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前草穗枯病

病菌可為害穗、穗軸。 雨日多,濕度大,天氣悶熱,有利於穗枯病的發生與流行。 3)處理病株。

分布與危害

車前草穗枯病(Fusicoccum sp.)是車前草上一種重要病害,主要為害穗部,也能侵害葉片,發病嚴重時,病株提前枯死,減產90%以上,甚至顆粒無收。

疾病症狀

病菌可為害穗、穗軸。發病初期為水漬狀斑點。隨著病害的擴展蔓延,病部逐漸變褐色,最後變褐色,枯死。病部密生許多黑色小點。穗軸受害後,全穗變深褐色枯死。穗部受害後,受害部位以上枯死。

疾病病因

病害由殼梭孢屬的一種真菌(Fusicoccum sp.)侵染而致。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株和病殘體上越夏、越冬,成為來年以病的初次侵染源。田間菌源的多少是影響穗枯病發生輕重的主要因素。

發生規律

溫濕度影響

穗枯病喜中溫、高濕。發病適宜溫度為20-28℃,相對濕度要求在90%以上。雨日多,濕度大,天氣悶熱,有利於穗枯病的發生與流行。此病在該縣3-5月發生,4月中旬至下旬為發病高峰期,在此期間,該縣平均溫度為22-25℃,陰雨天多,與抽穗期吻合非常有利於穗枯病的發生。

肥水管理影響

氮肥施用多,發病重;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促進車前草生長,增強其抗性,發病輕。田間積水,濕度大,有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實行稻—稻—車前草輪作可減少菌源。
2)種子及土壤消毒。用50%多菌靈WP(可濕性粉劑,下同)500倍液浸種30min,殺滅種子上的病菌。作畦時,667m2施40千克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
3)處理病株。發病初期,發現病株,立即挖掉、燒毀,並用石灰消毒病穴。收穫後,植株不能堆放在田邊,應及時集中燒毀。
4)合理施肥。重施基肥,薄施追肥,巧施穗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667m2用2000-2500千克牛欄糞作底肥,移栽前,667m2施30千克高含量複合肥和0.5千克硼砂作基肥,實行配方施肥,氮:磷:鉀=1:1.1:0.8。春節後,禁施氮肥。幼穗分化階段本地為春分至清明期間,即3月下旬至4月初,667m2用磷酸二氫鉀150克,加硼砂100克、噴施寶10ml對水30千克進行葉面噴施,或結合防治病蟲進行噴施2次。
5)加強田間管理。為了避免車前草抽穗期與發病高峰期相吻合,應適時早播早栽。在8月底至9月上旬播種,10月下旬移栽,可減輕或延緩發病。實行畦栽,砂質土畦寬1.5爐,粘性土畦寬1米,溝寬30厘米,溝深20厘米。秋、冬乾旱應灌溉,春、夏多雨須排水,做到雨停地乾,防止積水爛根。春節後,儘量減少田間農事操作,以免造成傷口,加快病害的蔓延。
6)藥劑防治。根據試驗、示範效果,667m2用20%丙硫咪唑(殺菌霸)WP25克加噴施寶10ml對水30千克噴霧,在發病初期施藥。每隔7天1次,連續噴3-4次,防效達94.58%,能有效地控制車前草穗枯病的發生與為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