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基性岩類

超基性岩(ultrabasicrock)是火成岩的一個大類。二氧化矽(SiO2)含量小於45%。常與超基性岩並用的術語是超鎂鐵岩,指鎂鐵礦物含量超過75%的暗色岩石。大多數超基性岩都是超鎂鐵岩。超基性岩在地球上的分布有限,出露面積不超過火成岩總面積的0.5%,而且主要是深成岩。 超基性岩常沿深大斷裂帶分布,受其控制,形成岩帶。岩體的規模大小不一,常呈透鏡狀、脈狀或不規則狀。

規模

點擊查看大圖
在四大岩類中,超基性岩類在地表分布很少,是四大岩類中最小的一個分支,僅占岩漿岩總面積的0.4%。超基性岩體的規模也不大,常形成外觀象透鏡狀、扁豆狀的岩體,它們好像一串大小不同的珠子一樣沿著一定方向延伸,斷斷續續排列,有時可以追索上千公里。

顏色

超基性岩顏色比較深,大部分都是黑灰色、墨綠色,比重也很大,一般都在3.0以上,因此很堅硬,常具緻密塊狀構造。它的化學成分特徵是酸度最低,SiO2含量小於 45%;鹼度也很低,一般情況下 K2O+Na2O不足1%;但鐵、鎂含量高,通常FeO+Fe2O3在 8-16%之間, MgO 含量範圍較寬,在12-46%之間。

組成部分

超基性岩基本上由暗色礦物組成,主要是橄欖石輝石,二者含量可以超過70%。其次為角閃石和黑雲母;不含石英,長石也很少。
這類岩石最常見侵入岩是橄欖岩類,噴出岩是苦橄岩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