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陀羅尊者

跋陀羅尊者

跋陀羅尊者是十八羅漢之一,排名第六位,他是佛陀的一名侍者。他本是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後出家為僧,系統鑽研佛法,獲得阿羅漢果位。跋陀羅尊者半跏趺坐於一巨大山石上。側旁立舞獅侍者,前有仙鶴振翅起舞。岩石上置鮮桃及袱系法缽。上界為觀音菩薩坐於光環和祥雲之中,印度祖師乘浮雲而至,山腰間建有佛塔。跋陀羅尊者的右手作說法手印,左手作禪定手印。

簡介

跋陀羅尊者 是十八羅漢的第六位,為梵語Bhadra的音譯。意為「賢」,他是佛陀的一名侍者。傳說他主管洗浴事,有些禪林浴室供其相。跋陀羅的母親懷孕臨盆時把他生在了跋陀羅樹下,所以給他取名為跋陀羅,跋陀羅出家後稱為羅漢。據稱,他曾乘船去東印度群島傳播佛教,因此後世稱他為「過江羅漢」。

右手作說法手印的含義 

跋陀羅尊者-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過江羅漢

每個觀者或是觸摸到尊者右手的信徒都將獲取通曉佛教大、小兩乘全部經典的智慧;滿足他所有的願望;獲得能夠透悟慈悲實質的眼力;獲取憐悟萬物皆“空”之本性的智慧。
從尊者左手的禪定手印

信徒可以獲得恩澤

信徒可以獲得以多種禪定方法取得靈感的能力;可以獲得先知;可以獲得以種種神力跡幻的能力;可以獲得棄絕所有歧途,而尋得通曉一切知識的智慧之路;可以獲得進入佛法的無限境界,消除由惡行導致的痛苦的能力;還可以依照佛法,徹底地戒除與他人之間的糾紛與爭吵。

跋陀羅尊者的生平

跋陀羅的父親饒桑是釋迦牟尼之父淨飯王的馬車御手。饒桑和一位上等種姓的結婚,家境也很富裕。但他總是很不高興,因為他們一直沒有孩子。儘管給各路神靈奉獻了很多的供品,可夫婦倆人還是沒能如願。有一天,淨飯五子悉達多(釋迦牟尼名)降生。饒桑曾聽到一位占卜者對淨飯王子的預言,他想如果他們夫婦能生一個兒子,日後可能成為王子馬車的御手。這樣,他們家國王的馬車御手的承傳就不會斷絕。想到這裡,饒桑又多次祈求,但這一次還是徒勞無益。
釋迦牟尼成佛後六年,一次釋迦牟尼在迦毗羅衛城會見他的父親淨飯王,御手饒桑自我思忖道:“假如我死了之後,沒有兒子繼承遺產,所有的財物都將被國王拿走。”
於是,饒桑想了這樣一個辦法來處置他的財產:他把錢財都花在有利於自己下世投胎轉生的事業上。他邀請釋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為他們舉行豐盛的午宴,親手為他們端酒端菜。飯後,饒桑搬了一個矮凳坐下聽釋迦牟尼佛說法。在佛陀講法時屋內自始至終鴉雀無聲,都靜靜地聽佛陀說法。說法完畢後,饒桑問釋迦牟尼佛說:“聖者!我尊敬的法師!我總是盼望能有個兒子作淨飯王子的馬車御手,就像我侍奉淨飯王一樣。雖然淨飯王子悉達多你已經出家成了僧人,但我還是希望能有個兒子。如果真能生個兒子,我就把他送給你當僕人。”
其實,釋迦牟尼預先知道饒桑家會生個兒子,這個孩子長大以後會成為睛名尊者。他對饒桑說:“誠實的人說話可絕不反悔!”
後來,饒桑的妻子果然懷孕了,足月之後生下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男孩。饒桑為孩子的出生舉行了盛大的宴會,並按父名饒桑的一半取名為“桑布”(跋陀羅為梵音,藏語音桑布)。他長大之後,家裡請人給他教授了各種技藝和學識,最後成為一名知識淵博的學者。
此時,釋迦牟尼佛知道該是收服跋陀羅為徒的時候了。在父親淨飯王死後,釋迦牟尼在迦毗羅為父親舉行法會。釋迦牟尼佛對御手饒桑說要他兌現以前的諾言,饒桑馬上跑回家去,把兒子跋陀羅帶來交給釋迦牟尼佛,並對兒子跋陀羅說:“去吧!你出生之前我就答應把你送給釋迦牟尼佛。”接著,饒桑又告訴兒子要他好好侍奉釋迦牟尼佛,跋陀羅高興地跟著佛陀走了。他對父親說:“跟佛陀學法,對我來說受益無窮。”
釋迦牟尼佛把跋陀羅帶到一座寺廟,剃度他成為僧人,然後又教給他修行方法和僧人應該遵守的戒律。跋陀羅在這裡系統地研習並實踐佛陀的教法,到了規定的年齡,愛了比丘戒。他透悟了佛法意旨要點,而且以極大的熱情進行實踐修習,因而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了阿羅漢位,成了佛法的護持者和傳播者,用佛法對眾生進行庇護和救助。這樣,跋陀羅尊者成為所有眾生有情祈禱、崇拜的對象。
跋陀羅尊者幫助了很多準備脫離輪迴的弟子。此外,他還領悟到自己的父母也應該由他使之扳依佛門。於是,跋陀羅用一些奇妙的神變幻術和適合於個人的佛法講解,使父母進入佛門,獲得預流果。最後,父母希望丟棄家產,把所有的財產當作供物奉獻出去,或將財產施捨給窮人,從而皈依了佛法,最終雙雙獲得了阿羅漢果。
佛陀的弟子們詢問跋羅依照上一世的什麼善業如此得伸縮陀厚愛;又如何成了佛陀的信徒,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獲得阿羅漢果。詢問跋陀羅所做善業為什麼只對釋迦牟尼佛有益;為什麼跋陀羅的父親也放棄了世俗的家庭生活,遵從佛陀的教法以至皈依佛門,最後獲得阿羅漢果。
佛陀回答說這一切都是前世祈供的業果,接著敘述了業果的發生過程。人壽四千年的那一劫,拘留孫佛來到今世間大濟眾生之後,離開了今世間。當時有一位名叫載巴的國王,他想建一座內有拘留孫佛舍利的佛塔,並將此事委託給一名堂信奉佛法的工匠建造佛塔。有一天國王的兒子巧遇拘留孫佛,心生信仰,皈依於拘留孫佛,並以佛法所規定的戒行約束自己。後業他又說服父母接受佛法,皈依佛門。
佛塔建好之後,國王載巴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慶祝儀式,進行了祈禱和崇拜。主管建造佛塔的大臣及其妻兒對建成如此的聖物都非常高興。他們在佛塔前祈禱,希望他向佛塔供奉的供品、向佛塔所作的祈禱能得到神佛的回報,以便來生投胎時家境富裕,形貌(日失)麗;希望能有侍奉後世諸佛的機會,就如侍奉拘留孫一般給他們帶來快樂。大臣的兒子還祈禱能夠信奉諸佛的教法並獲得阿羅漢位。孩子的父母、大臣夫婦問他祈禱些什麼,當兒子如實告訴他們時,父母也進行了一次類似內容的祈禱,祈禱來世仍能根據他們的意願轉生為自己的父母,並能遵習佛法獲得阿羅漢位。
此後,在護光佛在世期間,上述三人即奉行佛法,在他們整個的一生中,嚴格地恪守戒律,淨化慾念,最終獲得了阿羅漢位。跋陀羅尊者的種種業績向我們表明,世俗的生活如同牢獄,俗人的財產如同毒蛇頭遮下的影子,根基不穩,險象環生;有人把這個影子看作是舒適的納涼之處,實際上只是一種幻象。所以,一個人不應該依戀那毫無定性的慮幻的世俗生活,而是應該皈依佛門、遵習佛法,研習“三藏”,努力使自己從輪迴之苦中解脫。一個人還應該解救包括父母在內所有眾生。跋陀羅尊者為後世的佛徒樹立了榜樣,並且督促他們也這樣做。

跋陀羅尊者的居地

關於跋陀羅尊霰是的居地雅穆挐河,文獻是這樣記載的。住在雅穆拏河的龍在夏季的幾個月內聚集在一處遊戲。它們在牙穆拏河中心一座島嶼上用珍寶建造了一處豪華的居地。正當眾龍再度在此聚會之時,愉巧跋陀羅尊者趕到這裡。尊者收服眾龍皈依佛法,它們就把這座寶石居地作為供品奉獻給尊者。尊者出於仁慈之心收下了供品,又幫助眾龍積累善業,針對它們各自的情況為它們講習佛法,引導眾龍走向解脫。
另一文獻說跋陀羅尊者的居地位於雅穆拏河和恆灑之間。還有一份文獻說過銅洲是跋陀羅尊者的居地。

其他信息

為了宏傳釋迦牟的教法,跋陀羅尊者根據佛法的旨意,沒有從這個世界上逝去和一千二百名阿羅漢伴屬一直住在雅穆拏河的居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