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委員乾什麼去了

趙本山委員乾什麼去了

2014年3月11日上午,在政協最後一次小組討論會上,文藝28組組長陳曉光自嘲是“看門的”,該小組共48人,卻有趙本山等17人缺席。“趙本山乾什麼去了”,他這組長也不知,只能“呼籲”去“查一查”。

訊息由來

2014年3月11日上午,全國政協最後一次小組討論召開。臨近尾聲,文藝28組組長陳曉光自嘲,稱政協小組長就是“看門的”。

“也挺為難,”停頓了好幾秒,這位文化部原副部長才接著說,“都有事,在座的很多都是現任的院團長,一把手,時不時就有點事,不處理也很麻煩。有些委員,開著開著會,覺得太長了,或者聽著不著調的發言太多了,不耐煩了,我也能體諒。”

坐在陳曉光左手邊的,是81歲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她被同組委員稱為“每天最早一個到的”。3月9日上午,小組討論開始前,她攥著放大鏡,湊近出勤錶慢慢移動著,然後嘟囔了一句:“我們文藝缺勤的最多,特邀人士比我們還多一點。”

小組裡一位委員拍著胸脯跟陳曉光開玩笑地說:“我保證了小組的出席率。”這位組長最後提議,應該向這些認真參政議政的委員致敬。

“明天啊,大家儘量保證出勤。”陳曉光說,“對了,查一查趙本山委員乾什麼去了?”此時,文藝28組裡的48名委員中,趙本山等17位委員的桌簽那裡只有“空氣”在顯擺著。

理性思考

某種程度上,兩會也是檢驗委員是否稱職的一次“考試”。在央視網“我有問題問總理”論壇中,很多網友也表示,兩會期間很關注代表委員履職情況。以此看,委員缺勤,等於是交了一天“白卷”。

對於小組討論,全國政協曾出台通知,要求委員不得隨意請假,如請假須向小組長打書面申請報告,並得到其批准。而組長都不知去向,顯然是沒遵循這規定。

大面積缺勤小組會,委員難辭其咎,當然還有些延伸問題值得思考——委員參政議政積極性不高,是否跟“說了也白說”情形有關?

兩會即將結束,對缺勤委員應好好追問一下。而更重要的,是完善制度淘汰那些只坐享榮譽而不履職的委員,並以行動鼓勵委員積極履職。

網友調侃

趙本山乾什麼去了?網友調侃猜測幾種可能:一,拍《鄉村愛情8》去了,二,拍《老兵2》去了,三拍《本山選誰上春晚》去了。四,老趙坐私人飛機忙著賺大錢去了。如果這四種可能都不存在,那只有趙本山本人知道自己去哪兒了。

相關評論

老實說,有些委員、代表要么長時間缺席全國“兩會”,要么報到了也難以保障應有的出勤率,這客觀上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不過,雖如此,我們還是得一再認真起來,每每嚴肅地問問這些委員、代表“究竟去哪裡了?”如果總是大忙人,連一年就那么幾天的全國“兩會”都挪不出保證參會的時間,那么最好主動請辭了算了,別占著那么重要的位置,卻不積極發揮參政議政的作用,辜負了全國人民的重託。

客觀而言,委員、代表也是常人,當然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緊急事情需要處理、解決,造成無法不缺席,但這要走請假的基本程式。然而,有些委員、代表卻依仗自己的影響力,無視會議缺勤須事先請假的基本程式。進一步來說,雖然是可以請假,但委員、代表還是應該儘可能不請假。畢竟,全國“兩會”不是每天都開,委員、代表應以肩負的公共利益為重,舍小取大——舍自己的“小”,亦即最大可能地不請假,取公眾的“大”。如此才能贏得大家的尊重,稱得上是稱職的委員、代表。

趙本山委員乾什麼去了 趙本山委員乾什麼去了

值得關注的是,與這些以私事請假的委員、代表不同的是,特邀人士的出勤率卻很高。被同組委員稱為“每天最早一個到的”81歲京劇表演藝術家、全國政協常委李世濟就說:“我們文藝缺勤的最多,特邀人士比我們還多一點。”這說明了,特邀人士非常珍惜難得的出席機會,參政議政的積極性高。兩相比較,那些缺勤的委員、代表就顯得實在很不應該了。我們常說,在其位就應該謀其職。那么,當了榮譽很高的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按理自然就應該盡到委員、代表的法定職責。而要做到名副其實、盡職盡責,就首先要保證很高的出勤率。

對於一些委員、代表的出勤率沒有保證,我們就應該大聲地問“您乾什麼去了?”因為他們的出勤參政議政,事關我們的改革利益。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說,“趙本山委員乾什麼去了?”並不是單單地在問趙本山委員,而且還是在問我們每一個人——我們自己是否監督好了趙本山等委員、代表,讓他們不得不保證參政議政的應有出勤率。只有我們的每一雙眼睛都緊緊盯著委員、代表,才能讓他們不敢不積極出勤參政議政。這樣一來,我們的公共利益就能在全國“兩會”這個最大的政治平台上得到最大化的有效維護。

總而言之,委員、代表必須確保在全國“兩會”上的最少缺勤。這一方面有賴於他們的政治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則有賴於我們的強力監督。委員、代表是我們的代議士,代表我們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假如我們不監督好委員、代表,那么就是對我們自己的高度不負責任。

每年政協開會,明星委員是否缺席是公眾關注的熱點。因為被指“在其位不謀其政”,缺席的委員往往會遭遇輿論的口誅筆伐。昨日,該訊息一如以往引來熱議,看一下網友評論,從“這些缺席委員都忙啥去了?”的疑問,到“他們要的是委員的榮譽和名氣,根本就不關心參政議政”的批判,再到“每年一次的兩會都可以缺席,這樣的委員不要也罷,還是退出政協為好這!”的直白吐槽,網友的言論說是炮轟毫不為過。

誠然,明星委員大都事業有成,平日要么百事纏身,要么身居要職,事趕事時如果不管不顧,萬一小事變大也很麻煩,缺席會議去處理可以接受。另外,因為價值觀和修養有別,遇到開會時間長或者不想聽不著調的發言,找個理由缺會也可以博得同情,再加上難免有個頭疼腦熱的時候,因病請假缺席也可以理解。從人之常情去看,既然明星也是肉胎凡人,此次以趙本山為首的明星委員們在基本全程參會的前提下,偶然缺席一次討論會卻遭到網友的炮轟,似乎是有點冤。

然而,細細品來,明星委員的遭遇又不冤。一者,連討論組組長都不知道他們為何缺席,說明他們缺乏對大會、對他人應有的禮儀上的尊重,更缺乏紀律觀念。二者,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明星委員的知名度來自公眾的信任,參政議政是國家賦予的權利,應該也必須認真履職,對於無可推卸的責任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去對待本就不妥。三者,每年兩會會期不長,既然前面全程參加了,何必虎頭蛇尾,善始善終豈非更好。如果這點兒時間都不能保證,難怪網友擔心“他們平時會積極履職嗎”?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通過政協組織、黨派團體等渠道,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在這一政策的鼓舞下,相比往年的兩會,2014年的明星委員們參會態度已然發生明顯改變:2013年一言未發的莫言有提案了,曾經6年5次請假缺席的劉翔也來參會了,一些委員的言論還受到輿論褒揚……這些都說明,明星委員日漸認識到參政履職絕非是當花瓶,只要認真建言獻策,他們的言論同樣可以泛起推進民主政治前行的漣漪。

明星委員缺會可以,但理由應該來得正大光明,因一己之私而缺席,落在頭上的只可能是排山倒海的批評。政協委員不僅是榮譽,更肩負參政議政之責,如果視大會為擺設,以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參會,不僅是自輕自賤,不思進取,又如何能夠將言論的作用力反射於民主政治?“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希望2015年的兩會上,明星委員們參會時能夠“善始善終”,讓網友少些吐槽。

當然,公眾關注代表委員缺席,也是在履行監督義務。“查一查趙本山乾什麼去了”確有必要,對於此次擅自缺席,本山大叔欠公眾一個解釋。有關部門也應進一步嚴格執行考勤紀律和請假制度。2013年山東省政協出台規定,委員缺席會議3次將被勸退,值得更多地方借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