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族

跳跳族

“跳跳族”是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頻繁跳槽,成為“跳跳族”,在上崗、失業、重新求職這幾種狀態中轉換得“不亦樂乎”。

簡介

跳跳族跳跳族

職場上“跳跳族”是越來越多,主要是23歲至30歲年輕人,其中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尤為多。

案例

五年來,在上海工作的張海(化名)覺得自己染上了一種“怪癖”:幾乎每隔一年半個月的,就要換上一份工作。至今,他已經累計換上7次工作,跳了5個單位,從事過8種職業,是個典型的“跳跳族”。
張海,2004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後原本可以留校任教。可是張海拒絕了,用張海的話說來,“男人當老師有點娘娘腔,沒腔調。”2004年11月,張海在一家藥廠得到了自己第一份工作,藥品質量監督員,月薪3000元。雖然每天朝九晚五,工作時間規律,但也讓他從原先學校的“時尚達人”變成個“小邋遢”,每周就穿同一套衣服。藥廠有規定,每天上班都要換工作服。因此張海即便出門前穿得再英俊瀟灑,也只能是“一時風光”,到了單位還是要換下光鮮的“皮囊”。他覺得自己現在的狀態和普通工廠的工人差不多,每天都要換工作服,沒有屬於自己真正的自由。於是,他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離開這家藥廠,脫去那件陳舊灰暗的工作服,去尋找能釋放他思想的新工作。

2006年1月,張海找到了自己的第二份工作,一家會計公司的客服經理,比起原先的工作環境,張海這次心情愉悅很多,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門上外掛客服經理標牌,“那時我逢人就發名片,畢竟是個經理,有腔調啊。”當時張海的月薪也升至5000元,日子滋潤,也交上了女朋友。可是好景不長,公司人事發生了變動,於是,他哼著五月天的《倔強》,離開了這家公司,尋找自己理想的室外桃源。

休整2個月後,張海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在一家外貿公司上班。月薪4000元左右。雖然工資比原先那份工作低了些,但是用張海的話說來以後會有腔調的,張海說,“考個報關證,做個報關員,那這個工資就是嘩啦呼啦地漲。可是參加了幾次報關員考試,都不盡如人意,與分數線相差甚遠,如果沒有報關證,在外貿公司混也沒多大意思,張海還是決定離開這家外貿公司。

接下來,他做起了IT公司職員,月薪3000。雖然工資比以前工作低了些,但是人還算輕鬆,工作也算穩定。可是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讓他再次“下崗”,接著,張海找了許多工作都不盡人意,送過快遞,做過餐館服務員領班,工作對於他來說似乎總是“朝不保夕”。而張海最近的一份新工作就是在上海浦東某看守所做門衛,非編制內,每天三班倒,月薪3000元。在與張海的採訪中,記者注意到,張海最喜歡提的兩個字就是“腔調”,可是腔調對於現在的張海而言,也只是他在看守所門前親眼見過那位醉駕撞倒4歲小男孩的寶馬司機。而這樣的“腔調”,張海是遠遠不滿足的。

原因

在智聯招聘發布的秋冬跳槽調查報告中顯示,對於職場人想跳槽的原因,除了傳統的對公司的發展空間不滿以及薪酬福利不滿意外,對公司或行業發展信心不足的比例排在了第三位,排在第四位的是企業文化。在此次調查中,僅有兩成職場人表示自己願意一輩子就待在現在的單位。這個數據一方面表明了職場人對職業選擇的自由度增加,人才的流動性更強了。

這一調查說明,個人除了關注薪酬福利、發展空間外,也在追求長期的工作環境。這很具進步意義,同時這也給企業的管理者帶來了新的思考,如何建設自身的品牌,贏取消費者外還要贏取你的員工。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金融危機背景下,據智聯招聘此次職場人跳槽狀況調查顯示,職場人對跳槽要去的單位性質其實並不那么在意,比例達到了51.2%。在對單位性質有傾向的被調查者中,三資企業依然最受職場人青睞,占22.1%,但與2008年的數據相比略有降低。

企業意見

對頻繁跳槽的“跳跳族”,不少用人單位叫苦不迭。杭州中大製衣有限公司招進5名大學生,他們幹了不到3個月都走人了。公司人事部經理姜先生說,一些大學生由於對社會現實想像簡單,可能在學校對職業規劃得很好,真正走入社會就容易思想波動。“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也是一種學習,這個‘學費’通常由公司出了,剛把他們培養上手就走人,對公司是一種損失。”姜先生無奈地表示,在以後的招聘中,他們會關注應聘者的“穩定”程度,而不再一味地要求相關工作經驗。

專家建議

“跳跳族”及早認準目標

剛剛畢業就頻繁跳槽,在絕大多數家長和老師眼裡,是不可理解的行為。對此,蕭山區人才市場有關人士表示,現在就業已經完全市場化了,工作不滿意選擇跳槽無可厚非,但是,頻繁跳槽並不可取。他分析,目前跳槽者比較集中於35歲以下人群,主要是兩類人:一類是剛工作一年左右的職場新人,大多是大學畢業生,他們迫於就業壓力,選擇先就業後擇業。工作後常常是邊乾手頭工作,邊謀劃著名跳槽事宜。第二類是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的職場熟手,這類跳槽者多是職業發展遇到問題時,就通過換單位、換職位、換個環境來走出眼前的困境,或者尋求更高層次的發展平台,尋找更適合自己的職場定位。

人力資源方面頗有研究的某諮詢公司負責人黃先生表示,工作不穩定,其專業技能、經驗就無法得到有效加強,而頻繁轉換工作更增添了求職的難度。行業背景不紮實、專業技能沒有得到系統培訓提升、在職場的人脈也沒有系統構建,將導致其求職情況不容樂觀。

“有些人換了多份工作,如今一事無成。好比他在積極地開墾土地,地剛犁出來,還沒有播種,他就放棄了。周而復始,他總等不到豐收的時候。”黃先生認為,在職場的成長,要從階梯的最低一級拾級而上,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求職者應及早對自己的職業做好規劃,認準一個為之長期奮鬥的目標,沉下心不斷地努力工作,一步一步走向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