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影行蹤

車影行蹤

《車影行蹤》,作者吳辰,由上海文化於2007年出版。本書就以文獻、照片等資料來帶你重味老上海的交通運輸文化。對於那些有老上海情節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個不容錯過的好機會。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唯有檔案——文獻、照片、聲像材料等,才能留下上海人走過的足跡,才能留下這座城市的記憶,化作我們回味過去、認知現在、憧憬將來的財富和動力。

檔案,城市的記憶,上海的見證。

導語

說起上海外攤,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那些有關老上海的電視劇中的情景:人來人往、黃包車、電車、小轎車、洋行、碼頭、領事館、租界等等。本書就以文獻、照片等資料來帶你重味老上海的交通運輸文化。對於那些有老上海情節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個不容錯過的好機會。

前言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20世紀30年代的海派文化已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直到現在還有巨大的影響,深深浸潤著上海城市的精神風貌,養育著上海人的精神特質,這也就不難理解上海為何成為大家研究的熱點,成為文人騷客筆下的無盡傳奇

上海城市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同步發展,很難想像一個經濟高度發展的城市,會沒有相應發達的城市文化。上海市檔案館既是上海文化事業建設的一個標誌,又是傳播上海義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多年以來,上海市檔案館一直以開發檔案史料為己任,對館藏檔案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推出不同種類的檔案文化產品,包括檔案史料彙編、研究專著等學術性的成果。現在我們的研究人員,又編輯出版了這套《城市記憶》系列圖書,我翻閱之下,感到耳目一新,不僅內容好,形式也新,看得出策劃者和作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叢書現為五冊,它們是有著濃郁上海情結的《石庫門前》,紅綠燈下的《車影行蹤》,書聲琅琅的《學堂春秋》,“萬國建築博覽會”之後的《外灘傳奇》,賦予了摩登新含義的《職場麗人》。在老上海題材中,這些選題的角度較有新意,又能充分反映上海的特點。編寫者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用通俗筆法寫作,在釐清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以城市、生活和人為主線貫穿全書,決不自同於冰冷的建築或車子本身。在編寫形式上,也力求有所創新,圖文並茂,文字生動耐讀,老照片之外,更大量採用當時的漫畫,極富趣味,另外在空白處加上小貼士、表格等,使全書總體上敘述到位,又在細節上補充具體知識點。這樣富有新意、雅俗共賞的編排處理,是否能獲得瀆者的青睞呢?相信會的!

我希望它成為一個系列,更希望它成為一個品牌,能夠不斷延續下去,與上海市檔案館外灘新館的《城市記憶》主題展一樣,吸引更多的人走近檔案。

2005年7月15日

目錄

圖片圖片
序 吳辰

一、轎子與獨輪車

二、西洋馬車與東洋黃包車

三、汽車來到上海

四、計程車行業的興起

五、電話叫車漸成時尚

六、有軌電車開通

七、陸伯鴻與華界電車的運行

八、長途汽車遍及四方

九、世界上最混雜的馬路

十、“三方四界”的城市交通

十一、都市的流動風景線

十二、電車公司員工守則

十三、乘客的文明

十四、交通規則的宣傳與執行

十五、交通事故面面觀

十六、名家筆下的人力車夫形象

十七、張愛玲的電車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