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靈

2010年擔任江蘇省茶文化學會副會長。 2010年擔任岕茶合作社理事長。 2010年擔任江蘇省茶文化學會副會長。

趙永靈

(“趙勇靈”)
中文名:趙永靈
又名:趙勇靈。
出生日期:1971年11月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職業:茶師
出生地:宜興張渚
主要成就:復興失傳200年之久的岕茶,“岕茶之父”
現任職務:宜興市龍背山森林茶場場長
2008年任無錫市茶文化學會副會長
2010年被授予首屆“宜興青年五四獎章”。
2010年擔任江蘇省茶文化學會副會長。
2010年擔任岕茶合作社理事長。
2011年被授予“江蘇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標兵”的榮譽稱號
2011年任江蘇省農村青年創業協會副會長
人物簡介
出生在“茶的綠洲”宜興市張渚茗嶺下的茶場村。茗嶺實乃茶葉之嶺,是宜興貢茶的發源地之一。相傳漢王劉秀流落於此,開課種茶;茶聖陸羽遊歷多次,著書立說;唐代盧仝隱居附近,啜香詠茗。後來“茗嶺茶系”成為中國茶的重要一支。茶場村以茶得名,幾乎人人從事茶葉相關行業。
趙永靈出生於制茶世家年方弱冠就開始賣茶,由賣茶上溯制茶,對綠茶的採摘標準、焙青等每道工序的技術要求和火候都能拿捏的恰當好處,遂開始“做茶、做名茶、做歷史名茶、做中國第一歷史名茶”。後來他成立了“翠芽香”茶葉公司,短短几年,在江蘇省茶葉流通市場名列前茅。
2006年開始,趙永靈因緣際會,無意得到古書《岕茶匯鈔》,又以國家級森林公園——宜興市龍背山森林公園內的龍背山森林茶場為生產基地,開始研製岕茶。經3年苦心研製,作廢的茶葉數以噸計,耗資數百萬。終於在2009年,研製的岕茶一切純依古法,具有古書記載的岕茶一切特點——“色白、乳香、金石性、鮮活”,經過國家級權威專家評定,一致認為趙永靈傳承岕茶,功在千秋,善莫大焉。著名藝術大師吳冠中,為岕茶題名;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姚國坤題詞:“茶中一絕,天下無二”;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程啟坤題詞“江蘇宜興岕茶,外形內質絕佳”;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博導劉仲華也題詞“形美味爽,冠絕中華”,以此讚揚趙永靈“靈動岕韻、傳承岕茶”的大智大勇之舉。
岕茶就此成功上市,開始了市場化運作。岕茶從2009年的4個子品牌開始運作,到2012年3月已經擁有4類產品,20種產品。目前,岕茶已經走出宜興,進行全國戰略的實施階段。在江蘇省有多家經銷商,並有省外經銷商2家。
趙永靈以“為茶人服務”為宗旨,以“做中國民族茶品牌”為目標,以“一起奉獻,共同分享”為所倡導的企業文化核心,以“傳承、開放、包容、博愛”為做人立業之本。他製作的岕茶,具有“朵朵鮮活,賞心悅目”的核心價值,傳遞出“江南味道,中國岕茶”的獨有韻味,與消費者達成深層次的心智溝通。
功績榮譽
2008年任無錫市茶文化學會副會長
2010年被授予首屆“宜興青年五四獎章”。
2010年擔任江蘇省茶文化學會副會長。
2010年擔任岕茶合作社理事長。
2011年被授予“江蘇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標兵”的榮譽稱號
2011年任江蘇省農村青年創業協會副會長
興盛產茶葉,且品種較多,這是眾所周知的事。然而,如今許多宜興人,喝著香噴噴的本地茶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歷史上宜興曾有岕茶。 岕茶在中國歷史上地位尊崇,曾有人稱它是“第一名茶”。宜興人讀“岕”為“卡”,意為介於兩山峰之間的空曠之地。宜興南部山區有很多地名裡帶“岕”字,岕茶就生長在那裡,在金沙泉水的滋潤下,再加上極佳的土壤條件,可謂是鍾靈毓秀的“尤物”。在中國古代有關茶的書籍中,其中有六部書籍提到了 茶。如明朝的周高起在《洞山 茶系》一書中說:羅岕有岕八十八處,其中以洞山為最。所謂羅岕茶、洞山茶,產於茗嶺南坡,史稱茗嶺茶。明末四公子之陳貞慧在《秋園雜佩》里也談到岕茶:陽羨茶數種,岕茶為最,岕數種,廟後為最。 岕茶的主要特徵是色白、味香。我們通常喝的茶葉其顏色都是綠色(紅茶除外),而岕茶的顏色卻是奶白色的,其香氣撲鼻,並略有嬰兒的體香。此外,岕茶極易存放,一年四季都不會變質。喝岕茶也極有講究,有上投、中投、下投之分。夏日先倒水後放茶葉,稱上投;春秋倒水一半,放茶葉後再倒滿水,稱中投;冬日初春先放茶葉後倒水,稱下投。 對岕茶的讚美,歷代留下了許多詩詞。明代唐伯虎在陽羨品岕茶,興之所至,作《詠陽羨岕茶》,其中云:清明爭插西河柳,穀雨初來羅岕茶。祝枝山品岕茶後作詩曰:瀟灑夜雨來窗外,岕谷秋雲起座前。明代“吳興四子”的茅維,喝了岕茶後稱:不願封雲溪,願得岕一頃。 岕茶還有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傳說。一個秀才姓王,屢試不第,慕名來到宜興的南嶽寺,沮喪地對一老僧說:“像我這樣屢屢失意的人,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用呢?”老僧吩咐小和尚:“施主遠途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不一會,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老僧抓了一把茶葉放在溫水裡,微微一笑說:“施主,請用茶。”王秀才見茶葉靜靜地浮在溫水上面,不解地問:“貴寺怎么用溫水沖茶?”老僧微笑不語,王秀才只好端起壺輕輕呷了兩口。老僧問:“這茶可香?”王秀才搖搖頭說:“這是什麼茶?一點茶香也沒有呀!”老僧說:“這是第一品岕茶,怎么會沒有茶香?”於是,又吩咐小和尚去燒一壺沸水送來。沸水來了,老僧取一個杯子,撮了把茶葉放進去,稍稍往杯子裡注了些沸水,只見那些茶葉在杯子裡上上下下地沉浮,一絲絲細微的清香便從杯子裡溢出來。老僧又往杯子裡注了一縷沸水,只見那些茶葉上下浮沉得更嘈雜了。同時,一縷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地升騰出杯子。老僧問:“施主可知道同是第一品岕茶,為何茶味不同?”王秀才思忖後說:“一杯用溫水沖沏,一杯用沸水沖沏,用水不同吧。”老僧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同。用溫水沏的茶,茶葉就輕輕地浮在水上,沒有沉浮,茶葉怎會散發出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沖沏的茶,沖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浮了又沉,沉沉浮浮,就釋放出了它的清香。世間芸芸眾生,又何嘗不是茶呢?”王秀才終於在這沖沏茶中領悟到了人生的哲理,便下山潛心苦讀,終於進士及第,為官一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