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無彩鳳雙飛翼

基本信息

先給你解釋: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這是李商隱在追憶他和宋華陽的戀情仿佛就在昨天,想星辰璀璨美麗,像炎夏中的涼風拂面;畫樓和桂堂是泛指(就是下文中他們在"玉陽山西峰的靈都觀"中的地點的追憶);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是指宋年青美麗,聰慧多情,與他一見鍾情,兩人雙雙墜入情網;都是對美好的戀情的回憶.
下文中"直到李商隱晚年,還設法在長安與宋華陽相見。"
可以看出李商隱對這段戀情是多么的懷念
這個部分都是追憶的感覺,有感而發.只能這么解釋.
解釋:身上沒有彩鳳那雙可以飛翔的翅膀,心靈卻像犀牛角一樣,有一點白線可以相通。
賞析:詩人這兩句詩顯然是在寫自己的愛情遭遇。他同自己的愛人分處兩地,不能相見,所以說“身無彩鳳雙飛翼”。儘管不能相通,但兩人在思想感情上卻早已契合、溝通,“心有靈犀一點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為後人所借用,但已不限於指愛情。古書記載,有一種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線貫通首尾,被看作為靈異之物,故稱靈犀,“一點通”的想像也由此而來。清人馮舒說:“次聯襯貼流麗圓美,‘西崑’一世所效。”(見《瀛奎律髓匯評》),可見其影響之深。
‘心有靈犀一點通’現在常用於形容情人之間心靈相通,比如說對於某事物的看法異口同聲、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想得一樣。
請仔細閱讀,比較多,但是分析的很細
李商隱詩現存約六百多首,尤其他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的詩,情思宛轉沉摯,辭藻典雅精麗,摹寫曲折入微。當然也有一些詩篇綺語飛盪,輕薄浮艷,透露出作者沉湎於情愛而不能自拔的心境。他的詩義往往是避真就幻,刻意求曲,打破了時空順序,混淆了實虛境界,透過一種象徵手法把感情宣洩出來。由於省略了表面和內在的過度和關聯,詩句間跳躍很大。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讀起來感到晦澀難懂,如霧裡看花。
李商隱一生,命運乖戾,懷才不遇,在時代的傾軋下,無法大聲吶喊,於寂寞和困苦中,只能嘗試去和自己對話,把自己不遇的悲哀寫於幽怨之中,把自己的千千心結,盡藏在那嘔心瀝血的詩里。對愛的執著,雖造就了低回再三的震,但終究仍在自我的困境中徘徊。凝練的文字,間奏出悽美的音調;含蓄的語言,表達了深切的情感,不過卻顯現著一種殘缺的美麗。但詩人那種熱切的入世情懷,沒落的時代感傷,注入瑰麗詩境的淒涼,都是字字血淚,當是無法磨滅的。
愛情,成了商隱詩中最重要的主題,而一生四次的愛情卻如此艱難,更增添了李商隱一生的悲苦。愛情的本質,究竟如烈火猛烈,一燃即燼,還應似江水不斷,天長地久?婚姻究竟是對愛情的承諾,還是該留下無盡的遺憾?愛情最完美的時候,是抓在手中誠惶誠恐,還是存在於失去時的無限思念?愛情難道這樣不可靠?愛得轟烈,到頭來又如水般清,愛得冷靜,卻總是擦肩而過?李商隱一生所求,終成水中月,鏡中花,只留下哀怨千古的歌吟,在一片岑寂中,冷中凝香,幽幽飄來......
-----------------------------以下為主要部分-------
在王屋山主峰玉陽山有東西對峙的兩座山峰,其上各有一座道觀,東玉陽山叫靈都觀,西玉陽山叫清都觀。李商隱那時二十三歲,太和九年(835年)便上玉陽山東峰學道。而玉陽山西峰的靈都觀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宮女,後隨公主入道的叫宋華陽的女道士,宋年青美麗,聰慧多情,兩人很快雙雙墜入情網。觀里觀外,到處留下了他們滯雲尤雨的印記(少兒不宜啊!)。李商隱有詩《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曲折地證明了這件愛情。後來這兩個多月的偷歡被發現了,李商隱的被逐下山,宋華陽懷孕被遣返回宮。
這段超出常規的愛戀,終因不為禮教和清規容許而豪無結果,短暫的歡娛,無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隱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傷痛。他有些留傳至今,盪心動魄的《無題》詩即完成於此時。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無題》
五首回憶前情的詩作,辭藻華麗,音韻悠揚,深情眷念,淒婉動人。褥衾可見,香帳可聞,朦朦朧朧,軟軟款款,神情燕婉,綺麗怡盪。懷春的惆悵與偷情的愉悅,執著的愛戀和綿長的相思,都成南柯一夢。這一段既纏綿沉痛,又極其真誠的戀情在李商隱的心靈深處留下了永久的傷痛。她他的一生都在這段回憶中悵惘與悲哀,直到李商隱晚年,還設法在長安與宋華陽相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