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賢

趙景賢(1822—1863)字竹生,浙江歸安人,清朝官吏。道光二十四年舉人。在籍倡團練,歷授福建督糧道,加布政使銜。守湖州,為湖州道員,團練總辦。太平軍英王李秀成在鹹豐十年以重兵圍湖州城,趙景賢組織鄉勇抵抗,打退太平軍數度圍城,至同治元年正月才城陷被俘就義。後湖州城內曾為其建有祠堂。

基本信息

清史文載

趙景賢,字竹生,浙江歸安人。父炳言,嘉慶二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官湖南巡撫。景賢,道光二十四年舉人,誤注烏程籍,被黜。捐復,授宣平教諭,改內閣中書。豪邁有大略。
鹹豐三年,在籍倡團練,以勸捐鉅款,晉秩知府,分發甘肅,未往。十年,尚書許乃普薦之,命從團練大臣邵燦治事。聞粵匪陷廣德,自蘇州馳歸,籌布守城。總兵李定太、參將周天孚先後來援失利。景賢收集潰兵,為戰守計。偵知江南援軍至,出城夾擊,擒斬數千,立解城圍。從張玉良復杭州,克長興、德清、武康。既而賊擾嘉興,景賢分兵屯南潯,扼其沖。四月,賊由太湖、夾浦犯湖州。道員蕭翰慶來援,戰歿,招其潰兵入伍,出北門擊賊,血戰數晝夜,賊遁。五月,率炮船進攻平望鎮,與楚軍合擊,克之。會賊酋陳玉成由溧水竄浙境,景賢回救,合民團要擊走之,賜號額爾德木巴圖魯,以道員用。六月,進復廣德,交軍機處記名簡放。十月,賊犯杭州,景賢馳援。湖州告警,速回師,賊已至南門外峴山。副將劉仁福率廣勇來援,有通賊狀,誘擒仁福,斬之以徇。賊奪氣,分擾四鄉,鏇犯西門。合水陸擊退,盡破附近諸山賊壘,圍復解,加按察使銜。
十一年,復長興。尋賊踞洞庭東、西兩山,長興不能守,郡北七十二氵婁時被擾。景賢於大錢口增駐水師,聯絡民團,分顧各路,屢戰皆捷。五月,賊踞菱湖鎮。率水師進攻,毀賊舟,又破之於澉山溪。九月,賊又逼郡城,鏖戰五晝夜,追奔出境。時杭州久被困,景賢率兵滾營前進,連破賊卡二十餘處。賊復乘虛襲大錢口,景賢且戰且退,掩擊之,賊遁。聞杭州再陷,嘆曰:“湖郡孤注,惟當效死弗去,以報國恩耳!”是年冬,授福建督糧道。
同治元年春,詔念景賢殺賊守城,於團練中功稱最,特加布政使銜。自賊氛逼城,僅大錢口可通太湖糧道。會大雪湖凍,賊由洞庭東山履冰來犯,大錢遂為所踞。賊以屢戰傷亡多,恨景賢次骨,掘其父墓,戒不與戰,但斷絕糧道以困之。景賢迭出戰不利,密寄帛書至上海與其叔炳麟訣,誓以死守。朝廷惜其才,命曾國藩左宗棠設法傳諭輕裝出赴任,景賢益感奮,選壯士三千人,分出斫賊營,奪其糧而還。被圍既久,兵日給米二合五勺,官民皆食粥糜,道殣相望。五月,城陷。
景賢冠帶見賊,曰:“速殺我,勿傷百姓。”賊首譚紹洸曰:“亦不殺汝。”拔刀自刎,為所奪,執至蘇州,誘脅百端,皆不屈。羈之逾半載,李秀成必欲降之,致書相勸。景賢復書略曰:“某受國恩,萬勿他說。張睢陽慷慨成仁,文信國從容取義,私心竊嚮往之。若隳節一時,貽笑萬世,雖甚不才,斷不為此也。來書引及洪承疇、錢謙益、馮銓輩,當日已為士林所不齒,清議所不容。純皇帝御定貳臣傳,名在首列。此等人何足比數哉?國家定製,失城者斬。死於法,何若死於忠。泰山鴻毛,審之久矣。左右果然見愛,則歸我者為知己,不如殺我者尤為知己也。”秀成赴江北,戒紹洸勿殺。景賢計欲伺隙手刃秀成,秀成去,日惟危坐飲酒。二年三月,紹洸聞太倉敗賊言景賢通官軍,將襲蘇州,召詰之,景賢謾罵,為槍擊而殞。
自湖州陷,屢有旨問景賢下落。至是死事上聞,詔稱其“勁節孤忠,可嘉可憫”,加恩依巡撫例優恤,於湖州建專祠,宣付史館為立特傳,予騎都尉世職,謚忠節。長子深彥,年十二,在湖南,聞湖州陷,即自酖死。先被旌,附祀景賢祠。次子濱彥,賜官主事;溱彥、淶彥皆以通判用。
溱彥應為添彥。

現存詩作

【絕命詩四首】
豈待孤城破,方嗟力莫支。從來畺守義,敢以死生辭。
亂刃交揮處,危冠獨坐時。相持不相殺,鼠輩爾何知。
裂眥呼狂寇,奚煩講說多。斷頭身自分,抗手意云何。
厚貌徒為爾,孤臣矢靡他。空勞樽酒獻,罵坐更高歌。
猝為群盜困,遑敢學文山。且盡從容義,聊驚醜類頑。
單辭明順逆,正氣懾神奸。反覆誰家子,相看只厚顏。
是豈天良見,環觀涕泗揮。但期能悔禍,豈必與生歸。
伏劍余何憾,投戈汝莫違。漫收吾骨葬,暴露益光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