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兩岸

走近兩岸

《走近兩岸》是2011年9月27日 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孔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走近兩岸》是台灣研究領域的“南派泰斗”、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資深教授陳孔立先生關於海峽兩岸關係問題研究的最新著作。陳孔立教授通過到台灣實地考察以及與台灣民眾特別是學者、政治人物的長期接觸,提出對台灣的深刻認識,注重台灣民意、台灣同胞的政治心理,對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進行全面而客觀實際的解讀,其中包括了台灣島內的政治體制及其運作特點,兩岸對“一個中國”及一國兩制的不同解讀,對國民黨治台的評價、對民進黨的評價、漸進式“台獨”與“法理台獨”等等兩岸關係方面的重大問題。全書共20萬字,並提供多幅珍貴圖片,分為三個部分,記述從1986年至今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與台灣各界人士(主要是學界)交流的情況,重點是台灣方面對兩岸關係的看法,記述了作者與民進黨人的交往,以及作者在兩岸關係研究過程中,與一些同行學者不同的看法及其解決過程等。書中記敘的作者與民進黨人士的交往,以及台灣學界與民進黨人士關於兩岸關係的詳細論述、有關理論的提出背景,目前在大陸都是非常珍貴的資料。

作者簡介

陳孔立,1930年2月出生,1952年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1955年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研究班畢業。現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從事台灣歷史、台灣政治、兩岸關係研究40餘年,著有《清代台灣移民社會研究》、《台灣歷史綱要》、《兩岸僵局下的思考》等,客觀分析兩岸關係及台灣政局,其中的重要著作均在台灣出版繁體字本。學界尊稱其為台灣研究領域的“南派泰斗”。

目錄

序一……………………………………………………楊錦麟

序二………………………………………………………劉國深

前 言……………………………………………………………………陳孔立

1 第一篇 同情的理解:政治心理探索

1 一、1986—1994

1 走出去交流

5 “少談政治”

7 “文到人不到”

8 閩南小台灣

10 “不是團”

12 1.7元的“小玩意兒”

13 外界看我們

15 我的“胡說八道”

16 “三邊會談”

17 新加坡的“預習”

18 “蒐集情報”

20 “天朝心態”

22 政策的延續性

23 玩不起的選舉

23 南園之旅

25 要接觸深層次

31 政治文化的差異

32 吳作棟總理的好意

33 白皮書的震盪

34 國民黨開始有危機感

35 衝擊與“打壓”

38 我看台灣選舉

39 走訪麥寮

40 金門之行

42 二、1995—1999

42 “江八點”與台灣的回應

43 楊憲村的預言:民進黨執政

44 “預測精確”

45 飛彈,飛彈

46 攤開來說

50 要有一定氣度

51 政治干預教科書

51 赴台受阻

52 “外甥”的期待

54 他們不想談政治

55 兩種“民族主義”

55 “兩國論”與李登輝下台

56 三、2000—2004

56 向“一個中國”靠近

57 “聽言觀行”第一年

58 少數“政府”是病根

59 旁聽藍綠論戰

60 “統合論”的走向

61 中學老師的聲音

62 兩岸關係還不算惡化

62 許文彬的“台階”

64 邦聯制的試探

65 蘇進強談“台聯黨”

66 政治動物

66 總幹事們的快人快語

67 民生,民生

69 張昭雄的態度

71 本土化的趨勢

71 陳水扁的“三多三少”

72 吳乃仁的善意回應

73 對陳水扁的“解讀方法”

74 “麻煩”波及了我們

74 解讀十六大報告

76 民進黨的角色轉換

77 大前研一的瞎猜

78 言相近,道相遠

80 國民黨常會廳

80 “連宋配”之後

81 2004,看好民進黨

81 在泰國的講座

84 兩顆子彈之後

85 “五二○”演說前後

86 四、2005—2007

86 內行人看《反分裂國家法》

87 混進廈大聽台研所的講座

97 “台灣光復”的對話

88 “他是野狗”

89 地下電台現身說法

90 陳水扁不會下台

91 “四要一沒有”

92 “台灣國民黨”?

92 蕭萬長印象

93 蕭萬長談“海西”

94 作為“大選”旁觀者的蕭萬長

95 期待大陸的善意

95 保住執政地位

97 “入聯公投”與“返聯公投

98 五、2008—2010

98 民胞物與

99 二軌?三軌?

100 我成了“鷹派”

101 得寸進尺

102 在“病房”里的民進黨

103 馬英九的壓力

104 路線圖

104 國共平台與“以黨制馬”

105 國際規範可以“創意解決”

106 馬英九為什麼要兼黨主席?

107 互不否認

108 ECFA的麻煩

108 國際人格不完整

109 各種“解套”方案

110 你們叫台灣不要買

113 第二篇 綠色神主牌:民進黨人印象

114 一、陳忠信

114 數學系畢業的評論家

115 焦點對談

116 聯合執政?

116 專業的選情分析

117 要有所回應

118 二、呂秀蓮

118 殖民社會

119 要土地還是要人民?

119 信賴感

120 飲水思源

121 三、邱義

121紫藤廬的茶敘

122 “歷史性的突破”

123 政治對話

124 面對對手

125 新潮流與兩次“大選”

125 四、謝長廷

125 “不公平”的見面

127 高雄與廈門的城市交流

128 希望得到回應

129 五、施明德、姚嘉文、許信良、張俊宏

129 不撤飛彈就不去大陸

130 有關“兩國論”的交鋒

131 “大膽西進”之後

133 “台獨”是國民黨的需要

134 六、林濁水、沈富雄

134 林濁水“問天”

135 沈富雄談“混血”

136 七、縣市主委訪問團

136 李登輝拉民進黨

137 雙方需要了解

137 八、中央黨部

139 九、“台獨”黨綱

139 衝突激化的產物

140 綠色“神主牌”

142 第三篇 研究者的角色:接受實踐檢驗

142 寄希望於誰?

144 兩蔣堅持“一個中國”嗎?

145 你要站在哪一邊?

147 和平統一還是武力統一?

149 什麼是台灣主流民意?

151 “第三次國共合作”是否可能?

153 陳水扁敢不敢宣布“台獨”?

155 和平發展是不是一個階段?

156 “主權共用”是否可行?

157 兩岸是什麼關係?

160 什麼是結束敵對狀態?

161 政治談判準備好了嗎?

164 博弈論可否套用於兩岸關係?

167 兩岸是否需要“同情的理解”?

170 “本土化模式”的嘗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