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平路

車平路

車平路,原名車進興,男,漢族,1920年3月出生於榮成市崖西鎮南崖西村,曾任總參謀部機要局副局長、濟南軍區炮兵顧問。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車平路 車平路

車平路7歲至13歲在崖西中心國小讀書,畢業後到威海市學裁縫一年,後回家跟父親學木工兼務農三年。

“七·七”事變後,日軍進攻山東,山東地下黨在全省範圍內發起了武裝起義,組織抗日游擊部隊。1938年7月車平路和家鄉的一批青年投奔到黃縣,參加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編入61團當戰士。同年8月,車平路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底,61團奉命調往沂蒙山區。此間車平路由戰士調任連文化教員,營青年幹事。1939年5月,他調到八路軍山東縱隊受機要工作訓練,這以後,機要工作就成了車平路的終身職業。

1939年7月,日軍對沂蒙山區進行大掃蕩,車平路被派到山東省委第一區黨委做機要工作,1939年底又調到山東縱隊第九支隊工作。1940年9月,山東縱隊二支隊九支隊合編為山東縱隊第二旅。車平路先後任機要部門副股長、股長。1942年秋車平路調到山東軍區機要科工作。

從1939年下半年至1942年底,日軍對山東抗日根據地進行了多次的大掃蕩,抗日根據地受到嚴重損失。抗日部隊在反掃蕩中也有很大傷亡。1942年11月,山東軍區機關被敵人合圍在沂水縣對崮山上。日軍動用了8000餘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對我軍陣地進行猛烈地攻擊,山東軍區機關指戰員奮勇抗擊,連續打退了敵人11次進攻,子彈打完了就用刺刀、石頭和敵人拼,一直堅持到黃昏,勝利突圍。戰鬥中消滅敵人600多人,山東軍區機關也付出了很大代價,傷亡了300多人(黎玉政委和王建安副司令員都負了傷),特別是在突圍的關鍵時刻,敵人衝上山了,我軍陣地背臨懸崖無路可退,指戰員們誓死不當俘虜,毅然跳下懸崖,許多同志都犧牲了。車平路在跳崖時被樹木阻攔,倖存下來。突圍後車平路回到了山東分局機要科。

1943年3月車平路奉命到延安中央黨校學習,當時從山東到延安途徑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陝西五個省,要越過10幾道封鎖線,車平路等同志走了5個月才到達革命聖地延安。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了一年半。

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和平談判。1945年車平路被調到重慶中共代表團任機要科長。車平路回憶:“當時重慶與延安以及各個戰略區聯絡頻繁,來往電報很多,工作格外繁忙,同時又要對付國民黨特務的搗亂破壞。周恩來副主席很重視機要工作,把機要科安排在三層樓上,他與其他工作人員在樓下辦公。周副主席經常說:‘你們在上面工作,我在下面給你們站崗放哨,國民黨特務衝進來,首先由我頂著,你們好抓緊時間處理檔案’。領袖的關懷和愛護對我們是很大的鼓舞和教育。”在周恩來同志的直接領導下,車平路等機要工作同志克服困難,保證了重慶中共代表團的機要工作順利完成。

1946年春天,車平路調回延安中央機要局擔任股長、秘書工作。1946年底調到中央辦公廳機要室工作。1947年3月國民黨對延安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在重兵壓境下,中共中央機關主動撤離了延安,毛澤東決定留下,與陝北軍民並肩戰鬥。中央組成了一個精幹的指揮機構,車平路留下作中央首長的機要秘書。在轉戰陝北十分危險的環境中,車平路跟隨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大軍壓境臨危不懼,總是巧妙的戰勝敵人。

據車平路回憶:“當時聯絡指揮主要靠電台、電報,所以每天來往電報十分頻繁。無論是行軍還是宿營,一停下來,主席頭一件事,就是要看電報,一時得不到訊息,主席就顯得有些不安。周副主席曾向秘書交待,要隨時檢查電台聯絡和電報的收發情況,並隨時向他報告。主席也反覆交代秘書,有電報及時送,不得有誤。記得1947年6、7月間,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陳庚兵團飛渡黃河直插豫西。毛主席對他們的行動非常關注。有一晚,我值夜班,半夜12點左右,陳賡司令員發來急電,我急忙送往主席處。警衛員面有難色說,主席幾天幾夜沒有睡覺了,剛躺下。正在猶豫時,主席在窯洞裡聞聲已披衣起來,主席湊到油燈下,一邊看電報,一邊在軍用地圖上比劃著名,隨即俯在小炕桌上復電,連我遞過去的茶水也顧不上喝。復電寫好後,主席指示我立即發出去。這時已是深夜3點鐘了。主席伸伸胳膊,順手從茶杯里捏起一撮涼茶葉放在嘴裡嚼著。等我送電報返回時,看到主席窯洞裡的燈還亮著。各個戰區發來的大量電報,凡是請示、報告,主席都要親自一件一件地批覆。有時電報已送到機要科了,又要回去加以修改。有時修改了的電報不滿意,毀掉又重新寫。主席在楊家溝起草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文,前後修改了9次,每一次都是機要科的同志用大字謄抄清楚後再修改。我們當時經手的這些文電,已經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史冊。”

1948年1月車平路調到西北野戰軍司令部任機要科長,西北戰場在毛主席、彭德懷司令員直接指揮下,經過了二年的艱苦奮戰,解放了大西北。

1950年美軍侵入北韓,直逼鴨綠江邊,中國人民志願軍保家衛國、奮起參戰,與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軍。1951年4月車平路從西北野戰軍奉調志願軍司令部任機要處處長、政委。當時中朝聯軍已發起了第五次戰役,指揮作戰全靠無線電台,機要工作十分繁忙,車平路上任後,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十分重視機要工作。

據車平路回憶:“一到朝鮮,彭總就找他談話,講到:‘現在志願軍百萬大軍協同作戰,面對殘暴的美帝國主義,情況非常艱苦複雜。我們指揮作戰,全靠無線電台。因此機要人員特別忙,志司機關現有一、二百人還忙不過來,又從國內調你們來。調你來,到機要處當政委吧!志願軍指揮機關人員來自各方,機要人員也不例外,有四野十三兵團的,有軍委來的,也有各軍區來的,這些人在一起工作,要注意搞好團結,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這裡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相當艱苦,要提高同志們的積極性,完成密碼通報任務,確保作戰指揮順暢。’ 機要處在一座廢棄銅礦的一個洞內工作,洞內潮濕陰暗,照明完全靠蠟燭,氧氣也很稀薄。譯電員工作時,兩腳就泡在水裡,有的同志連續工作一天一夜,出洞時都走動不了,不少同志得了關節炎。睡覺沒有床,找點樹杈上面鋪上草就是床,吃不到蔬菜。在這種條件下,機要工作人員仍然任勞任怨,工作熱情高漲。堅持到抗美援朝的最後勝利。保障了彭總及志願軍司令部的作戰指揮。”

車平路在朝鮮一直工作到停戰後的1957年才回國。

1957年車平路回國後調總參機要局任處長,1962年到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一年半,1965年任總參機要局副局長。總參機要局主要任務是保障軍委總部對全軍的密碼通信工作,同時還擔負著全軍機要工作的業務指導任務。車平路在總參機要局20多年的工作中,為保障機密安全的指揮通暢,了解部隊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業務指導,走遍了全國各地駐軍所在之地和邊防哨卡。曾先後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在嚴酷的環境中,身先士卒,親臨前線,到基層檢查、指導工作。他的足跡遍布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前線、援越抗美戰鬥前線、中蘇邊境衝突前線、對越自衛反擊戰前方。

1980年車平路調濟南軍區任炮兵顧問,1982年離休(正軍九級),北京總參第九干休所居住。離休後,曾三次被總參干休所評為先進離休幹部。

車平路從1938年參加革命到1982年離休,一直從事機要工作,對黨忠誠,為我黨我軍的機要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榮譽

1955年,車平路被授予上校軍銜,1961年晉為大校軍銜。車平路1952年由朝鮮政府授予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和二級國旗勳章,1957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授予三級自由獨立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