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人

趙金人(趙金石),1624-1687,庠生,字晉石,號慎庵,原字百緘,別號月麓。九歲失怙,勵志讀書。築借山樓於甘泉、月嶺間,蓺蔬種樹,嘯歌自娛,屢征不起。好推獎士類,所與皆一時知名士。見人過,輒面折之。凡冠蓋過其廬,無不信宿流連。嘗遨遊秦楚吳越間。所著有《借月山樓詩文集》。載府志、縣誌“文學傳”。配孫氏[監生孫家安姊],側室孫氏。女二[一適庠生王在宣,一適孫炢],嗣子永熙,武生。

基本信息

簡介

月麓先生傳:
先生趙姓,名金人,字晉石,號慎庵,原字百緘,別號月麓,淄之西鄙人也。九歲失怙,才思精銳,氣宇軒昂。為童子時即下筆成文。與唐夢賚訂生死交。時兵荒相繼,冠婚後依外翁家。甲申趙姓被邑宦所害,殺死者百餘人。孫公瓊懼禍及己,先生知之,衣冠見邑宦孫之獬,乃得免。後歸趙家樓,屢征不起,開絳青雲寺,如邱希潛、韓允義等皆所成就。時戶科孫樹老尚幼,家貧不能供誦讀,先生邀之寺中,館穀數載,後成進士,為寶應令,請先生至署中。先生惟言艱難,以勉厥職,既歸,篋中所有,則劉國輔、湯曾述課藝及顧瑟如畫並贈答詩詞而已。平生好推獎士類,遇人家子弟德行文章有可取者,必誘掖之,至於成而後已。善屬詩文,尤工四六,以故名公、縉紳、山客、名士到處逢迎。從孟席之游固原,署武昌;與邱荊石抵燕雲;又與孫樹老游八閩,名勝所在,留題殆遍。後從八閩歸,遂染風疾,五六年卒。士大夫聞之,莫不流涕沾巾,以為大雅雲亡,古道不可復矣。葬趙家樓南山下。有《借山樓詩》並四六駢言。
(《淄川西關趙氏家譜》)

作品

《借山樓詩》
江夏懷豹岩太史
一自依人去故廬,岱雲海色漸生疏。
淵明自愛白蓮社,永叔何來青草湖。
閉戶但謀千日醉,開函又讀十年書。
感君遠示清涼訣,粗糲甘心啖腐儒。
鵝管笛
巧借鵝群雪羽輕,居然裂竹老龍驚。
浴波已斷當年夢,折柳偏饒此夜情。
明水市頭傳雅制,太常席上擅新聲。
詞壇客散風流歇,珍重胡春舊姓名。
奉酬張歷友寄別八首[時游秦中]
(其一)
長嘯出門去,輕裝事遠行。
依人棲幕府,為客問邊城。
路斷秦雲外,天連楚塞平。
潼關來復往,深愧棄繻生。
(其二)
策馬秦關去,蕭條隔里門。
故人遙問訊,異地恐消魂。
殘雪埋荒徑,涼雲封故園。
因君重絲繡,憐我愧平原。
武昌答張歷友見寄八首
(其二)
秦關荊水兩悠悠,孟浪揮鞭事遠遊。
絕塞棄繻成阻喪,大江擊楫自夷猶。
不堪夜雨侵羈旅,最惜煙波負石樓。
欲起正平還奏鼓,驚雷恐帶怒濤流。
(其六)
蓮幕輕塵浪得名,醴樽夏屋少逢迎。
南樓漫說庾開府,歧路深悲阮步兵。
世事好龍驚莫定,人情畫虎計難成。
只今空羨香山雪,日暮狂歌附郢城。
(其八)
煙霞久已許樵漁,誰遣薜衣出草廬?
天地混茫涵七澤,山川隱秀寄三閭。
願從溟渤同遊歷,擬向崑崙共卜居。
寄語莫嘲彈鋏客,武昌館舍久無魚。
次歷友見貽反招隱十絕句
(其二)
仿佛山中路,從君夢裡歸。
依然桑柘影,看月坐柴扉。
(其四)
簾卷青山色,渾忘黃鵠磯。
披襟才欲去,不是薜蘿衣。
(其六)
龍灣問水處,雉堞看雲時。
零落芝蘭室,離群空爾思。
(其十)
終南有捷徑,得以懶雲阿。
夢破清鍾動,吟詩喚奈何。
蒲松齡有《懷趙晉石》、《題趙晉石借山樓》、《哭趙晉石》詩三題八首,載《聊齋詩集》。

《淄川西關趙氏家譜》

初修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二月,出自族人趙永澤之手,而此前則有“從伯金人及族叔金昆、兄泰等共訂本支可紀者,自林祖以下凡十一世”之事,故蒲詩附入《趙氏家譜》,當介於趙金人本人及趙金昆、趙泰、趙永澤諸人之間,出格是《哭趙晉石》詩作於趙金人棄世之後,可知蒲松齡與趙氏家族中的趙金昆、趙永澤等也存在交遊關係。其次,上世紀50年月路大荒師長教師編訂《蒲松齡集》本《聊齋詩集》的時辰,因為他所使用的底本——淄川王怡之舊鈔《聊齋詩集》五卷本是一個蒲詩選本,僅存詩五百三十三首,所以路師長教師昔時見到《淄川西關趙氏家譜》所附錄的這八首蒲氏詩作,即從中輯錄六首收入頗正在編訂的 《聊齋詩集》

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甲申(1644),淄川西關趙氏家下落歷了一場歲收聽聞的族難。不署撰人的《月麓師長教師傳》云:“甲申,趙姓為邑宦所害,殺死者百餘人。”在《蒲松齡與趙金人交遊考論》一文中,李漢舉師長教師曾引錄家譜所載《谷詒師長教師傳》的相關記實: 明季遭世亂,趙族守西城。西城者,張相國家之所分守也。趙族率激動慷慨大方鬥氣,而為提塘官字順清者,尤有旅[膂]力,輕豪紳,附張氏,率族眾代守西域[城]甚固。提塘以事忤豪紳,紳詭設賊書,乘夜分遣壯士巡西城,伺趙睡,(賊)按籍疾呼起,坐以通賊。不及辨下,砍殺八十餘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