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富

趙光富

趙光富,男,漢族,1964年7月生,重慶市合川區釣魚城街道思居村村民。 2011年9月20日,獲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趙光富是位盲人,身體殘疾,生活艱難,卻和同為盲人的弟弟趙光輝一起,歷經14年艱苦磨礪,將一位被遺棄的女孩撫養長大,為她撐起一片溫暖明朗的天空。

基本信息

任務履歷:

趙光富,現年47歲。趙光輝,現年41歲。因其父母近親結婚致殘,兄弟倆不到10歲時眼睛就開始模糊,此後他們就遠離了光明。兄弟倆生活都不能自理,但對養女趙麗的撫養沒有絲毫的怨言。兄弟倆生活都不能自理,但對趙麗的撫養教育還是沒有怨言。其家裡有房屋9間,其中住房3間,豬圈1間,牛圈1間,共183.7平方米。共聯產地4.079畝,其中水田2.05畝、土1.629畝,自留地0.4畝,年可產糧食約1900斤。家裡每年餵養耕牛1頭,母種豬1頭,年可收入約800元。

感動事跡

“聞雞”舂米漿餵女兒
苦命娃娃,撿來時手腳小得像老鼠,趙光富一生中從未抱過孩子,雙手緊抱襁褓中的趙麗,整整3個小時不鬆手,直到小傢伙尿濕襁褓才交給母親換尿片。同是盲人的弟弟趙光輝,晚上躺在破床上,烙燒餅般地輾轉反側,直到雞叫三遍仍未睡去。另一房裡的趙光富更是沉不住氣,半個小時後就披衣起床,摸到父母房門前低聲問小傢伙怎么沒有哭聲。那一天,睡在不同房間的兩兄弟,生出一個相同感受———我們也當爸爸了!“當爸爸”的興奮沒持續幾天,現實的困境便向這個困窘的家庭襲來。小傢伙被表姐送來時,一併買了兩袋奶粉。但兩袋奶粉很快就吃光了。
飢餓的小傢伙撕心裂肺的哭喊中,趙光富兄弟聽從母親的建議,他們摸索著拿出了家裡舂米用的石臼,開始給趙麗舂米漿。
米要前一晚淘淨泡好,次日雞叫時分就得起床摸索著舂米。舂完一次後,用布過濾一次,再舂二次、三次,由於看不見,趙光富就以這種笨辦法確保米舂得夠細,以防未舂細的米粒灌入孩子氣管。
然後,點柴禾細細熬制米漿,中間要不斷攪拌。因為看不見,他無法掌握火候,只有不停地攪動以防止粘鍋燒糊。最後加糖等其自然冷卻,用嘴唇試試不燙後,再灌入奶瓶餵給趙麗喝。為讓孩子吃到新鮮米漿,兩兄弟“聞雞舂米”。做一次米漿得兩三個小時,有時候熬著熬著都要睡著。
磚窯打磚掙奶粉錢
米漿雖似奶,畢竟不是奶。聽著襁褓中的趙麗一日勝過一日的飢餓哭聲,趙光富和趙光輝兄弟互相攙扶著,來到父母的房裡,告訴雙親他們的決定———去磚窯打磚,給孩子掙奶粉錢。
這是一段令趙氏兄弟刻骨銘心的經歷。14年後的今天,這段經歷依舊令他們唏噓不已。每天,兄弟倆都會趕在雞叫第三遍前就起床,將前一天的剩飯加水煮成稀飯,就著鹹菜吃了,然後在雞叫第三遍前後出門。
打磚,就是俗稱的打磚坯。首先要將挖來的黃泥,用赤腳踩碎並不斷加水攪拌。和好磚泥後,將磚泥一捧捧填滿磚模,並用力夯實。然後,用鋼絲刮平多餘磚泥,再翻轉磚模,倒出磚坯。
實際上,一個正常的熟練工,一天也只能打出600塊磚坯。趙光富、趙光輝兄弟倆,頭也不抬地從早上勞作到星光滿天,每人也只能打出300塊磚坯。一塊磚坯只有4厘工錢。換言之,兩兄弟揮汗如雨一整天,每人只能換回區區1.2元錢。
為此,他們還攬下了運磚坯進窯的活。一塊成形的磚坯5斤多,他們每次要挑30塊,共150斤,挑到300米外的磚窯,然後送下深達6米的窯井。每天,這樣沉重而危險的運輸,他們要摸索整整50個來回,運磚坯1500塊,行程長達30公里。
再窮也送她上幼稚園
靠著趙光富和趙光輝用4厘錢一塊的磚坯換回的豆奶粉,小趙麗一天天長大。5歲開始,她就喜歡晃著小辮,往附近的幼稚園跑,趴著欄桿一看就是半天。剛被爺爺奶奶找回來,一轉眼又跑回去看。
趙光富和趙光輝悄悄打聽了一下幼稚園的學費,每學期190元。對這個貧寒之家,這無疑是筆巨款。但他倆的想法卻異常簡單:就是再窮也要讓她上幼稚園學前班。
於是,5歲的趙麗,成為思居村一些同齡孩子羨慕的對象:她的盲爸爸把她送進幼稚園了!
不僅是孩子,所有的村民都甚是驚訝,在這個村里,捨得像城裡人一樣送孩子上幼稚園的家庭,手指都數得過來。而家境貧寒的趙氏盲兄弟,卻令人驚訝地做到了。
令他們驚訝的事遠未結束。趙麗6歲時,這對盲爸爸又將她送進了學前班。
那時趙麗的爺爺趙文雲(2008年去世)婆婆(2004年去世)健在,能夠做一些農活,家裡有一定收入。期間,趙文雲也托人四處打聽過趙麗的親身父母,一直沒有訊息,至今也不知道趙麗的親生父母姓氏名誰,家在何處。不幸的是2004年、2008年,趙麗的婆婆、爺爺相繼去世,撫養教育趙麗的重任就落在了趙光富、趙光輝兩個盲人兄弟肩上了。

突擊學習洗衣做飯,操持起整個家
隨著奶奶的去世,這個貧寒的家更加風雨飄搖。曾由奶奶飼餵的雞、鴨、鵝,一夜之間無人照料。以前從不用操心的洗衣、做飯、掃地,因為爺爺身體也不好,此刻也成了全家人的頭等難事。
7歲,這個本該在父母懷中撒嬌的年齡,而7歲的趙麗卻包攬了這一切,操持一日三餐,漿洗全家衣服。
趙光富和趙光輝兩位盲爸爸心疼不已,於是他們開始突擊學習,攬下了除切菜之外的所有活。後來,他們連切菜這樣的活也靠著摸索逐漸掌握。
後來他們又養起了牛、豬、兔、雞,還在爺爺的指揮下,咬牙繼續種地。
命運有時很殘酷。就在兩個盲爸爸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逐漸學會正常人的生活技能時,爺爺趙文雲突然去世。
家裡最後一雙“管用”的眼睛永遠地閉上了,這個命運多舛的家庭眼看就要陷入無邊的黑暗。
但是趙光輝和趙光富並沒有放棄,仍然是起早摸黑地操持著整個家。
父女保守“善意的謊言”
兩個雙目失明的“父親”、14個春秋、5100多個日日夜夜……這一切造就了這一家三口深沉而博大的父女情深。
兄弟倆記得在小趙麗剛懂事的時候,時常要面對她問起的:“我的媽媽在哪裡?”此後數年,每年除夕,兩個盲爸爸都會帶著女兒一起上墳、燒香,年年祭拜那個從未出現,也不知在哪裡的媽媽。目的是讓孩子感覺到,她曾經有一個完整的家,她曾經有過媽媽,但那個媽媽已經去世了。
但兩兄弟並不知道,這個他們一直隱藏在心底的“善意的謊言”背後,竟是這個懂事的女兒“更善意的謊言”。“其實6歲那年,我就知道,我是撿來的……”14歲的趙麗輕聲說出了這個深藏在她心中多年的秘密。
原來,在她6歲那年,大人們無意間的一次閒聊透露了她的身世。那天,表姨來家做客,趙麗路過奶奶臥室時,她聽到了表姨感嘆,“唉,娃娃命真苦,撿來時手腳小得像老鼠……”早熟的她敏感地察覺到自己的身世,儘管如遇雷擊,但她卻以成年人都難以想像的克制,悄然走開了,沒有向任何人表露出來。
誰也不曾想,這個早熟的孩子為了不拆穿兩個父親為她苦心營造的“謊言”,每年除夕,照樣跟著父親祭拜“媽媽”。而這兩個盲人兄弟並不知道。

好人終有好報

在博大深沉的父愛浸潤下,14歲的趙麗早早地就懂得了感恩。她說:“兩個爸爸對我的恩情,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她最大的心愿,是有一天能夠獨立工作,給兩位盲爸爸養老。而這兩個“盲人爸爸”均表示:“希望女兒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她讀書能讀到哪裡,我們就供到哪裡。

2010年,趙光富、趙光輝兄弟榮獲重慶好人榮譽稱號,獲得重慶十大感動人物提名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