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和尚

”又問:“何是石橋?”從諗道:“度驢度馬。 ”又問:“如何是略彴?”從諗道:“個個度人。 又一僧問:“如何是石橋?”從諗道:“過來,過來。

介紹

 趙州和尚,晚唐高僧,駐錫趙州觀音院(今趙縣柏林寺)四十年。化行燕趙,弘揚佛法,為南禪頓教盛行北土之先驅,堪稱一方宗主。後人尊為“趙州古佛”,世稱“趙州和尚”。
“趙州”,諱從諗,姓郝氏,曹州郝鄉人。幼披剃於曹州扈通院。既長,慕南泉普願禪師道價隆冠當代。毅然赴池陽,謁南泉。時普願禪師偃臥禪床,問從諗道:“近離甚處”?從諗答道:“瑞象。”普願又問:“還見瑞象么?”從諗答:“不見瑞象,只見臥如來。”普願便坐起問道:“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從諗道:“有主沙彌。”普願說:“哪個是你主?”從諗近前躬身答道:“仲冬嚴寒,伏維和尚尊候萬福。”一話之頃,普願察知從諗“根性穎利,覺照圓瑩”。視為異器,許其入室為弟子。後從諗赴嵩岳琉璃壇受具足戒,仍返南泉,從普願學禪。
從諗在南泉,守戒苦修,禪理精進,從師悟玄,叩謁相尋,受普願兩次傳法之喜,遂豁然頓悟“平常心是道”之真諦,通徹玄機,優入法域。
從諗悟道後,立志具慈航,燃慧炬,行化天下,普渡眾生,於是,周曆名山寶剎,參會大德尊者,探玄究理,傳禪弘法。從諗曾說:“悼稚之童,勝我者師之;期頤之老,不及我者教之。”其參學精神,彌足珍貴。
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朝廷下詔毀寺滅佛,勒令僧尼還俗,吏稱“會昌法難”,此時,從諗隱跡徂徠山,草衣木食,儀法愈峻。會昌六年(846)五月唐宣宗即位。詔告天下,弘揚佛法。從諗遂出山復申前志。所到之處,僧俗仰慕,士庶景仰。年至八旬,體健身爽,無龍鍾之態。故行化自如,大有不求定居之意。及至趙州,應四眾懇請駐錫觀音院。
從諗在觀音院為四眾說法雲;“如明珠在掌,胡來胡現,漢來漢現。老僧把一枝草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為一枝草用。佛是煩惱,煩惱是佛。”一僧問:“未審佛是誰家煩惱?”從諗答:“與一切人煩惱。”僧問:“如何免得?”從諗道:“用免作么。”眾皆悚然信伏。
從諗對祖師西來大意,每多即景發凡,多以趙州物事指示,以曉學者。從諗云:“石幢子被風吹折。”問道:“陀羅尼幢子作凡去,作聖去?”從諗答:“也不作凡,也不作聖。”問:“畢意作什麼?”從諗曰:“落地去也。”  
有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從諗答:“庭前柏樹子。”又道:“和尚莫將境示人。”從諗道:“我不將境示人。”又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從諗道:“庭前柏樹子。”
人云:“久向趙州橋,到來只見略 彴。”從諗道:“汝見略彴,且不見石橋。”又問:“何是石橋?”從諗道:“度驢度馬。”又問:“如何是略彴?”從諗道:“個個度人。”後有如前問,從諗如前答。又一僧問:“如何是石橋?”從諗道:“過來,過來。”
從諗問一僧道:“什麼處來?”僧答:“從南來。”從諗又問:“還知有趙州關否?”僧答:“須知有不涉關者。”從諗道:“這販私鹽漢。”
從諗問一婆子:“甚么處去?”婆子答:“偷趙州簡去。”從諗道:“忽遇趙州又作么生?”婆便與一掌,從諗走去。
從諗問一新到和尚:“曾到此間否?”答曰:“曾到。”從諗道:“吃茶去。”又問僧,僧答:“不曾到。”。從諗道:“吃茶去”。後來,院主問從諗:“為什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從諗喚院主,院主應諾。從諗道:“吃茶去。”
成德軍節度使王熔,世居鎮州(今河北正定)四世五帥,至熔封為趙王。一日,至觀音院謁從諗,從諗坐鎮在禪床上問熔:“大王會么?”熔答:“不會。”從諗念道“自小持齋身已老,見人無力下禪床。”王熔對從諗更加禮重。次日,又有真定將軍來,從諗下床接見。侍者問道:“和尚見大王來,不下禪床。今日將軍來,為什麼下禪床?”從諗說:“非汝所知,一等人來,禪床上接,中等人來,下禪床接,末等人來,三門外接。”
僧問:“柏樹子還有佛性也無?”從諗說:“有。”又問:“幾時成佛?”從諗答:“待虛空落地時。”又問:“虛空幾時落地?”答:“待柏樹子成佛時。”
從諗在趙州觀音院所闡發的妙語機鋒,大率如上所錄。
從諗屬禪宗六祖慧能所傳之法系。慧能傳南嶽懷讓,懷讓傳馬祖道一,道一傳南泉普願,普願傳趙州從諗,是為南嶽下三世法嗣。因其稟賦異,授受正,造履深,誘導溥,故其居觀音院弘法傳禪垂四十載,十方之來瞻禮問道者門無虛日,僧徒弟子遍及南北。其法嗣有洪州新興嚴陽尊者,揚州光孝慧覺神師,婺州木陳從朗禪師、新建禪師,隴州國清院奉禪師,杭州多福和尚,益州西睦和尚。其為徒眾授法之微言妙旨,初無沾滯,於西來大意,無不吻合。玄言布於天下,時謂“趙州門風”。曾作《魚鼓偈》曰:“四大由來造化功,有聲全貴裡頭空,莫嫌不與凡夫說,只為宮商調不同”。
從諗居趙州四十年間,鎮州王熔曾多次延請法駕至節鎮府,然每稱病不行。後乞求愈懇,從諗才於唐昭宗乾寧四年(897)一造鎮府。王熔不勝慶幸,急欲營造寺院供養,從諗止之曰:“動一莖草,當即離去。”王熔懼而遂止。從諗居於竇行軍之園。王熔將從諗的功德言行上奏朝廷,皇帝即頒下詔書,加真際大師之號,並賜紫袈裟。群情歡悅,而大師頗不為意,一日,從諗對其徒曰:“吾將返真矣!”果於乾寧四年冬十一月二日圓寂,住世一百二十歲。
元代,柏林禪院(原觀音院)住持魯雲法師請於朝,皇帝特賜趙州古佛真際光祖國師之號。並於天曆三年(1330)為禪師建塔。清雍正十一年朝廷又加封為圓證直指真際禪師。元明兩代曾先後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際禪師寫真刻石。刻石右上角題一偈云:“碧溪之月,清鏡中頭,我師我化,天下趙州。”下署“弟子趙王焚香拜贊”八字。
善哉!趙州和尚。身去教存,趙州門風,遍覆大千。

相關條目

法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