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田奪牛

蹊田奪牛,拼為xī tián duó niú,比喻罪輕罰重。出自《左傳•宣公十一年》。

基本信息

拼音:xī tián duó níu
釋義:蹊:踐踏;奪:強取。牽牛的因讓牛踐踏了別人的田地,而被人把牛搶走了。形容懲罰過重。後以“蹊田奪牛”指罪輕罰重,從中謀利。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一年》:“抑人亦有言曰:‘牽牛以蹊人之田, 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
示例
歐陽修 《論包拯除三司使上書》:“而祁(宋祁)亦因此而罷,而拯遂代其任,此所謂蹊田奪牛,豈得無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三回:“申叔時曰:王聞‘蹊田奪牛’之說乎?”
近義罰不當罪
反義罪有應得
辨析:“蹊田奪牛”只形容懲罰過重;而“罰不當罪”有過重和過輕兩方面的意義。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陳靈公荒淫無道,被大夫夏征舒殺了。楚莊王為伸張正義發兵攻打陳國,殺了夏征舒,準備把陳國吞併。大夫申叔認為楚莊王是過分行動,就像有人牽牛踩了別人的田地,別人把他的牛給沒收一樣沒有道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