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氣高揚

趾氣高揚出自《左傳·桓公十三年》,意為走路腳抬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驕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樣子。

基本信息

趾氣高揚

zhǐ gāo qì yáng
走路腳抬得很高,神氣十足。
形容驕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樣子。
∶腳趾,這裡指腳。∶高舉,往上升。
此詞作貶義用。
出處]語本《左傳·桓公十三年》。春秋時,楚國的屈瑕帶兵討伐羅國,大夫斗伯比前往送行,返回時對車夫說∶“莫敖(屈瑕字)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意思是屈瑕一定會打敗仗,因為他走路腳抬得很高,說明他驕傲輕敵,意志也不堅定。結果楚軍果然大敗。成語即由此而來。清代孔尚任《桃花扇·設朝》∶“舊黃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氣揚,廿四考中書模樣。”
近義詞高視闊步∶眼睛朝上看,邁著大步。形容神態傲慢得意或氣概不凡。它與趾高氣揚含義有相同之處,但趾高氣揚不能用於形容人氣概不凡。
反義詞低聲下氣∶形容不敢大聲說話恭順小心的樣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