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民軍

越南人民軍

越南人民軍成立於1944年12月22日,最初為越南解放軍宣傳隊(34人),歷經抗法、抗美、解放南方、中越戰爭等戰爭,不斷發展壯大。越南人民軍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武裝力量,現由陸軍、海軍、空軍與海岸警衛隊組成。越南人民軍經過歷時共長達數十年的解放戰爭、國內戰爭,以及對高棉和寮國的軍事干涉行動之後,現在全力投入到保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任務中。越南人民軍裁軍整編工作從1987年開始。2000 年,越南繼續根據其面臨的安全形勢和未來高技術戰爭的特點研究調整軍事戰略,實行“積極防禦”軍事戰略:以美國為全球範圍的潛在敵人,以“對越構成威脅的周邊大國”為地區主要作戰對象;以保衛領土主權完整和社會主義制度為基本戰略目標;以積極應付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堅決抵制“和平演變”為軍事戰略方針;以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兵自衛隊三種武裝力量相結合,點面結合,中小規模的集中進攻與廣泛擊敵相結合的作戰模式,以武裝力量為主體,發揮全面抗敵的作用,建立“區域防禦”體系為戰略手段。

基本信息

軍旗、軍徽、軍歌

軍旗軍旗

越南人民軍軍歌 《進軍歌》

越南軍團,為國忠誠,崎嶇路上奮勇前進。槍聲伴看行軍歌,鮮血染紅勝利旗。敵屍鋪平光榮路,披荊建立根據地。永遠戰鬥為人民,飛速上前方。向前!齊向前!保衛祖國固若金湯。越南軍團,旗標金星,指引民族脫離火坑。奮起建設新生活,打破枷鎖一條心。多年仇恨積在胸,為了幸福不怕犧牲。永遠戰鬥為人民,飛速上前方。向前!齊向前!保衛祖國固若金湯。

建軍節

12月22日為越南人民軍建軍節。1944年 12月 22日 在越南高平省元平縣三金鄉的陳興道林區成立了越南解放軍宣傳隊(只有34人)——越南人民軍的前身,由武元甲領導。戰後越南人將每一年的12月22日定為人民軍建軍節。1989年 12月 22日 ,依照越南全民的願望,越南人民軍建軍節正式定為全民國防節。

網站

越南人民軍網站(越南語)http://www.qdnd.vn/qdndsite/vi-VN/43/Default.aspx

越南人民軍網站(英文版)http://www.qdnd.vn/QDNDSite/en-US/72/72/Default.aspx

概說

越南人民軍陸軍越南人民軍陸軍

在抗日、抗法和抗美戰爭時期中,越軍在胡志明主席領導下,為越南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越軍初建時期,主要是在1940年9月日本發動侵略印度支那戰爭後建立起來的抗日游擊隊,1941年2月第一支抗日武裝北山游擊隊成立,全隊32人,隨後在各地建立了許多抗日游擊隊。1944年12月22日,武元甲根據胡志明的指示,在高平省原平縣的一個林區里成立了“越南解放軍宣傳隊”,後來把這一天定為越南建軍節。宣傳隊共34人。1945年4月,越南召開首次軍事會議,決定將救國軍、越南解放軍宣傳隊和其他武裝組織統一合併為越南解放軍。同年5月,在太原省則珠地區正式成立越南解放軍,統一編制和統一進行軍政訓練,全軍編成13個連,約5000人。1945年8月14至25日,越軍參加越南全國的八月起義,取得抗日戰爭勝利,同年9月,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越南解放軍改名為衛國軍,總兵力約5萬人。

越南人民軍陸軍士兵在操練越南人民軍陸軍士兵在操練

1946年11月,越軍投入抗法戰爭。在8年的抗法戰爭中,尤其在後期,在中國援越軍事顧問團的幫助下,越軍部隊發展較快,組織指揮系統已較健全,戰鬥力明顯提高。1946年1月,成立中央軍委協助越黨中央領導軍隊。1946年5月22日衛國軍改編成為國家軍隊,按照團、營、連進行統一編制。同年11月9日,國會軍事委員會與國防部合併為國防部,由武元甲任部長。1949年8月後開始組建師一級的戰鬥部隊,最早成立的有6個步兵師和一個兵種師,此期先後組建了通信兵、工程兵、炮兵和高射炮兵。初步建立了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游擊隊三結合的武裝體系。1951年2月11日正式定名為“越南人民軍”。在8年抗法戰爭中越軍共消滅了46萬多名法國侵略軍及其走狗。在著名的奠邊府大捷中,全殲敵軍1.6萬人,取得8年抗戰的決定性勝利,越南北方獲得了解放。此時,越軍總兵力已發展到33萬人,編成12個師另11個獨立團、4個炮兵團、2個工兵團。

遇難人民軍海軍遇難人民軍海軍

抗法戰爭結束後,越南北方進入和平建設時期,越軍人民軍發揚了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積極參加建設,越軍提出了“建設一支正規化和相當現代化的陸軍,同時為其他軍種、兵種的建設奠定初步基礎”的建軍方針,執行了兩個“五年建軍計畫”,對部隊進行了精簡整編,到1959年,總兵力縮減到17萬人,陸軍編為7個師、5個旅、9個獨立團和9個邊防營。此時,先後建立了海軍、防化兵、武裝公安和裝甲兵等兵種。

1958年頒布義務兵役法和軍官服役條令,實行軍銜制和薪金制,1964年“北部灣事件”以後,美國於1965年3月美國發動了侵越戰爭,先後投入美軍達55.5萬人,僕從軍7.2萬餘人,越南

越南海軍越南海軍

偽軍100餘萬人。從此,越軍投入抗美戰爭,大量擴充部隊,又先後組建了空軍、防空軍和特工部隊、同時組建軍一級的作戰部隊。地面作戰部隊擴編到25個師,到抗美戰爭後期總兵力已達100萬人。在最後解放南方的戰爭中,殲滅和瓦解了100多萬偽軍和150萬民團武裝。在歷時近11年抗美戰爭中,美軍在越南被殲5.66萬人、受傷30餘萬人。抗美戰爭結束後,越軍繼續保持戰時的軍事體制。

1975年底,南北軍隊正式合併。1976年4月,在國防部下增設經濟建設總局,武裝公安部隊改編為邊防部隊。1979年3月,越南

越南人民軍南沙守島海軍官兵越南人民軍南沙守島海軍官兵

發布總動員令,繼續擴充軍事力量,越軍總兵力達120萬人。1978年12月25日,越軍出動15個步兵師、20萬人、近200架飛機、500輛坦克,占領高棉,在柬駐軍有14萬人。同時在寮國駐軍5——6萬人。越南把越軍的60%(70萬人)的兵力部署在越南北部和越中邊境地區、從1979年到1986年越軍向中國雲南、廣西邊境挑起事端達1.037萬次,其中包括師級和團級規模的進攻,發射各種炮彈100餘萬發。同時,越軍派部隊侵占中國南沙群島的21個島嶼,1979年2月17日至3月5日,中國軍隊被迫對越進行了自衛還擊作戰。長期的戰爭,出兵高棉,使越軍困難重重。1981年12月頒布了新的兵役法和軍官服役條例。以後越軍又進行精減整編,逐步裁減一部分軍隊員額,建設“一支有適當數量的、高質量的軍隊”。

軍裝

南北越南早期軍裝 越南K-08新式軍服

軍服軍服
抗美時期,北越正規陸軍的軍服抗美時期,北越正規陸軍的軍服
50年代越軍的軍服,注意看盔帽與現在的很不一樣,外罩偽裝網50年代越軍的軍服,注意看盔帽與現在的很不一樣,外罩偽裝網
越南越南
越南人民軍越南人民軍
越南越南
越南越南
越南陸軍上將及陸海空三軍儀仗隊越南陸軍上將及陸海空三軍儀仗隊
發
越軍的裝甲兵成員,紅圓黃星是越軍坦克的軍徽越軍的裝甲兵成員,紅圓黃星是越軍坦克的軍徽
大師傅大師傅
越南海軍士兵及水兵服肩章越南海軍士兵及水兵服肩章
是
越南人民軍越南人民軍
啊
越南公安軍帽徽及公安軍軍人越南公安軍帽徽及公安軍軍人
的
越軍的炮兵,其中有個帶著美軍的M1鋼盔越軍的炮兵,其中有個帶著美軍的M1鋼盔
ii
越南空軍飛行員的裝束越南空軍飛行員的裝束
uu
越軍著名將領越軍著名將領
是
集結的越軍集結的越軍

整編

越南人民軍越南人民軍

越南人民軍1944年12月22日在抗日戰爭中建軍。二戰結束後,隨著法國和美國相繼入侵,越南人民軍在抗法、抗美戰爭中逐漸崛起,並形成由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兵自衛隊組成的三結合“全民國防”體制。冷戰結束後,越南將其軍事戰略由對外進攻型轉變為對內防禦型,並試圖通過大幅度裁軍、整編和現代化建設,把人民軍建成一支總體質量高,編組合理、平衡,精幹有力,紀律嚴明,處於高度戰備狀態和戰鬥力強的現代化正規軍隊。

到1976年越南南北統一,越南人民軍已發展成為一支擁有100多萬兵力的龐大軍隊。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越南軍隊陷入侵柬反華之中,僅在高棉就駐紮了10餘萬兵力,

駐紮在寮國的兵力也有數萬人。80年代後期,隨著兩極對立世界格局的逐步變化和越南國內革新和建設的需要,越南難以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和繼續過去的擴軍政策,便於1986年9月提出要精簡整編,裁減人員,建設一支有適當數量、高質量、符合國家經濟實力的軍隊。

越南人民軍裁軍整編工作從1987年開始。最初,越共六屆二中全會決定裁軍40萬人,占其軍隊總額的1/3。1988年又進一步將裁軍幅度提高到1/2,即60萬人左右。機關和非作戰部隊被精簡合併,大批作戰部隊轉為擔負從事生產建設和預備役訓練任務,一些作戰建制被撤銷,軍官削減20%。進入90年代,裁軍60萬人的戰略任務基本完成,裁軍後越軍總兵力約60萬人。

越南的大規模裁軍,主要是裁減陸軍。原有陸軍110萬人,裁減後不足50萬人。裁軍中,海軍雖然撤銷了第二沿海區司令部,空軍撤銷了新山指揮部、372航空師、901團等部,但實際上海、空軍數量並沒有減少,海、空軍的地位、質量和條件反而得到了提高和改善。海軍由原來的5萬人增至5.5萬人,占全軍總兵力的比例也由6%上升到9%,並進一步健全西貢港和海防港的設施。空軍人員基本上沒有增減,但所占比重卻由原來的3.5%提高到6%,而且武器裝備得到了改善,越南還準備從俄羅斯購買蘇-23戰鬥機和新式殲擊轟炸機,以擴大其攻擊能力。 調整後,越南人民軍兵種比例相對協調、合理,已基本上擁有兩棲作戰和陸海空軍配合展開立體空間作戰的能力。

歷任參謀長

黃文泰少將 (1945.12-1953.12)

文進勇上將(1953.12-1980.2)

黎仲迅上將(1980.2-1986.12)

黎德英大將(1986.12-1987.2)

段奎上將(1987.2-1991.2)

陶庭練上將(1991-1994)

範文茶上將(1994-1997.7)

陶仲歷上將(1998.1-1998.9)

黎文勇上將(1998.9-2001.5)

馮光青上將(2001.5-2006.6)

阮刻研上將(2006.6-

范玉明參謀長(現任)

歷任將軍

衛戍時期

杜珂帝國元帥,德國第三任司令官,越南人民軍總司令。
李鵬元帥,德國第三任參謀長,越南人民軍副總司令。

1958年08月31日

武元甲(Võ Nguyên Giáp)國防部部長兼人民軍總司令 “奠邊府之虎”、“紅色拿破崙”

出生:1911年8月25日 廣平省 破落地主

學歷:河內大學、雲南講武堂

越南人民軍儀仗隊越南人民軍儀仗隊

軍歷:越南人民軍隊長(1944年12月)、少將(1948年)

黨歷:1938年入黨,候補中委(1945年),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委員(1945~1954年)

官曆:八月革命起義委員會主席、內務部長、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45年)、國防部長兼人民軍總司令(1945~1954年)、副總理兼國防部長(1955年9月~1980年2月)、部長會議副主席兼教委主席、計生委主席(1981年7月);國家軍隊和民兵自衛隊總指揮(1946年12月19日)、國防部長、部長會議副主席(1981年7月)

1959年08月31日

阮志清 中央軍委副書記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74年

文進勇(Van Tien Dung)中央軍委常務副書記人民軍總參謀長

出生:1917年5月2日-2002年3月17日 內市郊(原河東省)慈廉縣卡紐村 農民

軍歷:1945年4月任北折革命軍事委員會常委、光中戰區黨委書記;第2戰區政委、中央軍委委員(1945年);1959年授予上將軍銜;胡志明戰役指揮部司令(1975年初)

黨歷:1937年11月加入印度支那共產黨,2屆候補中委、2、6屆中央委員,3屆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軍委副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4、5屆政治局委員

官曆:河內市委委員、河內勞工聯合常務委員會書記(1938年)、河東省委書記,北寧省委書記(1943年)、人民軍政治局局長,中央軍委副書記(1947年3月)、人民軍總參謀長(1953年底)、國防部長、中央軍委第一副書記(1980年2月8日—1987年2月17日)

1980年01月

黃文泰 中央軍委常委 國防部副部長

1982年02月

朱輝珉 中央軍委副書記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84年12月22日

黎仲迅(Lê Trọng Tấn) 中央軍委常委 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參謀長

1984年12月22日

黎德英(Lê Đức Anh) 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越南人民軍儀仗隊合影越南人民軍儀仗隊合影

出生:1920年12月1日 平治天省

軍歷:1945年入伍,1974年由大校破格晉升為中將,1980年晉升上將

黨歷:1945年入黨,4屆中央委員、5、6、7屆政治局委員

官曆:人民軍副總參謀長(1963年);第7、9軍區司令(1974年);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駐柬越軍司令(1980年);人民軍總參謀長(1986年12月-1987年2月);國防部長、越共中央軍委第一副書記(1987年2月);國家主席(1992年9月22日-1997年9月24日)

1989年05月

梅志壽 內務部部長

1990年01月10日

阮決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段奎(Đoàn Khuê)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參謀長

出生:1923.10.29.-1999.1.8 廣治省召峰縣 富農

學歷:中國軍事學院(1960年、1961年)

軍歷:1945年8月入伍,1958年上校,1974年晉升為少將,1986年12月晉升上將

黨歷:1945年6月入印度支那共產黨,4、5屆中央委員、6、7、8屆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常委、中央軍委常務副書記

官曆:國防部副部長、人民軍總參謀長(1987年2月);國防部長(1991年8月-1997年9月);第七、八、九、十屆國會代表

2003年7月2日

範文茶(Pham Van Tra)

出生:1935年10月 越南北部河北省

軍歷:1953年參軍,1990年授中將,1998年1月升上將

黨歷:越共7屆中央委員、8屆政治局委員

官曆:人民軍副總參謀長(1994);國防部副部長、人民軍總參謀長(1995);國防部長(1997.9-2006.6)

2005年01月

黎鴻英 公安部部長

越南人民軍新軍服越南人民軍新軍服

2007年6月7日

馮光青(Phùng Quang Thanh)

出生:1949年2月2日 越南永福省靡嶺縣石砣鄉

學歷:越南陸軍軍官學校(1971年6月)、大叻陸軍學院(1974年8月)、前蘇聯伏羅希洛夫軍事學院(1989年)、越南國防學院(1990年)、越南軍事政治學院(1997年8月)

軍歷:1967年參軍,1994年晉升少將,1999年晉升中將,2003年晉升上將

身份:1968年入黨,越共9屆中央委員、10屆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常務副書記;國防部長

官曆:總參謀部作戰局副局長(1993年)、局長(1995年);第1軍區司令(1997年12月);人民軍總參謀長、越南國防部副部長(2001年5月至2006年8月);國防部長(2006年—)

2007年7月

黎文勇(Lê Văn Dũng) 十屆中央委員、書記處書記;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1988年晉升少將,1998年4月晉升中將,2003年7月晉升上將

上將、中將

越南人民軍越南人民軍

1958年月日 - 阮志清(1914.01.01-1967.07.06)中央軍委副書記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59年月日 - 文進勇(1917.05.02-2002.03.17) 人民軍總參謀長

1959年月日 - 朱文晉(1908-)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民族委員會主任

1974年月日 - 雙豪(1918-)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74年04月日 - 黃文泰(1915-1986.07.02)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陳文茶(1918.01.15-)南方共和國臨時革命政府軍事代表團團長

1976年月日 - 朱輝珉(1913-)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80年02月日 - 黎仲迅(1914.10-1986.12.05)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參謀長

1980年02月日 - 黎德英(1920-)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0年04月27日 – 王承武(追授)(1910-1980)前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2年月日 – 黎獻梅(1915-)國會衛生社會委員會主任

1984年12月日 - 陳文光(1917-)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12月日 - 裴逢(1925-)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後勤局主任

1984年12月日 – 陳森(1918-)國防部副部長

1984年12月日 - 馮世才(1920-)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12月日 - 黃明草(1919-)高等軍事學院院長

1984年12月日 – 武凌(1925-)陸軍學院院長

1984年12月日 – 譚光忠(1923-)第一軍區司令

1984年12月日 – 武立(1924.07.25-1987.07.18)第二軍區司令兼黨委書記

1984年12月日 - 阮決(1921-)第三軍區司令兼黨委書記

1984年12月日 – 黃琴(1920-)第四軍區司令

1986年月日 - 黎光和(1914-)國防部副部長兼監察委員會主任

1986年月日 - 丁德善(1913-1987.01.20)國防部副部長

1986年12月日 - 阮明洲(1923-)第七軍區司令兼黨委書記

1986年12月日 - 段奎(1922-)侵柬越軍(478兵團)司令1986年月日 – 黎玉賢(1928-)侵柬越軍(478兵團)副司令

1986年月日 - 阮友安(1920-)第二軍區河江前線指揮部司令

年月日 – 陶庭練(1928-)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92年07月日 - 黎可漂(Lê Khả Phiêu)(1931.12.27-)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98年01月03日 - 範文茶(Pham Van Tra)(1935-)國防部部長

年月日 – 黎明香()公安部部長

年月日 – 黎鴻英()公安部部長

年月日 – 黎文勇()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年月日 – 范青銀()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年月日 – 馮光青()總參謀長

中將

1958年08月31日 - 黃文泰(1915-1986.07.02)人民軍軍訓總局主任

1959年08月31日 - 陳文茶(1918.01.15-)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61年月日 - 雙豪(1920-)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70年月日 - 阮文榮(-)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

1974年月日 - 阮敦(1923-)國防部副部長

1974年月日 - 黎仲迅(1914.10-1986.12.05)人民軍副總參謀長兼第1軍軍長

1974年月日 - 王承武(1910-1980)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陳森(1918-)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陳粱(1913-)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陳貴海(1913-1985.01.11)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范傑(1919-1975.01.23)總參謀部情報局局長

1974年月日 - 黎獻梅(1915-)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74年月日 - 范玉茂(1919-)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74年月日 - 黎光道(1921.08.08-)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74年月日 - 丁德善(1913-1987.01.20)人民軍總後勤局主任兼黨委書記

1974年月日 - 黎光和(1914-)籌建第1軍

1974年12月日 - 朱輝珉(1913-)第五軍區司令兼政委

1974年月日 - 黃明草(1919-)第五軍區副司令

1974年月日 - 黎德英(1920-)第七軍區司令兼政委

1974年月日 - 陶文張(-)第七軍區副司令

1974年月日 - 憑江(1917-)西北軍區司令兼政委

1974年12月日 - 陳文光(1917-)廣治-承天-順天前線指揮部司令

1974年月日 - 童士元(1922-)559司令部司令

1974年月日 - 陳南忠(1917-)南方臨時革命政府國防部部長

1974年月日 - 阮氏定(女)(1920-)南方人民解放武裝力量副司令

1974年月日 - 陳度(1922-)南方解放軍總政治局主任

1974年月日 - 陳文名(-)四方聯合軍事委員會成員

1974年月日 - 陳大義(1916-)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74年月日 - 陳決(-)內務部副部長

1974年月日 - 高登占(-)後任內務部副部長

1974年月日 - 黎廣波(1915.04.21-1988.03.19)後任國會民族委員會主任

1974年月日 - 陶山西(-)後任炮兵司令

1974年月日 - 潘仲慧(1918-)交通運輸部部長

1978年月日 - 蘇記(1917-)在蘇聯療養

1980年01月日 - 高文慶(1917-)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0年01月日 - 武立(1924.07.25-1987.07.18)第二軍區司令兼政委 黨委書記

1980年01月日 - 段奎(1922-)第五軍區司令兼政委

1980年02月日 - 馮世才(1920-)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0年02月日 - 裴逢(1925-)人民軍總後勤局主任

1980年02月日 - 甲文綱(1921-)海軍司令

1980年月日 - 武凌(1925-)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

越南人民軍越南人民軍

1980年月日 - 陳伯清(-)內務部副部長

1980年02月日 - 武春苫(-)國防部副部長

1980年02月日 - 譚光忠(1923-)第一軍區司令兼政委

1980年月日 - 黎靈(1925-)第二軍區政委

1980年02月日 - 阮決(1921-)第三軍區司令兼黨委書記

1980年02月日 - 黃琴(1920-)第七軍區司令兼政委

1980年月日 - 阮明洲(1923-)第七軍區副司令

1980年02月日 - 童文貢(1918-)第七軍區副司令

1980年月日 - 單文公(-)越軍駐高棉戰場副指揮

1980年02月日 - 黎玉賢(1928-)侵柬越軍(478兵團)副司令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0年月日 - 阮友安(1920-)第2軍軍長

1980年月日 - 黎光武(-)總參謀部情報局局長

1980年月日 - 黎緒同(1930-)後任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

1982年月日 - 黃世善(1921-)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經濟建設局政委

1982年12月日 - 阮南慶(-)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82年12月日 - 黎文知(1925-)人民軍總技術局主任

1982年月日 - 黃文泰(1920-)人民軍總技術局副主任

1982年月日 - 范洪山(1922-)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1983年月日 - 鄧武協(1926-)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83年月日 - 黃方(1925-)軍事技術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

1984年11月日 – 陶庭練(1928.01-)空軍司令

1984年12月日 – 鄧京(1921-)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月日 – 尹歲(1926-)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12月日 – 阮世奔(-)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12月日 – 黃文慶(1923-)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月日 – 單成(-)人民軍總後勤局副主任

1984年12月日 – 阮政(1917-)人民軍總後勤局副主任

1984年月日 – 阮伯發(1919-)海軍原司令

1984年12月日 – 丁文綏(1912-)邊防部隊司令

1984年12月日 – 何玉肖(-)邊防部隊副司令兼政治局主任

1984年12月日 – 盧江(1923-)首都軍區司令

1984年12月日 – 梁俊康(-)第三軍區副司令

1984年12月日 – 楊巨浸(-)第七軍區副司令

1984年月日 – 陳海奉(-)第七軍區副司令兼胡志明市司令部司令

1984年12月日 – 陳嚴(-1985)第九軍區司令

1984年12月日 – 阮真(1926-)第2軍軍長

1984年月日 – 南龍(1920-)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

1985年月日 – 阮輝章(1930-)第五軍區副司令兼政治局主任

1985年12月日 – 阮春皇(1917.04.08-1987.05.19-)軍事歷史院專員

1986年月日 – 丁善(1923-)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後勤局主任

1986年12月日 – 陳清慈(-)人民軍總技術局副主任

1986年月日 – 阮 和(1925-)駐寮國第678兵團司令

1986年12月日 – 阮崇覽(-)廣寧特區司令

1986年月日 – 張公道(1921-)政治軍官學校校長

1986年月日 – 譚文魏(-)第一軍區副司令兼紀律檢查委員會主任

1986年月日 – 黎春溜(-)政治學院院長

1984年02月日 – 潘平(1922.03.15-1987.01.12)總參謀部情報局局長

1989年08月日 - 黎可漂(1931.12.27-)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90年月日 – 範文茶(1935-)第三軍區司令

1992年08月日 – 范青銀()空軍司令

1998年04月日 – 黎文勇()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99年12月日 – 馮光青()第一軍區司令

越軍的大校軍銜

越南人民軍陸軍的領章

越南人民軍1948年實行軍銜制,設有大校軍銜,但只是作為校官的第三級,沒有設定上校,分為大校、中校、少校。1958年以制度上學習中國為主重新評定軍銜,設定了四級校官,大校為校官最高級別,一直到80年代前期,大校軍銜一直存在於越軍軍銜體制內。圖案為兩槓四星。1982年5月,越南頒布《人民軍軍官法》再次修改軍銜制,當時是學習蘇聯經驗,取消上校軍銜,校官為大校、中校、少校,原被授予上校軍銜者一律改為大校,但是大校的標誌改為兩槓三星。1990年12月修改《人民軍軍官法》,又恢復上校軍銜,直到現在越南人民軍的校官軍銜還是四級。目前越南校官為四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軍階

特任 大元帥 / 元帥

將官 大將 - 上將- 中將- 少將 - 準將

校官 大校 - 上校 - 中校 - 少校

尉官大尉- 上尉 - 中尉- 少尉

準軍官 準尉

士官 士官長 - 上士 - 中士 - 下士

士兵 上等兵 - 一等兵 - 二等兵

國防政策

越南人民軍經過歷時共長達數十年的解放戰爭、國內戰爭,以及對高棉和寮國的軍事干涉行動之後,現在全力投入到保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任務中。2000 年,越南繼續根據其面臨的安全形勢和未來高技術戰爭的特點研究調整軍事戰略,實行“積極防禦”軍事戰略:以美國全球範圍的潛在敵人,以“對越構成威脅的周邊大國”為地區主要作戰對象;以保衛領土主權完整和社會主義制度為基本戰略目標;以積極應付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堅決抵制“和平演變”為軍事戰略方針;以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兵自衛隊三種武裝力量相結合,點面結合,中小規模的集中進攻與廣泛擊敵相結合的作戰模式,以武裝力量為主體,發揮全面抗敵的作用,建立“區域防禦”體系為戰略手段。為此,越軍全軍展開了全面的正規化建設和基本軍事訓練,以適應新時期軍隊建設的需要。

“全民國防”政策

越南鞏固和加強以人民武裝力量為骨幹的全民國防和安全事業,將國防與安全相結合,不斷完善軍事法規體系,把越南共產黨關於建設全民國防的主張和政策體制化。加強共產黨對軍隊、公安和國防安全事業的領導,加強國家對國防和安全系統的管理。充分發揮全民和政治系統的綜合力量,逐步增加國防和安全潛力,建立穩固的全民國防基礎。

越南人越南人

堅持國防與經濟緊密結合,強調鞏固國防和發展經濟是越南的兩大戰略任務,在目前和平狀態下,要優先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1986年越南共產黨開始推行經濟改革。1994年1月,越南共產黨正式樹立起建設一個工業化和經濟現代化國家的目標。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的變化反應出越南經濟改革的成果,這個比重從1987年的40.6%降至2004年的21.8,工業從28.4%上升至40.1%,服務業從 31.1%上升至38.2%。亞洲發展銀行的數據顯示,1987年時,越南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6%,但是在2000至2004年間平均增長7.2%。經濟的增長為軍事現代化提供強大的動力。越南在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逐步加大對國防建設的投資比重,根據工業化、現代化的發展進程,逐步提高軍隊的現代化水平,提高武裝力量戰鬥力的綜合質量。

越南人越南人

堅持爭取外援與積極發展本國國防工業相結合,不斷提高部隊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強調在從國外購進大量先進裝備的同時,積極發展本國的國防工業,自行研製各種武器裝備。在80年代時,越軍的大部分裝備都是由前蘇聯作為軍事援助供應,每年平均約15 億美元,但是到1987年時,這種援助最終停止。但是俄羅斯通過對外軍售繼續向河內供應武器。其它軍事裝備供應渠道還包括捷克共和國、印度、法國、波蘭、斯洛伐克和烏克蘭。白俄羅斯的一些公司和中國的北方工業公司在河內都設有代表處,朝鮮向俄羅斯出售過飛毛腿地對地飛彈和“蛟”級小型潛艇。比利時、德國、新加坡、韓國和英國也開始向越南的國防市場滲透。以色列也向越軍出售過裝備。

越南新兵越南新兵

堅持國防與外交相結合。強調奉行“多交友、少樹敵”的和平、務實外交路線,主張通過和平協商解決爭端,堅持與世界上所有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為經濟和國防建設創造安全的外部環境。越南在 1995年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和與美國關係正常化,使得越南軍力的增長未給其它國家帶來恐慌。堅持建設由常備軍、預備役部隊、民兵自衛隊和公安力量組成的武裝力量。重點建設一支革命化、精銳化、正規化、逐步現代化的人民軍隊和人民公安;同時建設強大的預備役部隊,以便在發生戰事時能及時為常備軍補充兵員。強化軍隊的對外對內雙重職能。對外,抵禦侵略,捍衛國家獨立、安全、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內,反顛復,保衛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維護政局穩定;挫敗各種旨在損害國家建設發展事業的陰謀破壞活動,確保社會秩序穩定與安全。

新型國防態勢

80年代後期,隨著地區局勢的緩和特別是沿著中越邊境局勢的緩和,加上越南突出發展經濟和實施地區合作,越南失去了俄羅斯的經濟和軍事援助,越南難以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提出精簡整編,裁減人員。此次整編的特徵是減少對常規陸軍的依賴,同時加強對海軍和空軍的建設。

越南越南

越軍裁軍工作從1987年開始。最初,越共六屆二中全會決定裁軍40萬人,約占陸軍總額126萬的1/3。1988年又進一步將裁軍幅度提高到1/2,即60萬人左右。機關和非作戰部隊被精簡合併,大批作戰部隊轉為擔負從事生產建設和預備役訓練任務,一些作戰建制被撤銷。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估計,1993年,越軍現役為48.4萬人,準軍事部隊為500萬人,後備役部隊為300-400萬人。陸軍總人數從1988年的110萬人削減至1993 年的41.2萬人。海、空軍人員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其地位、質量和條件得到了提高和改善。海軍人員占全軍總兵力的比例由6%上升到9%。空軍人員所占比重由原來的3.5%提高到6%。

越軍在裁減部隊的同時增加國防預算。1992年,越南國民大會和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同意增加國防預算,極大推動了軍事現代化進程。國防預算在1993年再次增長,據當地一家情治單位在內部檔案稱,越南1993年國防預算是3.05億美元,到1994年就增長到4.35億美元,增幅達49%。1995年時,前越共總書記杜梅公開支持建設強大的海軍以更高保護越南的“主權、國家利益和海洋自然資源”。在越南,雖然所有軍事方面的統計數字仍屬國家絕密,但2004年的《國防白皮書》稱,2004年越南國防預算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即11.5億美元左右,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其公開發表的資料中所提供的1998年的百分比相同。然而,總部設在英國的國際戰略研究所估計,2004年越南的國防開支為 31.7億美元,2005年為34.7億美元,增幅為9.5%,是河內所提供數字的3倍。據駐越南河內的一架機構推測,越南目前可能每年採購價值3億至4 億美元的裝備。

裝備實力

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地方部隊、預備役部隊和民兵自衛隊組成。正規軍又稱主力部隊,分陸軍、海軍、防空-空軍三個軍種。正規軍48.4萬人。

陸軍

陸軍規模目前已大大縮減,儘管它仍是一支可觀的力量。其主要重點仍是保衛越南的大陸地區。軍隊的大多數裝備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印支戰爭,目前還在繼續使用。

越南新兵越南新兵

陸軍兵力41.2萬人。劃分為8個軍區、2個特區,編有14個軍部、紀個步兵師、3個機械化步兵師、10個裝甲旅、15個獨立步兵團、若干個特種作戰部隊(含空降旅和爆破工兵團)、約10個野戰炮兵旅、8個工程兵師、10-16個經濟建設師、20個獨立工程兵旅。其中4個野戰軍是陸軍中的王牌和主力。第1軍下轄4個師,號稱決勝兵團,軍部駐寧平省寧平;第2軍下轄3個師,號稱香江兵團,駐河北省涼江縣;第3軍下轄3個師,號稱西原兵團,駐太原;第4軍下轄3個師,號稱九龍兵團,是侵柬的急先鋒.陸軍裝備主要有:主戰坦克:共1315輛,其中:T-34型45輛、T-54/-55型850輛、T-62型70輛、PT-59型350輛。輕型坦克:PT-76型300輛,PT-62/-63型320輛。裝甲偵察車:BPдM-1/-2型80輛。步兵戰鬥車:BMJI式120輛。裝甲運輸車:BTP-40/-50/-60/152等型1500輛。牽引火炮:130毫米200門,152毫米250門,以及100毫米、105毫米、122毫米、155毫米等若干門。自行炮:155毫米90門,以及 100毫米、105毫米若干門。火箭炮:107毫米、122毫米、140毫米若干門。迫擊炮:81毫米、82毫米、120毫米、100毫米若干門。反坦克飛彈:AT-3耐火箱式若干具。無坐力炮:57毫米、75毫米、82毫米、88毫米、90毫米、107毫米等若干門。高炮:14.5毫米、23毫米、 30毫米、37毫米、57毫米、85毫米、100毫米等共8000門。地空飛彈:SA-7若干部。

海軍

越南海軍現有5.5萬人(含海軍陸戰隊2.7萬人),劃分為4個沿海地區(高棉磅遜和雲壤港為越海軍第五沿海地區),一個艦隊、艦艇旅、陸戰旅、運輸旅、航空團以及飛彈、偵察、通信、雷達、工兵等部隊。

越南人民軍海軍越南人民軍海軍

海軍裝備包括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在內的各型作戰艦艇120餘艘,其中潛艇2艘、驅逐艦1艘,護衛艦5艘、小型護衛艦5艘、巡邏艇和飛彈艇、魚雷快艇 40餘艘、掃雷艦5艘、掃雷艇8艘、登入艦6艘及小型登入艇30餘艘。其中90%以上購自俄羅斯、波蘭和朝鮮,剩下的也多是越南在俄方技術援助下自主建造。潛艇:朝鮮制小型潛艇2艘。護衛艦:共7艘,即原蘇制“別佳”級3艘,原蘇制“別佳”2型級2艘,“巴奈加特”(美制“卡特爾”)1艘,124A型1艘。巡邏艇和飛彈、魚雷快艇:共41艘,其中原蘇制“黃蜂”Ⅱ級飛彈快艇8艘,原蘇制“蝗蟲”級飛彈快艇4艘,原蘇制“圖利亞”級水翼魚雷快艇5艘,“大胡蜂”級魚雷快艇5艘,原蘇制SO-1級巡邏艇4艘,美制PGM-59/-71級3艘,小於100噸的近海巡邏艇10艘,原蘇制“圖利亞”級沿海掃雷艦 3艘,“連雲”級掃雷艦2艘,“瓦尼亞”級掃雷艇1艘,“葉夫根尼亞”級近海獵雷艇2艘,小掃雷艇5艘。登入艦:共6艘,即美制LST-510/-511坦克登入艦3艘,原蘇制“北方”級中型登入艦3艘。小型登入艇:共30艘,包括機械化登入艇12艘、通用登入艇18艘。

越南軍艦越南軍艦

越南的主要軍港有:海防港:較大型的艦般可以順利出入,以前蘇聯援助的飛彈快艇及大部分配套設施均在此港。峴港:越南重要的海軍、空軍基地,駐有越南海軍一個艦艇旅,裝備有護衛艦、掃雷艦和飛彈快透過。峴港機場可容納數百架噴氣式飛機,駐有一個飛行團,其裝備主要為蘇-22殲轟機。金蘭灣是越南最大的軍港,周圍被陸地和半島環抱,具有極好的隱蔽性。金蘭灣曾是蘇聯在海外的最大軍事基地。俄羅斯曾表示要從這裡撤走駐軍。1992年7月俄羅斯又宣稱要保持這一基地,以彌補美國從菲律賓撤軍後的軍事真空。越軍在這裡部署有一套完善的監聽設施和不確知的艦艇,設有機場,停駐著為數不少的轟炸機和戰鬥機。現在,金蘭灣是越南革新以來僅存的一個拒絕開放,仍處於保密狀態的軍港。歸仁灣位於越南東岸,歸仁港南口,可作海軍艦艇後備基地。芽莊灣位於越南東南岸,為島嶼和丘陵地環抱,隱蔽性很好。西貢港位於越南東南岸,港外海域寬闊。越南地處中南半島東部,呈南北走向的“S”形狹窄狀,東部和南部瀕臨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有大小島嶼2600個,港灣數十處。越南認為,外來威脅主要來自海上,因此必須要鞏固和提高海軍的地位。

越南海軍士兵在操練越南海軍士兵在操練

從海軍實力上看,越南許多艦艇嚴重老化,武器裝備水平落後,難以高效保障海上巡邏、偵察、護航等任務。由於自身研發能力有限,越南實行了向外購買武器與自行研製相結合的道路。近年來,越南主要從俄羅斯採購了大批海軍裝備。在購買了11架蘇-27戰鬥機後,海軍的空戰能力得到大大增強;越南還購買了4艘俄制“毒蜘蛛”級飛彈艇,並利用俄羅斯的技術在國內建造了6艘BP50型飛彈艇和KB02000型飛彈護衛艦,使越南水面作戰能力有了質的飛躍。現在越南還計畫從俄採購2艘20382“虎”型輕型護衛艦和“基洛”級柴電潛艇。此外,越南海軍近年來也從其他國家進口武器。如從澳大利亞得到4艘44噸級護衛艇,從瑞典得到12艘巡邏艇,從朝鮮買來2艘小型潛艇。越軍稱,越南海軍裝備的更新換代有望在2015年前完成,屆時,越南海軍的遠洋護航能力和海上作戰能力將接近現代化海軍的要求。

針對大型水面艦艇數量不足的現狀,2006年1月越南海軍與俄61型“獵豹-3.9”護衛艦和一套裝配“紅寶石”超音速反艦巡航飛彈的最新型岸基反艦飛彈系統“稜堡”。11661型護衛艦船體堅固,噪聲和輻射水平較低,隱形能力強,裝備現代化武器、指揮控制和無線電電子系統,可起降卡-28或卡 -31直升機。主要武器裝備是“天王星-E”反艦巡航飛彈、“松樹”防空彈炮系統、533毫米反潛魚雷和AK-760艦炮,主要攻擊潛艇和水面艦艇,可摧毀空中目標。越南購買後可大大加強其近海防禦和遠海作戰能力。同時從2007年開始,在越南東北部城市海防市修建占地3000公頃的大型軍港。據估計,這個軍港一旦建成,將能停靠4萬噸級的戰艦,不僅緩解了越南戰艦隻能停靠在南部金蘭灣基地的困境,而且還極大加強了越南海軍的基礎設施建設,將越南軍隊戰鬥保障能力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防空-空軍

越南空軍成立於1956年,1976年效法蘇軍,將空軍分為前線航空兵與國土防空軍,採用師的編制,每個師由3個飛行團組成,每個飛行團有飛機45架到60架不等。一般每個師裝備一種作戰飛機,單獨使用一個空軍基地。除簡易機場外,越南共有近60個空軍基地,進入戰爭狀況時,一個師可分別部署在多個機場。這樣可以便於靈活部署部隊,進行疏散,使飛機有較大的機動餘地,並在必要的情況下將飛機疏散到地下掩體,以提高其地面生存力。越南空軍總兵力為3萬多人,具體分為1個空軍司令部,4個航空師,總計12個飛行團,其中戰鬥機團5個,運輸機團3個,教練機團3個,強擊機團1個。另外,越南還有6個高炮旅,6個雷達旅,100個防空分隊。

空軍空軍

空軍裝備各型飛機約480架,其中作戰飛機240架。執行空戰任務的飛機包括:124架“米格-21比斯”,40架“米格-23M”,12架“蘇 -27”。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飛機包括53架“蘇-22”。武裝直升機:米-24型26架。海上偵察機:貝-12型4架。反潛直升機:共15架,即卡 -25型3架、卡-28型10架、卡-32型2架。航測機:安-30型2架。運輸機:共28架,包括安-2型12架,安-26型12架,雅克-40型4 架。直升機:米-6型4架,米-8、米-17型共30架。教練機:L-39型18架,米格-21U型若干架,雅克-18型10架,BT-6型10架。空對空飛彈:AA-2、AA-8、AA-10型若干枚。空對地飛彈:AS-9型若干枚。地對空飛彈:SA-2/-3/-6/-7/-16型地對空飛彈若干枚。高炮:37毫米、57毫米、85毫米、100毫米、130毫米高炮若干門。對空警戒雷達:約1000部。1995年和1997年從俄羅斯採購了12架蘇一27SK/UBK殲擊/強擊機;2003年年底訂購了4架蘇-30MK2多用途戰鬥機,此外還可再訂購8架;2003年年中訂購了可裝備兩個炮兵連的S-300PMUl地對空飛彈系統。

海灣戰爭使越南感到武裝直升機的重要性,因此,更新自己的武裝直升機力量乃是當務之急。目前,越南只有為數不多的且早已落後的“米-24”直升機,為了提高自己的反裝甲能力,越南決定在今後15年左右的時間裡使自己的武裝直升機現代化。首先是改進現役的“米-24”直升機,其次是從俄羅斯購買 60~100架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的“米-28H”武裝直升機,首批20架左右的“米-28H”已於2002年交付。越南在15年左右的時間裡接受大量複雜新式的俄制武器,將帶來兩個問題,其一是經費問題,現在越南尚欠俄羅斯巨額外債,俄羅斯出售武器雖然在對方付款方式上較西方靈活但與前蘇聯不同之處在於它不允許賒銷。這對越南有較大壓力。預計越南空軍現代化約需75億美元。這筆開支還不包括機載武器與零配件。

2004年3月,越南已從捷克共和國獲得10架沃多喬迪L-39C初級教練機/輕型攻擊機,彌補機隊中的飛機損耗。越南空軍原有24架飛機,首批飛機是1980年交付的,在新飛機到來前,這些飛機只剩18架還在使用。近來,印度加大了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合作。據2005年11月印度國防部官方網站披露,為落實印度與越南業已達成的防務合作協定,印度計畫近期向越南提供用於越南“米格”戰鬥機檢修和蘇-27戰機升級的零部件。作為回報,越南將在叢林戰方面向印軍提供幫助。實際上,近年來印度納西克軍工廠已經幫助越南改進了現役約200架米格—21殲擊機。

軍工生產

越南國家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和車輛製造的落後,導致軍事工業的先天不足。越南民用電子工業的落後,使得軍事工業在現代通信、控制、信息處理技術的設備生產領域基本處於空白。有鑒於此,近年來,越南在提高國家整個工業生產水平的同時,十分重視在國防工業中開發利用尖端技術,把發展軍械製造業、彈藥工業和軍用電子工業作為國防工業發展的重點。

製造業方面

在機械修理和製造業方面,以目前的企業為基礎,採取挖潛利用,引進新技術、擴大生產規模和設施的辦法,使之逐步具備裝配,大修各型武器裝備和研製生產部分輕型汽車、重型火炮、大型工程機械,直升機和戰鬥機(除動力系統和先進電子設備外)。在彈藥工業方面,隨著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將為彈藥工業提供技術基礎和新型化工原料,使之逐步具備研製生產大面積殺傷彈藥及普通化學、特種彈藥的能力。在電子工業方面,改變目前各軍種分散而各自成系統的狀態,形成聯合或總技術局抓總的格局,建立新的技術水平較高的電子企業,使之逐步具備生產雷達、無線電收發報機、載波通信機的能力。另一方面,為了縮減軍費開支,不得不使一些軍工企業在平戰結合,國防與經濟兼顧的發展方針指導下,逐步實行部分國防工業的轉軌。

基礎設備方面

當前,越南的造船工業還很落後,基礎設施、設備及技術力量都比較薄弱。不過,越南國內的修造船廠已從過去只能建造百噸級的小漁船發展到可設計建造千噸級輔助船隻。目前,越南已自行設計建造了10餘艘千噸級運輸船,20餘艘百噸級輔助船以及部分近岸巡邏艇。

越南人民軍經過歷時共長達數十年的解放戰爭、國內戰爭,以及對高棉和寮國的軍事干涉行動之後,現在全力投入到保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任務中。2000 年,越南繼續根據其面臨的安全形勢和未來高技術戰爭的特點研究調整軍事戰略,實行“積極防禦”軍事戰略:以美國為全球範圍的潛在敵人,以“對越構成威脅的周邊大國”為地區主要作戰對象;以保衛領土主權完整和社會主義制度為基本戰略目標;以積極應付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堅決抵制“和平演變”為軍事戰略方針;以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兵自衛隊三種武裝力量相結合,點面結合,中小規模的集中進攻與廣泛擊敵相結合的作戰模式,以武裝力量為主體,發揮全面抗敵的作用,建立“區域防禦”體系為戰略手段。為此,越軍全軍展開了全面的正規化建設和基本軍事訓練,以適應新時期軍隊建設的需要。

軍隊實力

越軍士兵善用山林地形,擅長打游擊戰,在抗美救國戰爭中有不錯的戰績,在越南侵柬戰爭和中越戰爭中,越軍士兵乾盡了壞事,製造了無數的罪行和暴行,越軍士兵罪惡的雙手在這兩場戰爭中都沾滿了高棉和中國士兵的鮮血,越軍士兵在這兩場戰爭中還強姦和輪姦了不少高棉和中國的女兵,1990年,中越戰爭結束後,隨著越南國內制度趨於完善,越南人民軍各級武裝力量的裝備不斷改進,整體實力還在提升

軍事思想

越南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包括戰爭觀、 人民戰爭思想、武裝力量建設思想和作戰思想等。

戰爭觀

越南認為,戰爭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是對抗階級之間為了一定的政治和經濟目的用武裝鬥爭形式體現出來的社會-政治現象,其根本目的是實現和維護本階級的根本利益。現代戰爭是敵對雙方之間在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心理、思想等各方面的全面鬥爭。在戰爭與政治的關係上,越南認為,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是政治鬥爭的最高表現形式。政治鬥爭規定了戰爭的政治目的,政治力量是武裝力量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暴力革命是奪取政權和爭取民族解放的惟一道路。在戰爭的分類上,越南認為,戰爭首先應分為正義戰爭(進步、革命、反侵略戰爭)和非正義戰爭(反動、反革命、侵略戰爭),必須擁護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在人與武器的關係上,越南認為,決定戰爭成敗的是人,而不是武器。武器是重要因素,在現代戰爭中武器和技術裝備的作用明顯提高,必須重視發展和改善武器裝備。核武器具有巨大的威懾作用,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影響很大,但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不可能改變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

人民戰爭思想

越南認為,人民戰爭思想是越南軍事思想的基本內容,全民動員、全民武裝、全民殺敵是黨指導戰爭的基本路線。未來戰爭是現代化戰爭,具有規模大、空間廣、節奏快、緊張激烈,以及大量使用威力大、精度高、機動能力強的新技術兵器等特點。因此必須從本國實際出發,堅持人民戰爭,以少敵多,以小勝大,發揮全民國防、全民戰爭的優勢,保衛社會主義制度,保衛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人民戰爭的基本指導思想是積極進攻,利用一切有利時機,對敵實施積極、主動、堅決、連續、全面的進攻,形成壓倒敵人的總體優勢。人民戰爭的力量組織方式,應以民眾性政治力量為基礎,建立包括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兵自衛隊在內的結構完整的武裝力量。人民戰爭作戰方式的突出特點是:地方人民戰爭與主力兵團的正規戰相結合, 軍事進攻與外交、 兵 運、政治鬥爭相結合,各種規模和多種作戰形式相結合,以及在各個戰略地域同時打擊敵人。

評價與展望

越南軍事思想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國家戰略的調整,越南軍事思想將在繼續堅持積極防禦和以人民戰爭為基礎的全民國防思想的同時,加強對武裝衝突和局部戰爭的探討和研究;軍隊建設將繼續貫徹質量建軍原則,注重後備力量建設;作戰思想將突出強調快速反應和諸軍種、兵種協同作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