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諲

趙德諲(?-892年),封爵淮安郡王,趙德諲生年不詳,蔡州人氏。晚唐軍閥,最初在僭稱帝號的秦宗權帳下為將。秦宗權近乎失敗時,趙德諲轉而效忠唐朝,控制忠義鎮(首府在今湖北襄陽),死後兒子趙匡凝繼為忠義節度使。

趙德諲(?-892年),封爵淮安郡王,晚唐軍閥,最初在僭稱帝號的秦宗權帳下為將。秦宗權近乎失敗時,趙德諲轉而效忠唐朝,控制忠義鎮(首府在今湖北襄陽),死後兒子趙匡凝繼為忠義節度使。

家世和效命秦宗權

趙德諲生年不詳,蔡州人氏。他在奉國軍節度使秦宗權帳下為將。當秦宗權參與唐軍對主要農民變軍黃巢作戰時,趙德諲因戰功被封為申州刺史
884年,曾短暫接受秦宗權歸附的黃巢敗亡,這時秦宗權已經叛唐,劫掠鄰鎮。同年冬,叛將鹿晏弘攻打山南東道,秦宗權派趙德諲和秦誥前去協助,迫使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棄首府襄州,逃往成都。鹿晏弘又接管忠武軍,讓趙德諲接管山南東道。
887年冬,秦宗權已稱帝,定都蔡州,趙德諲仍在他帳下,被任為山南東道留後,攻打荊南。趙德諲攻陷荊南,殺了唐朝任命的節度使張瑰,留大將王建肇守荊南首府江陵府。據記載,戰後江陵府只剩下幾百戶人家了。888年,唐將郭禹攻江陵,逐王建肇,接管荊南。

重新歸唐

荊南被郭禹所奪後,趙德諲認識到秦宗權累敗於唐朝任命的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即將事敗,向唐昭宗和朱全忠表示願意降唐。朱全忠時任蔡州四面行營都統,提議昭宗接受趙德諲歸降,任趙德諲為自己對秦宗權作戰時的副將。昭宗改山南東道為忠義,任趙德諲為節度使和蔡州四面行營副都統。秦宗權被部將廢黜並解送給朱全忠後(最終被解送京城長安889年春伏誅),趙德諲被授予宰相榮銜中書令,封淮安郡王。他卒於892年春,子趙匡凝繼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