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媒體出版

超媒體出版是利用超媒體技術進行數字出版的新型出版型態,這種出版型態採用超媒體技術、全媒體出版形式、並在各種媒介上保持出版內容的高度聚斂和一致。它以高度結構化、系統化、主題化、媒體化的方式組織和容納內容、多媒體、互動、互動和服務。有別於傳統的單一出版型態,這種綜合出版型態不但向用戶提供了結構更為緊密的文字、圖片、音視頻、動漫等多媒體綜合內容,還以這些內容為核心向用戶提供衍生服務和增值服務,從而將出版機構和用戶整合在一起。

1.1. 基本定義
超媒體出版是利用超媒體技術進行數字出版的新型出版型態,這種出版型態採用超媒體技術、全媒體出版形式、並在各種媒介上保持出版內容的高度聚斂和一致。它以高度結構化、系統化、主題化、媒體化的方式組織和容納內容、多媒體、互動、互動和服務。有別於傳統的單一出版型態,這種綜合出版型態不但向用戶提供了結構更為緊密的文字、圖片、音視頻、動漫等多媒體綜合內容,還以這些內容為核心向用戶提供衍生服務和增值服務,從而將出版機構和用戶整合在一起。
1.2. 超媒體出版物
超媒體出版物是利用超媒體技術進行出版的一系列媒介組合。由具有超媒體功能特性的一套媒體介質組成:紙質圖書、互動多媒體電子書、智慧型終端套用等。
超媒體出版物根據內容類型不同可分為:超媒體圖書、超媒體電子書、超媒體資料庫、超媒體微庫、超媒體雜誌期刊、超媒體教學課件、超媒體報告、超媒體演示展示等。
1.3. 特點意義
在圖書、CD、DVD等傳統出版形式中,出版機構發行的內容形式是單一的,雖然也有圖書、電子書、音樂、視頻等多種形式,但這些單一形式的出版物彼此是獨立的,並沒有有建立彼此之間的關係。這局限了內容的表現能力、套用價值和用戶體驗。同時,出版機構與用戶之間也是單向的內容投送關係,二者之間保持著鬆散的聯繫或者沒有聯繫。這也局限了出版機構面向用戶的服務能力,從而限制了其收益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超媒體出版體現了出版機構“經營用戶”的思想。從兩方面改善了出版機構的狀況,一是建立了以多種媒體形式出版的內容之間的高度結構和關聯,同時通過互動、互動及群體服務建立了出版機構與用戶之間的密切聯繫。具體而言,超媒體出版包含如下重要特點:
1多媒體表現形式(文本、圖片、音視頻、動漫)
2全媒體發行(手機、平板、PC、智慧型電視、紙張)
3針對用戶的、以內容為核心的媒體服務(內容更新、智庫服務等增值服務)
4以內容為核心的社交屬性(互動、評論、分享、圈子)
6超級導航(互動式多通路的閱讀導航、資料庫式檢索)
7內容聚合(針對特定主題的內容出版和聚合)
8內容關係(各種媒介內容之間的緊密關係的交錯連結)
1.4. 用戶需求
用戶為了學習、了解、研究某一課題或某一方面知識而進行的學習型閱覽、興趣型閱覽、研究型閱覽等,均需要數字出版系統提供更為豐富的功能和服務,例如多種媒介複合、多種終端覆蓋、同一主題內容聚斂的功能,並隨同內容提供更高效、便捷、結構化、個性化的服務等:
1)延伸視聽閱覽及回溯檢索需求:學習型閱覽與研究型閱覽往往要對更寬時間軸、更廣延伸區域的關聯內容進行涉及多種媒體的反覆閱覽,同時需要對以往的內容按照需求進行回溯檢索。傳統的單一媒體出版物基本無法提供便捷的多媒體延伸閱覽,也不便於進行全面的回溯與檢索,而基礎性質的數位化內容例如電子書、單一音視頻等也無法提供交叉的內容延伸和回溯,因此超媒體出版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超媒體出版不但可以提供完美的跨媒體的主題化延伸閱覽,提供完整的內容回溯與檢索,同時還能以社會化媒體的方式向用戶提供互動式增值服務。
2)內容主題化、結構化需求:數字閱覽中,用戶往往在具體問題與目標上有相同的問題起點和學習研究脈絡,因此主題化的內容打包方式逐漸成為用戶更樂意接受的切入點。同時結合多維的結構層次和導航,更夠為用戶提供脈絡清晰、閱覽方便的內容目錄服務。
3)專家智庫及用戶智庫服務需求:面向交流與知識沉澱的專家智庫服務與用戶智庫服務,包括專家與用戶的批註、筆記、評論、論文等衍生內容及其分享服務,已經逐漸成為用戶更希望獲取的基礎服務。
4)雙向互動交流服務需求:隨著學習與研究活動的數位化、網路化,用戶可以直接參與到信息環境中,自助式的進行學習和研究,這充分調用了用戶的能動性。而新形態的互動行為也為用戶和作者及其他參與者提供了更為開放的實時互動對話的交流服務。
5)突破時空限制的閱覽需求:隨著各類手持終端尤其是移動手段的普及,媒體內容目標用戶的閱覽和消費習慣正在悄然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用戶更希望不限時間不限空間的進行閱覽。因而全終端多平台的閱覽(手機、平板、智慧型電視)也將逐漸成為媒體內容出版的主流。
1.5. 發展前景
超媒體出版開創了“超媒體內容、技術與出版服務整合”的新模式,是新媒體意識、超媒體技術與新出版思維的有機聚合。隨著3G網路為代表的核心技術的推廣引用,我國即將進入“動網文化產業”新時代,傳統的文化產業業態將發生根本轉變,出版業也將突破傳統出版媒體的單一形態,朝多種媒體複合出版發展,即實現紙質、廣播、電視、雜誌、音像、電影、出版、網路、電信、衛星通信等媒介形式深度融合出版,實現內容跨媒共享、資源跨行配置、文化跨域交流傳播,並且凸顯以內容為核心、媒體為平台的關聯產業漣漪式發展。“超媒體”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一個實力的象徵,它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實效媒體。“超媒體出版”預示著具有蓬勃生機的新出版時代的到來。
超媒體是對傳統視頻通訊技術的發展。在人際交流中,除音頻、視頻之外,其他形式的信息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如電子課件、氣象雲圖、醫學圖片等,都需要超媒體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超媒體與多媒體的不同在於:前者是由文字、圖像、圖形、視頻和音頻五種媒體元素組成的,後者僅包含視頻、音頻和文字三種元素。超媒體技術是將上述五種媒體元素與Web套用、遠程協作、信息播放與存儲等技術相結合,共同為用戶提供服務的技術。超媒體出版是利用超媒體技術,為用戶提供更先進內容出版服務的出版模式。隨著超媒體技術的廣泛套用,超媒體出版將成為新的出版潮流。
1.6. 發展狀況
為促進數字超媒體出版行業發展,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與上海精靈天下數位技術有限公司於2012年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通過聯合運營精靈網,向出版機構、文化企業提供超媒體出版服務。
精靈網位於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作為國內領先的數字出版服務商,致力於幫助出版機構建立面向“動網文化產業”新時代的數字出版轉型模式。通過與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聯合運營,推出數字內容超媒體出版的加工、製作、出版、發行、整體解決方案。作為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重點項目,獲得了新聞出版總署、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科技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並參與了2012-2014上海市科委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行動相關工作。
精靈網依託完整的數字超媒體出版發行服務、著作權保護先進技術、雲內容庫管理服務、元數據資源庫管理服務、數字內容複合編輯系統、自動化數字內容結算方案、優質體驗跨終端部署方案,將數字超媒體出版的製作加工、著作權保護和數字內容的發行銷售平台融為一體,通過廣泛的產業技術聯盟優勢,助您輕送融入數字世界、實現數位化商業夢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