也是做不下去的。又如作者反覆強調的軟體工程不同於建築等其它工程,還沒有工程化、系統化的方法,很多軟體流程規範(如CMM)並不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讀來頗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尤其可貴的是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想法,如用控制理論來解釋軟體開發過程,認為軟體工程是介於科學和藝術的學科等,這些都是很有創新的思想。在計算機行業,國人過去都是跟在外國人後面亦步亦趨,一個例證就是我們很多的計算機書都是翻譯國外的,由於翻譯者的外語水平和經驗知識有限,讀起來有時會不知所云或味同嚼蠟。我們非常歡迎華人的軟體精英能夠把自己融會貫通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分享給讀者,尤其是呼喚軟體業我們自己的有創新意識的思想家。”
—— 乾毅民, IBM中國軟體開發中心 高級開發經理
“這本書高屋建瓴,自成體系,切中軟體工程實踐要害,對國內軟體企業很有幫助。我相信該書是廣大軟體從業人員和在校師生書架上的必備之作。”
——隋迎秋,北京鼎新信息系統開發有限公司 總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