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也稱足跟骨刺,它是—種正常的生理退化現象,是人體的—種保護性生理反應,每個人都難以避免,區別僅僅是有的人出現得早些,有的出現得較晚些,—般40歲以後,骨質增生逐漸明顯,增生的程度也輕重不一,凡是活動多、負最大的關節都較早地出現骨質增生,腰椎及下髒關節承重大,故往往是骨質增生最多發的部位。而足跟部骨質增生則尤為多發。刺寧膏能夠有效緩解骨質增生帶來的痛苦,堅持下來,效果極佳。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跟骨骨刺跟骨骨刺
骨刺,學術名詞為骨疣 (BoneSpur),不是一個醫學上確當的名詞,因為它既非完全由骨構成,也不尖銳如刺。醫學上的正確名稱應該是骨疣。骨刺是關節因種種原因造成軟骨的磨損、破壞,並促成骨頭本身的修補、硬化與增生,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一般長骨刺就表示此人的脊椎進入老化階段。然而,骨刺並非老人家的專利,由於工作型態改變,許多人必須久坐、久站,若是加上姿勢不正確,很容易年紀輕輕就使脊椎提早發生退化現象,而誘發骨刺的發生。骨刺即骨質增生的俗稱,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關於本症的命名,國內外尚未統一。多發生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常用腰部活動的重體力勞動者及運動員易患此病,最常見於膝、髖、腰椎、頸椎、肘、足跟等關節。這裡所說的“跟骨骨刺”是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多數人因為腳後跟長骨刺,引起滑囊無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

病因

骨刺是由於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著處過度牽拉骨膜所致,過度牽拉引起足底筋膜內緣的疼痛(足底筋膜炎),導致跖筋膜緊張的病變有平足及跟腱攣縮。

臨床表現

由於牽拉骨膜上的足底筋膜,跟骨下骨刺在早期形成階段可引起疼痛,雖然此時骨刺很小,甚至X線檢查也不能發現。隨著骨刺增大,疼痛常消失,這或許與足的適應性變化有關。因此X線上可見典型的骨刺可以沒有症狀。反過來,經過一段無症狀期以後,或由於局部外傷(如運動員損傷-參見第62節),骨刺可自發地產生疼痛。偶爾在局部形成外生滑囊,並引起炎症(跟骨下滑囊炎),引起足跟底部發熱跳痛。
體格檢查時用拇指用力壓迫足跟中央可使疼痛加重。在踝背屈時,手指用力按壓整個筋膜內緣,有壓痛則證明存在筋膜炎
儘管X線上發現有骨刺可作出診斷,但早期跟骨骨刺X線檢查可呈陰性結果。不常見的是,跟骨骨刺在X線上不典型,表現為絨毛狀新骨形成影像。見到此變化應考慮血清陰性或HLA-B27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賴特爾綜合徵)的可能。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痛風是足跟痛的其他原因。這些關節痛常有中度到重度的發熱和腫脹,這一點可與局部原因所致的足跟痛相區別。

膏藥治療

由於膏藥具有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備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緩慢、作用長期持久、局部療效切實等一系列優點。跟骨骨刺必須,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膚產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效果,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鑑別診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痛風是足跟痛的其他原因。這些關節痛常有中度到重度的發熱和腫脹,這點可與局部原因所致的跟骨骨刺綜合症相區別。

並 發 症:

增生的骨刺壓迫血管神經,可導致腳部劇痛、行走困難、甚至癱瘓。骨質增生症已成為影響老年生活質量的疑難雜症之一。

家庭治療措施

骨質增生也叫骨刺,是目前無法醫治的疾病之一,雖然不至於要人命,但是患者必需長期忍受各種麻痛的感覺,是令人非常痛苦的一種疾病。同時該症也可以說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的軟骨逐漸退化,細胞的彈性減小,骨關節在不知不覺中被磨損,尤其是活動量較大的頸、腰、膝關節、足跟、損傷的關節軟骨在沒有血管供給營養時就很難修復,這時在關節軟骨的周圍血液循環比較旺盛,就會出現代償性軟骨增長,此即為骨質增生的前身。時間久了增生的軟骨又被鈣化,這就是骨質增生。骨刺一般如無症狀,無需治療,可一旦出現症狀就轉化到了病理狀態嚴重時可致畸或致癱。
骨刺是一種自然生理現象,長時間維持久坐、久站的同一個姿勢,或是姿勢不正確,導致頸肩及腰部肌肉勞損,使頸椎、腰椎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某些特定體位,使頸腰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頸腰部肌肉長期處於非協調受力狀態,頸腰部肌群、韌帶、筋膜牽拉勞損,椎體前後緣骨骼軟組織過度磨損、增生,再加上小關節扭轉、側屈過度導致損傷,更易發生頸腰椎椎體邊緣、小關節的增生。
骨質增生是骨骼在生理活動中部分骨質失去正常形態而出現異常,比如長有刺狀,有嘴唇形,波浪形,圓形等等。看似多出了一部分,其實是人體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好發於頸椎、腰椎、髖、膝、踝、跟骨、以及上肢多見於肘關節,指間關節等處。膝關節最好發,因為擔負著身體的全部重量。當人在行走時,一隻足抬起,另一隻足落地,這時,身體的全部重量都壓在落地下肢的關節上(包括膝關節),此時膝關節上受到壓力遠遠大於其它各關節,這是導致骨質增生的主要原因。
治療骨刺的關鍵不是消除骨刺,而是在於消除骨刺周圍的無菌性炎症。如果有疼痛,可用消炎鎮痛藥或封閉治療進行對症處理,也可輔助採用熱敷、理療、按摩與牽引等促進血液循環,使局部肌肉放鬆和緩解疼痛,或用小針刀減輕對神經壓迫。目前國內國際上一般建議骨刺患者在日常的家庭護理康復治療中使用GZ-IIIC型藥物導入熱療儀,它是利用低頻調製中頻脈衝電流,藥物導引,將中頻電和藥物導入結合在一起,達到對疾病的治療作用,經臨床驗證證明具有確切的療效。適用於各種骨刺(頸椎骨刺腰椎骨刺膝關節骨刺足跟骨刺等),操作簡單易懂,使用安全,易於攜帶,特別適用於診所及家庭使用。
老年人發現有明顯骨刺後,適量運動仍要進行,但要避免長期劇烈運動,因為長期的劇烈運動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受力不均、負荷過重,加重疼痛。同時要注意防寒保暖。

治療措施

跟骨骨刺常發生在老人身上。多數人因為腳後跟長骨刺,引起滑囊無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長了骨刺並不一定要開刀才能治好腳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圍的滑囊發炎便能防治腳痛。常用的方法是口服非類固醇抗炎藥、針刀、中藥、針灸按摩、偏方等方法治療。
腓腸肌彈性伸縮練習和夜晚夾板,通常能有效去除疼痛,應被鼓勵。貼橡皮膏(類似於矯正器)可減輕足底筋膜張力和骨膜牽拉性疼痛,口服非類固醇抗炎。足跟內注射局部麻醉藥通常有效。當伴有炎症症狀和體徵,如輕度發熱,腫脹,繼往跳痛史(跟骨下滑囊炎)時,注射不溶性及可溶性固醇混合液能控制症狀,注射針頭由足跟內側垂直刺入,然後再轉向足跟中心部的痛點。

醋泡腳軟化骨刺,光泡痛部,醋可循環使用,再用手按摩捏拿提拉痛點。
洗腳後用手背骨敲痛點,或跺腳,或把腳往牆上敲擊,(當然很費鞋了),往痛點上撞擊,力度以能耐受為準,由輕到重,每天適量。
站著嘗試做各種姿勢,那種姿勢骨刺越疼就做那種姿勢,力度以能耐受為準,每天適量,由輕到重。

中醫膏藥治療骨刺中醫膏藥治療骨刺

日常或按摩敲擊時用紅花油塗擦,但要防皮膚過敏。
中醫治療中中藥外敷膏藥治療骨刺有顯著的效果。膏藥具有消炎、鎮痛、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軟化骨刺等功效,如目前市面常用等等都有不錯的效果,可刺激神經末梢,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之目的。

預防保健:

(1)選擇合適的鞋子:對年輕人來說應儘量少穿或不穿鞋跟過高的鞋子,因為高跟鞋增加了足的負擔,使足底的跖腱膜趨於緊張張力升高,容易誘發或促使骨刺的產生,對於中老年人應選擇軟底寬鬆的鞋子,減少足底與鞋子的磨擦。
(2)使用厚軟的鞋墊:厚軟的鞋墊可緩衝足與鞋之間的磨擦減輕疼痛,足跟有較明顯的骨質增生者,為了減少疼痛可將厚鞋墊部分挖空,使骨刺不與鞋底直接接觸。
(3)減少以足為主的劇烈運動:以足為主的劇烈運動,如跳跑等足誘發足跟疼痛的因素。因此不經常運動者與從事較劇烈的活動者要循序漸進。常做足的跖屈運動,跖屈是將足趾向足底方向活動,使足背皮膚緊張典型的足。跖屈運動是芭蕾舞演員用足尖站立的演出姿勢足跖屈時使跖腱膜放鬆張力減小,可以緩解"骨刺"對周圍組織的刺激和損傷,有利於無菌性炎症地消退從而預防和減輕疼痛。
(4)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芒果、木瓜、甜瓜、葡萄、橘子、鳳梨、香蕉、草莓、番茄、包心菜、馬鈴薯等含有豐富的維他命,而生物類黃酮可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加速運動傷害的復原及強化膠質的形成。
(5)節制飲食老年人應節制飲食,保持適當的體重,避免肥胖。臨床發現肥胖患者一般骨質增生發生在膝關節,比相似病情而體重標準者的治療時間要長,恢復要慢。原因很簡單,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體重加重了膝關節的負擔,關節的磨損與傷害也就更大。均衡飲食、保持體重是防止骨質增生的重要環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