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公眾

走向公眾

第一章:檔案接受的本質與特點。 第二章:檔案接受活動的主導因素一檔案接受主體。 第五章:檔案接受效果與檔案接受最佳化研究。

圖書信息

作 者:胡燕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群言出版社ISBN:9787800809255 出版時間:2008-10-01 版 次:1 頁 數:246 裝 幀:平裝 開 本:大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文獻檢索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作者在博士學位論文《走向公眾——檔案接受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全書共分六部分:
導論部分。這一部分是在分析“接受理論”淵源、要義及與其相近的其他理論的基礎上,探討了檔案接受研究的立論基礎與原則,提出了檔案接受研究的角度及理論框架,並指出了研究的意義之所在。
第一章:檔案接受的本質與特點。這一章重點闡述了什麼是檔案接受、檔案接受的本質與特點是什麼、它可否與檔案認識等範疇劃界這些建立檔案接受理論體系的首要問題和關鍵問題。任何一種科學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往往都是從該科學領域中的元概念研究開始的。對於檔案接受及其本質的研究,關係到檔案接受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和結構,關係到檔案接受理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也是理解檔案接受理論的基礎。
第二章:檔案接受活動的主導因素一檔案接受主體。這部分內容是本書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檔案接受主體既是檔案接受活動的出發點,又是檔案接受活動的歸宿,對接受活動的意義十分重大。本章著重探討了檔案接受主體的含義;檔案接受主體與檔案認識主體、檔案利用主體的關係;檔案接受主體的接受“內因”等問題,重點回答了檔案接受活動是接受主體怎樣的一種社會、心理及生理活動過程,從而為認識檔案接受主體與檔案接受客體之間的關係打通了一條理性認識的通道。
第三章:檔案接受活動的其他構成要素。檔案接受是一個由多種因素組成的具有活動和功能的過程或系統,除了接受主體這一主導因素外,還包括接受客體、接受中介、接受環境等要素,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結合為一個整體,共同完成檔案接受系統的整體功能。本章重點探討了檔案接受客體及其接受特性、檔案接受中介及其類型、檔案接受的環境因素及其對接受活動的影響等問題,揭示了上述要素在檔案接受系統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關係,為認識檔案接受系統的運行提供了基礎。
第四章:檔案接受機制。這部分內容也是本書研究的重點內容。“機制”的原意是機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在檔案接受理論研究中引入“機制”概念,是用以說明引發檔案接受活動發生規律性變化和決定檔案接受活動狀況的原因。研究檔案接受機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進行,考慮到本書的研究重點是揭示檔案接受活動的主體性,故作者選擇了從檔案接受活動的主客體要素間雙向建構、雙向發展對檔案接受活動的影響及其所形成的接受結果的角度對檔案接受機制展開研究,並主要從選擇機制、理解機制、內化機制、外化踐行機制四個方面對檔案接受機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闡明了在檔案接受過程中,接受主體不是單純被動的灌輸對象,接受過程也不是一個被動的、機械的被決定的過程,而是一個融合接受主體向度的選擇與建構的過程,是接受主體對接受客體的“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在這種“同化”與“順應”中,接受既消除了接受主體主觀性的“片面性”,又消除了接受客體客觀性的“片面性”,接受主體與接受客體在新的基礎上達到統一,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接受就是在此基礎上完成的。
第五章:檔案接受效果與檔案接受最佳化研究。從本質上來說,檔案接受是一種“實踐”研究,是如何將檔案認知成果轉化為公眾的檔案行為的研究。檔案接受理論應該注重向實踐領域的延伸,注重研究成果向實踐的轉化。基於此點,本章在分析了當前我國檔案接受效果不佳的原因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檔案接受的實踐性——檔案接受的效果評價與檔案接受的最佳化問題,提出了檔案接受效果的評價方法及檔案接受最佳化的方案與措施。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