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茶利明王菩薩

曩謨 曩麼 滿駝

軍茶利明王菩薩(亦稱:軍叱利明王菩薩),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人物成塘關李靖的大兒子金吒(又稱金叱)的原型。
軍荼利明王,譯作:甘露瓶
梵名: Kundali
【咒語】
曩謨 羅怛曩怛羅夜也
曩麼 室戰拏麼訶伐日羅俱路駝也
唵 戶嚕 戶嚕 底瑟吒 底瑟吒
滿駝 滿駝 賀曩 賀曩 阿密哩帝
吽 帕叱 娑婆訶
此明王亦為五大明王之一,其梵名為:啞密哩多軍荼利 (Kundali),譯作甘露瓶其形貌似夜叉身,通稱為軍荼利,夜叉明王,是南方寶生佛的忿怒身。另一說為本地虛空,藏菩薩,其常住的本宮在須彌山南方,又名南方軍茶利。
此尊原名為甘露瓶,蓋因他以甘露的德分,饒益與一切眾生,甘露即為此明王神格的象徵,此尊如列入八大 明王時,別名為大明王,此外尚有甘露明王,吉利吉利明王等異名。
此尊在密宗的佛,蓮花,金剛三部內為辦事明王,頗被重視,又為甘露軍荼利,蓮華軍荼利,及金剛軍荼利而著名;在胎藏界曼荼羅內,其蓮華部院的蓮華軍荼利金剛部院的金剛軍荼利,及蘇悉地院的甘露軍荼利,均為此尊之異名同體。 以此明王為主體所修的秘法,稱為軍荼利夜叉法,奉 修此法的目的,是為除卻惡魔,蛇障,熱惱,不食病 ,暗闇病等障礙。在不空三藏譯的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中,救病法壇一節記載為:「若念食時,在末食前,為軍荼利出種種食,少分出己,心中密誦軍荼利神咒七遍,其軍荼利常隨咒師所在,悉皆擁護,若日日能作此法,金剛軍荼利心大歡喜,常不遠去,護一切處」。由此可知念此明王所得的功力。 此尊形像與降三世明王一樣,其異形亦很多,有二面 四臂像,四面八臂像等,但世間常見者多為八臂像,關於此尊形像,在陀羅尼集經內記載甚詳,如下:「其像遍身青色,兩眼俱赤,攪發為髻,其頭髮色為黑赤交錯,如三昧火焰,張眼大瞋,上齒皆露,咬下唇,作大瞋面,有二赤蛇,二頭相交,垂在胸前,仰頭向上,其二蛇尾,垂下至肩,其二蛇色,如黃領蛇,赤黑相間,其像有八臂手,右最上手,把跋折羅,屈臂向上。下第二手,把長戟,屈臂向上,其戟上下,各有三叉,皆有鋒刃,一頭向上,一頭拄地。下第三臂,壓左第三臂,兩 臂相交在胸前,右手中,把兩個赤蛇,其蛇相交,向各像面。左手亦把一個赤蛇。兩手各作跋折羅印。兩手以大指,各捻小指甲,餘指皆伸,即以左手壓右腕前,以次右手,壓左腋前,即是心印也。下第四臂,仰垂向下,勿著右跨,伸五指,為施無畏手。左上手中,把金輪形,屈臂向上,輪有八角,成具轂網。下第一手,中指以下三指各屈向掌,大指捻中指上節側,食指直豎,向上伸之,屈其臂肘,手臂向左。下第四手,橫覆左跨,指頭向右,八手腕中,皆著金釧,以紫色地散華錦之天衣,縛絡及背頂,其天衣頭,分左右,各向下垂,將以綠表,肉紅裡帶,系其腰,其兩胯挽虎皮與錦。其兩腳脛,各有赤蛇絞其腳脛。其兩蛇色,赤黑相間,仍使其像,立於七寶雙蓮華上,其右腳指還向右邊,左腳指,還向左邊」。其四面四臂像系表示降伏第七末那識之我痴,我見,我慢,我愛四煩惱的意思,此形像在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內曰:「本尊身相說,應觀四面四臂,右手執金剛杵,左手滿願印,二手作羯磨印,身佩威光焰光住月輪中,坐青蓮色之瑟瑟盤石座,正面慈悲,右第二面忿怒,左第三面作大笑容,後第四面微怒開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