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鑒鉞

趙鑒鉞

趙鑒鉞,筆名霞生,1954年生,大專學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書法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書協隸書委員會副主任,開封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開封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專業書畫家。

基本信息

開封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趙鑒鉞 趙鑒鉞

常務副院長、專業書畫家。他的書法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大展並獲得最高獎項。書法作品在四、五、六屆全國書法展獲“全國獎”,入選第七屆全國書法展,全國第三、五、六、七屆中青展,現代國際臨書大展,第一、二屆(獲金獎)楹聯書法大展,首屆行草書法展,第一、二屆正書大展。《中國書法》、《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書法之友》等專業報刊專題介紹,論文多次發表專業報刊併入選“全國第四屆書學理論研討會”。先後在開封、杭州、煙臺、濰坊等地舉辦個人書法展。傳略輯入《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名鑒》、《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學書履歷

上世紀70年代前後,趙鑒鉞開始正式學習書法,距今已有40年了。在這40年中,真草隸篆他都學過,但下工夫最大的還是隸書和行書。上高中那時,業餘時間他能抽空臨帖寫上10多個小時。趙鑒鉞開始學書法時就給自己定了個目標,10年後一定要在開封取得一定成績,他現 在取得的成就,和當時的目標有很大關係。“一個人必須有恆心、有目標,這樣才有成功的希望。搞書法很難,想成功更難。我認為有三點,學書人必須首先要做到:一要多讀書,二要多臨帖,三要有恆心。”趙鑒鉞說道。

談到書法藝術與人生修養的關係,趙鑒鉞說:“藝術成功與否關鍵在格調的高低,格調高低和人的素質有關,如不讀書、不交友,視野狹窄,即使練書法時磨穿鐵硯,最終也只是個寫字匠。反之,如多讀書、讀好書,勤於研究與思索,再在臨帖上多下些工夫,其作品格調必高,而且成功的可能性也最大。歷來的文人、學者,因為有學養支撐,與俗套相距千里,而傳世的書法名家也大多由此產生。學書人一定要注重字外修養的歷練。”

趙鑒鉞曾先後在開封、杭州、煙臺、濰坊等地舉辦個人書法展。他認為,古代的書家大多在私門書宅讀書寫字練內功,現 在社會不同了,書法逐漸演變為一種獨立的藝術,書法展覽也已成為當下書法表現的一種常見形式。趙鑒鉞到外地辦展的期間接觸了不少書界同行,其中不乏時下書壇的頂尖高手,在相互的交流中他獲得了不少新鮮知識及有益啟示。趙鑒鉞說:“書法的交流十分重要,取人所長,補己之短,及時修正自己學書的方向,才能不斷前進。當然,人心不能太浮,必要的宣傳、交流無可非議,但練內功、增學識是長期的基本工作,決不能丟大取小,否則,晚年必後悔無疑。”

2004 年,趙鑒鉞開始主持開封書畫院的日常工作,幾年來,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尤其在副市長陳國楨及市文化局黨委的關心支持下,開封書畫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如2004 年的“開封·三門峽書畫交流展”、“陳玉圃中國畫展”;2007年的“開封書畫院書畫小品聯展”;2008年的 “鄭·汴兩城書畫作品邀請展”、“廣東陽江·河南開封名家書畫作品聯展”;今 年 9月及11月先後在青島和開封開幕的 “青島畫院——開封書畫院書畫作品交流展”以及多次舉辦的一些擁軍筆會、到農村寫春聯活動、書畫骨幹培訓活動等。這些書畫活動的舉辦,均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對外擴大了開封書畫及開封書畫院的名氣,對內則活躍了開封市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剛剛舉辦的“青島畫院——開封書畫院書畫作品交流展”就比較成功,在開封專業同行及業餘書畫愛好者心目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少人希望此類活動多多舉辦。

談到今後的工作打算,趙鑒鉞對記者說:“近年來,開封書畫院為開封書畫事業的發展做了一些工作,但由於受到開封經濟落後等方面的制約,許多工作在力度、影響等方面還有不少欠缺之處,今後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排除各方面的困難,爭取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多做宣傳開封文化、擴大開封書畫對外影響力的工作,為開封書畫進一步深入百姓生活並走向省內外作出最大的努力。”

中國書法家協會河南省會員名單

中國書畫家協會草創於1965年,成立於1990年初,經國家人事部中人才會字(91)9號文和國家文化部文僑字(92)1號文批准成立。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辦事機構設在廣州。協會設有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評審委員會、事業拓展部、培訓中心和《書畫家報》、《書畫家》雜誌、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籌)、金才文化藝術中心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