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球運動

跑球運動

跑球運動的特點健身性跑球運動類似於籃球運動,它具有籃球運動所具有的健身性。 跑球運動的技巧跑球運動的基本技術較簡單,主要包括:傳球傳球技術是跑球運動的基本技術。 跑球運動的得分為圈內接球員接住球後得分,每位隊員都有機會當接球員,接球技術的高低在這時就會關係到比賽的勝負問題。

簡介

跑球運動是基於籃球運動項目技戰術而形成的一種易學好懂、規則明確、比賽激烈的新型體育運動項目。它是在國務院提出“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精神指引之下,按照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標準中所指出的“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形成體育愛好;簡化規則、簡化技戰術、降低難度要求、改造器材”等要求創造而成的。
跑球運動的比賽用球為排球、足球或類似於排球大小的衣服團、麥草團、紙團等軟質球狀物。球場為籃球場大小,兩端各畫有一大一小兩個同心圓,圓內站有一名接球員。參賽的兩隊隊員每隊六人。比賽中持球隊員可利用籃球除運球技術以外的所有技術動作,把球傳給本隊隊員,最終把球傳給本方圈內接球員而得分。是攻守雙方相互轉換、以得分為目的的運動。

發展的歷史背景

我國青少年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據調查,十多年來,與我國青少年健康狀況關係最為密切的一些體能指標,如速度、耐力、柔韌性、爆發力、力量等均有所下降,學生的肺活量也呈下降趨勢,超重及肥胖學生的檢出率、近視率繼續呈上升趨勢。雖然不良生活方式是導致學生體質下降的主要原因,但體育課程的學習不被多數學生喜歡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過去,由於競技體育、體質教育的影響,體育課程主要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要內容,長期以來,體育課程教學從動作的學習到場地器材的配置規格,都是競技化、成人化的,很少考慮學生的興趣、需求和可接受性,使得原來的體育課程內容很難突破競技體育的框架,一方面導致體育課程的內容極度單調、乏味,另一方面又使體育課程資源浪費極大,致使我們的體育課缺乏生機、活力和吸引力。
新的體育課程改革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的課程理念,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精選與學生身心健康緊密相關的、能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對學生終身體育具有重要影響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活動內容,不過份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突出內容的實用性、活動性和興趣性。競技運動項目用於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再是為了競技,而是為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為了實現教育的目的,可以根據有利於學生興趣、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原則,降低競技運動項目的難度和強度,簡化其規則,使競技運動為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服務。創造新的、安全的、健康的、有趣的運動項目,有利於增加學生的活動時間,培養學生堅持體育鍛鍊的習慣。跑球運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完善起來的。

跑球運動的產生

跑球運動的產生源於十多年前,當時學校辦學條件很差,沒有規範的籃球場地,甚至沒有能夠充氣正常使用的籃球。在這樣的條件下,如何讓學生獲的籃球運動的知識、技戰術、以及比賽的體驗,是困擾我們體育教師的難題。後來,受到《投活動籃》遊戲的啟發,發現裡面的一些技戰術和籃球運動的技戰術特別相近。於是我們對此展開研究,經過十多年陸陸續續地探索、鑽研,不斷的改進,並結合新時期對體育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本上形成了跑球運動較為完善的理論系統、技戰術以及競賽規則。

跑球運動的特點

健身性

跑球運動類似於籃球運動,它具有籃球運動所具有的健身性。在跑球比賽中,動作和反應都要求快,要求根據形勢變化來迅速改變動作,能急速起動和跑,還能急停,迅速判斷臨場情況,掌握時機等,經過長期鍛鍊,就可以提高青少年兒童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動作變得靈敏,反應變得迅速。再者,跑球運動要求運動員對場上各種變化情況具有精細的感受能力,在瞬時萬變的比賽場上,要能清除看清對方和我方隊員的位置、距離、運動方向和速度,要精確判斷球的距離、方向和速度等等,所以經常從事跑球運動,少年兒童的感覺和視覺的技能將大大提高,並且,運動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等要比不從事鍛鍊的學生髮育得更加完善。

科學性

跑球運動的健身性與跑球運動的科學性緊密相連。跑球運動對抗相對激烈,技術較簡單,不同階段在技、戰術方面有著不同的要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生長和發育。跑球運動從籃球運動變化而來,在技戰術、比賽規則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樣,學生在跑球項目上打好後,再打籃球就很容易上手。在跑球運動的設計中,也關注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問題。跑球運動有著較強的易普及性,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能組織在一起打球,規則之一的“接到球後不準運球跑動”,能使年齡小,個子矮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得到傳來的球,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運動的樂趣。

興趣性

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使體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興趣性是設計跑球運動項目時重點考慮的問題,因為學生只有對這個項目產生興趣,他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運動的愛好和習慣才會逐步形成。跑球運動獨創了接球員接到球得分的方式,並且規定了得三分必須換人,使每個人都有機會為本方得分的增加出一份力,自豪感油然而生。集體的配合進攻與防守,也使學生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自信心就會大大增加。這一切又使學生更加有興趣地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去。

簡易性

簡易性是跑球運動的又一個重要設計理念。雖然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基礎教育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各地、各校的差異仍然很大,許多邊遠地區、農村地區無力投入足夠的經費建設體育場地和購買體育器材。再者,我國的社會公共體育設施還相當落後,學校之外的健身場所少之又少,不能滿足多數學生的健身需求。基於這些因素,跑球運動在設計上考慮以下方面的簡易性,使這個活動在科學健身的基礎上更易於普及推廣。活動器材簡易:跑球運動的用球一改別的球類項目的固定用球,它的取材特別廣泛,幾乎身邊、周圍的軟質東西都可以拿來當球,像衣服團成的團、繩子捆成的團、麥草綑紮的團、廢紙團成的團、報廢的皮球等等都可以使用;運動場地簡易:標準的比賽場地為籃球場,在平時的活動中,只要有一塊略大些的平整地面,在地面兩端畫上兩個圈就可以比賽,不需要任何的球門、球圈;比賽規則簡易:跑球規則取之於籃球規則,但經過大大的簡化,只保留一些能激發學生運動興趣,使學生興高采烈“玩”起來的簡單規則。因此,跑球運動就具有很高的易普及性,能夠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健康第一”的目標,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所以說跑球運動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球類運動!

教育性

作為一種集體活動項目,跑球運動對參與成員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目前,中小學生中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不少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陽”,往往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傾向,對家庭和老師有著強烈的依賴心理。面對陌生的環境,許多孩子表現得束手無策,不善於與人交往。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長大後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跑球運動不允許持球跑動,更加看重本隊成員之間的合作配合,所以對於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意志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是綜合素質獲得發展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在各地學校場地器材尚不充足的今天,利用跑球運動培養保持學生良好的人際關係、團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不失為一種簡捷、有效的途徑。另外,跑球運動對於提高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差有著良好的教育性。大家知道,紀律性差的學生比較容易違規,對學生自身的發展和學校、班級的教育、教學、管理造成困難,由於跑球運動有著鮮明的規則,這些學生經常參加這個活動,無形中就會培養起他們尊規守紀的良好習慣,從而在各個方面也都能得到提高。

跑球運動規則

比賽場地

正式的比賽場為籃球場地,在場地兩端的中間距端線4米處為圓心畫半徑分別為0.8米和2米的同心圓,小圓為接球區,小圓與大圓之間的圓環為禁區(圖上沒有標出,實際的比賽中還有中線和罰球線)。在正式的比賽中有邊界的限制。非正式比賽的場地可為任何形狀的、大小合適的平整地面,以自然地形為約定邊界,然後在對角畫上圓圈即可。
跑球比賽場地示意圖

比賽器材

正式比賽的器材為充氣程度80%左右的排球,目的是能很好的控制球而又不使球的反彈過大,增大滾動阻力。非正式比賽還可取用衣服、紙、麥草等軟質東西做成的大小合適、重量適中的球狀物。

比賽規則

⑴上場人數:
比賽時,每隊上場七人,其中一人為接球員。隊員因傷或其他原因可以換人,但必須通知裁判,在比賽成“死球”時進行。
⑵比賽時間
正式比賽時間為30分鐘,分為上下兩場,每場15分鐘,中場休息5分鐘,每半場雙方可有半分鐘暫停。
⑶得分與勝負判定
接球員在不犯規的情況下控制球(球不能觸地)3秒鐘以上,即得一分,直接接到本隊隊員從中線以後投來的球而不被其他任何隊員觸碰得兩分。上、下場累計計分。比賽結束,以得分多者為勝。如出現得分相同的情況,則打加時賽,哪隊首先得分哪隊勝。

行為規則(部分)

①接球員可自由在圈內移動,並可做出防守、阻攔動作。腳可踩線但任何腳不得出圈。每隊每得三分必須換一名接球員,全隊輪流,未輪完之前不得重複,不到三分換人或超過三分沒有換人則被扣除一分。接球員不能直接接本隊隊員從邊線或對方圈前發來的球而得分;
②無球隊員可在場內自由移動,但不得進入雙方的接球圈,本隊隊員不能進入本方禁區;
③持球隊員在接到球的瞬間可跑動三步(第三步為空中動作),但如果球已停穩在手中,則不能跑動,只可以以一隻腳為軸轉動把球傳出;
④持球隊員必須在10秒之內將球傳出。可以跳起傳球,在落地之前求必須出手;
⑤有球一方在傳球過程中不能出現兩人同時觸球的遞球行為;
⑥球脫離控制,持球隊員可在一隻腳沒有移動(可轉動)的情況下撿球,其餘任何隊員也可以爭球。但如果球移動較遠,持球隊員雙腳移動後,在沒有其他任何隊員觸球之前,本人不能第二次觸球;
⑦爭球的規定:Ⅰ、誰先觸到球,球權歸誰;Ⅱ、雙方同時觸球,兩隻手同時觸球的比一隻手觸球的有優先獲得球權;Ⅲ、如果雙方都為一隻手或兩隻手同時觸球,那么雙方可在1--2秒內爭搶,如逾時相持不下,則通過剪刀、包袱、錘的方式決定球權。一旦球權確定,在球未離開持球隊員手中之前,任何人不得搶奪、打落;
⑧“侵人”犯規規定:進攻與防守隊員應採用合理的技術進攻與防守,不得出現推、拉、擠、絆、抱、打等行為,不能出現不文明的言語等。
⑨上述規則全場累計違反七次者被罰下場,侵人犯規視情節輕重最多三次罰下場。

發球

①比賽前,雙方各出一人,用剪刀、包袱、錘的方式分別選擇場地和開球權。得分後在對方小圈前發球。下半場雙方交換場地,並由得分低的一方發球。
②對方出現違反上述規定的行為,己方在犯規地點相對應的場地邊線外發球。
上述兩種發球狀況,對方都不得把守發球人。

跑球運動的技巧

跑球運動的基本技術較簡單,主要包括:

傳球

傳球技術是跑球運動的基本技術。由於這項運動不允許運球走動和持球跑動,只有通過傳球使球移動,所以,傳球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傳球的方式和準確性直接影響比賽的得分。跑球運動的傳球技術同籃球一樣,有長傳、短傳、背後傳球、跳起傳球、地滾傳球等等技術手段。

接球

接球技術也是一項比較重要的技術,是產生下一次進攻的根本。在跑球運動中,接球技術包括雙手接球、單手接球、跳起接球以及接球後的動作等。其中的接球手法以及觸球瞬間的身體保護是技術的關鍵。跑球運動的得分為圈內接球員接住球後得分,每位隊員都有機會當接球員,接球技術的高低在這時就會關係到比賽的勝負問題。

防守與擺脫

防守技術包括防有球隊員、防無球隊員、防接球員。主要的技術動作為通過觀察,分析判斷被防守者的活動意圖,通過身體的各個部位的移動,達到阻礙球的運動路線的目的。
擺脫技術為有球隊員的擺脫和無球隊員的擺脫。有球隊員的擺脫是利用規則中的“一隻腳可自由移動”作前後左右的跨步,從而設法脫離防守隊員的防守範圍,藉機把球傳給隊友。無球隊員的擺脫是通過快速的橫向與縱向的移動與躲閃,使防守隊員形成空檔,從而向持球隊員靠攏或接住傳來的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