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縣五道古火會

趙縣五道古火會

趙縣五道古火會是流傳於河北省趙縣趙州鎮南楊家莊村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已經相傳了2000多年,在全省絕無僅有,古火會從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下午開始一直延續到深夜。它將祭祀活動和元宵節焰火會兩者之間做了有機結合;更重要的是,古火會除了具有觀賞性外還通過組織活動起到凝聚人心、保護傳承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在2011年趙縣的五道古火會已經被收入在省非物質遺產當中。

名家描寫

趙縣五道古火會 趙縣五道古火會

鐵凝在小說《笨花》中,對清末民初趙州廟會有段精彩的描述:“兆州城每年有三個廟會,四月二十八是火神廟,最熱鬧。外地商賈雲集,搭棚唱戲五天。……不僅附近客商到兆州來趕廟,這廟會還驚動著千百里之外的南北客商。南方客商從湖廣蘇杭販來乾鮮、竹貨

、洋布和綢緞;北方客商也將杈、耙、掃帚、水缸、瓦盆擺上街 頭。戲班來了,河北梆子的梆子聲能傳出城外。馬戲來了,有馬戲也有大變活人。說書藝人搭起書棚,專說薛仁貴征東。賣藥的立個大棚叫大興棚,大興棚更是招徠生意的好時候,大興棚里擺個方桌,桌上立只火雞又在吸引顧客。圍觀者看著火雞臉色的變化聽著賣藥人吆喝著:‘腰疼腿疼不算病,咳嗽喘管保險哪。……’”鐵凝這段文字把趙州廟會的熱鬧、繁華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我從老人回憶里知道,舊時,大人們趕廟會除了讓長期勞作的身體得到有效的放鬆外,多為添置些日常所需之物,小孩子呢更像是過節,他們總能得到長輩賞賜的幾個銅板,買些平日吃不到的零食或小吃,看些平日裡少見的玩意兒。  昔日遍布城鄉的廟會,隨著世事的變遷,一一消失在歷史的煙塵里。而城東楊家莊村的“五道古火會”,卻是一個例外,它被一代又一代的會頭原汁原味地傳承下來,不但沒有消亡,反而一年比一年鮮活生動。

傳承

被列入 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趙縣楊家莊村焰火既有保留項目“葡萄架”,又有新樣式神舟九號

趙縣五道古火會 趙縣五道古火會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昔日遍布城鄉的廟會, 隨著世事的變遷,很多幾近消失殆盡。而趙縣縣城東南楊家莊村的“五道古火會”,卻被一代又一代的鄉親原汁原味地傳承下來,不但沒有消亡,反而一年比一年鮮活生動。2011年,“五道古火會”還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這一天,趕廟的鄉親們虔誠地焚香祭拜、燃放煙火,不止為了表達他們祈求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善良願望,更把這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當成了自己的狂歡節。

鬧元宵·現場

萬人空巷來趕廟,古廟宇曾在清末重修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不斷湧進,三里五鄉的男女老少陸續從鄉間小道往這裡匯聚。趙縣縣城城東5公里處,陽光下的楊家莊熱鬧非凡,村裡的街道成了商市,兩側商販的攤位從村西口一直排到村東廟前。

趙縣五道古火會 趙縣五道古火會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為這個村的“五道古火會”。據村里老人介紹,“古火會”起源於漢代,廟會從下午兩點半開始一直延續到深夜。這一天,趕廟的人除了到廟裡祭拜諸神,還有就是觀看燃放焰火。

昨日14時30分,五道古火會正式起廟了。“咚咚鏘鏘”的鑼鼓聲傳起,好看的秧歌也扭了起來。

琉璃瓦覆頂,飛檐起脊的五道古火廟位於村東,供奉著七尊神像,依次為馬神、牛神、龍神、土地神和五道將軍。那尊武將打扮,身披戰袍,手執長劍,虎目圓睜,威風凜凜的塑像便是五道將軍。

據74歲的會頭楊風申介紹,他小時候常在廟裡玩,見過一塊光緒三年重修廟宇的石碑,這廟少說也有幾百年歷史了。

保留項目“葡萄架”,時髦焰火神舟九號

趙縣五道古火會 趙縣五道古火會

從廟前大棚里走出,就是平展展的麥田。舞獅隊早已披掛整齊,開始舞動。汗流浹背的舞獅漢子,使出了渾身的解數,一會兒走桌子腿、一會兒大竄桌,惹來一陣又一陣的叫好聲。

離舞獅場不遠處,一些村民開始為晚上的焰火表演做準備。村里人管這道程式叫作“擺火架子”。平展展的麥田裡,經過政府部門批准的一些“能工巧匠”們擺上許多焰火造型,這些焰火,都出自他們之手,名稱有仙鶴下蛋、炮打飛機、關老爺開門後來又增添了旗桿、金銀斗、神舟九號等許多新鮮式樣的焰火。

“葡萄架”是楊家莊焰火中的保留項目,正在組裝“葡萄架”的年輕人仰起頭說,“俺家祖祖輩輩都為廟會製作許多焰火,我這手藝是家傳的,你看,這滿架葡萄有葉有果,晚上燃放起來串串葡萄會發出幽幽的藍光,那個好看呀,你就等著瞧吧。”

趙縣五道古火會 趙縣五道古火會

會頭執掌號令燈,焰火依次燃放

晚飯後,街上人流再次向廟會涌去,此時,天空中不時升起盞盞“孔明燈”。

趙縣五道古火會 趙縣五道古火會

不一會兒,一盞五角星狀的燈籠亮起來,上書八個大字“千年古火,永放異彩”。村上人說,這是燃放焰火的號令燈,由會頭楊風申執掌。號令燈行進到哪裡,哪裡的焰火才準許燃放。這種權威的存在,保證了焰火晚會的安全。

20時許,在人們簇擁下,號令燈從燈火通明的廟堂里走出,果然,就在它的停留處,炮聲驟然爆響,五彩繽紛的禮花騰空而起,在一聲聲鈍響中,深邃的夜空被禮花裝點得絢麗多彩,有的如菊花綻放、有的似玉樹臨風,有的像流光溢彩的瀑布垂下,有的若鋼花飛濺灑滿天際,給人帶來無限驚喜。

火場 火場

壓軸戲是燃放生肖焰火,肚子裡裝滿鞭炮的紙牛,在經久不息的爆竹聲後 ,一團火焰騰空而起,將焰火表演推向高潮。在一浪高過一浪的歡呼聲中,廟會落下帷幕。

起源

現場 現場

據村裡的老人講,“ 其一是五道將軍是陰司的大神,掌管人的生死榮祿 。傳說五道將軍頗有正義感和同情心,留下眾多救助弱者、成人之美的佳話。所以老百姓建廟奉祀。另一個版本講到:古時候,有弟兄五人,大荒之年,五弟兄家中只剩下十斗小米,父親就讓弟兄五人分了,各自闖天下。五弟兄被分派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五道排行最小,他拿到了“中”,到中原後,五道選了塊土地耕種,年年都能獲得豐收,日子越過越好,後來五道就在村子裡建了一座廟,奉祀給他帶來富裕的神祗。五道認為自己是騎馬從遠處來的,馬有功,就在廟裡將馬神置在中間,五道覺得種田也離不開耕田的牛、澆地的龍,離不開土地,所以就供奉上“牛神”、“龍神”和“土地神”。五道在每年正月十五,都要燃放焰火,歡慶豐收。這個習俗就這樣一輩輩傳下來了。

趙縣南楊家莊

楊家莊村坐落在縣城城東5公里處,全村423戶,1700 口人。每年的陰曆正月十 五為這個村的“五道古火會”。廟會從下午延續到深夜。趕廟的人除了到廟裡祭拜諸神就是觀看燃放焰火。村東有琉璃瓦覆頂,飛檐起脊的五道古火廟,廟門撰有這樣一幅對聯,上聯為“秦穆公敕封五道”,下聯為“漢高祖恩賜將軍”廟門上端匾額為“五道古火廟”。廟裡供奉著七尊神像,依次為馬神、牛神、龍神、土地神和五道將軍,靠東西兩牆的土台上分別塑著判官和小鬼,面目猙獰嚇人。五道將軍塑像為武將打扮,身披戰袍,手執長劍,虎目圓睜,威風凜凜。我在廟會上見到了72歲的會頭楊風申,他說,小時候我們常在廟裡玩,見過一塊光緒3年重修廟宇的石碑,這廟少說也有幾百年歷史了。即使“文革”時期,人們也是偷偷地過,從沒間斷過。廟是1996年重建的,舊廟址還靠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