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

走向海洋:中國科普博覽叢書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國發展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
叢書名: 中國科普博覽叢書
平裝: 20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2342945, 9787802342941
條形碼: 9787802342941
產品尺寸及重量: 23.6 x 16.6 x 1.6 cm ; 340 g
ASIN: B001OBSR4U

中國崛起必須走向海洋中國崛起必須走向海洋
首播時間:2011年12月21日22:36
首播頻道:CCTV-1
所屬欄目:《走向海洋》
所屬分類:人文歷史
關 鍵 字: 政治風暴 北冰洋 鈦合金國旗 北極地區 黃金通道 世界經濟 海洋戰略 海洋意識
本節目主要內容:2007年8月2日,一場政治風暴在北冰洋冰面下靜悄悄地爆發。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北極探險家奇林加羅夫乘潛水艇深入4261米的海底,在北極點插上了一面高一米,能保存一百年的鈦合金國旗。對此加拿大總理哈珀迅速做出反應,美國、丹麥、挪威等瀕臨北冰洋的國家也紛紛採取行動,北極地區權益之爭愈演愈烈。這是一條熱議了上百年的黃金通道。上個世紀,有的國家曾為此展開過激烈爭奪,從某種意義上說誰控制了北冰洋,誰就控制了世界經濟的新走廊。本期節目為大家講述中國的海洋戰略和中華民族的海洋意識。
channelId11《走向海洋 第一集 海陸鉤沉》 20111221479129e42bf6440bb04430c978f622bc2本節目主要內容:2007年8月2日,一場政治風暴在北冰洋冰面下靜悄悄地爆發。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北極探險家奇林加羅夫乘潛水艇深入4261米的海底,在北極點插上了一面高一米,能保存一百年的鈦合金國旗。對此加拿大總理哈珀迅速做出反應,美國、丹麥、挪威等瀕臨北冰洋的國家也紛紛採取行動,北極地區權益之爭愈演愈烈。這是一條熱議了上百年的黃金通道。上個世紀,有的國家曾為此展開過激烈爭奪,從某種意義上說誰控制了北冰洋,誰就控制了世界經濟的新走廊。本期節目為大家講述中國的海洋戰略和中華民族的海洋意識。

內容簡介

《走向海洋》:中國科普博覽叢書。中國科普博覽叢書是中國發展出版社和中國科普博覽網聯合策劃的大型科普讀物。本套叢書由眾多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學者擔任顧問和編委。叢書以中國科普博覽網站的地球故事、文明星火、科技之光、萬物之理、星字迷塵、生命奧秘等展區為依託,內容涉及多領域多學科,每一冊圖書均由資深專家撰寫,系統地介紹某一領域或學科的基礎科學知識、科研成果及其套用,以及對社會的重要作用。叢書文字通俗易懂,並配有大量難得一見的彩色圖片。是一套值得青少年閱讀的科學普及讀物。

同名書籍《走向海洋》

基本信息

作者:《走向海洋》節目

走向海洋走向海洋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29日
平裝
ISBN: 9787502780838內容簡介

《走向海洋》一書根據中央電視台2011年12月重點推出的大型同名紀錄片改編而成。
釣魚島爭端愈演愈烈,南海油氣資源被周邊國家瘋狂盜採,大片藍色國土正被鄰國蠶食……為什麼我們在陸地上能與大多數鄰國解決領土爭端問題,而在海洋方向卻難以突破,“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不時被國人提起並引發了諸多爭論,本書則用大量事實證明,只有建設“和諧海洋”目標下海權,做到“主權屬我”,中國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海洋強國。
西塞羅說:“誰控制海洋,誰就能控制世界” ,然而,在歷史上,中國的統治者們大多“重土輕海”,特別是近代,海上崛起的列強泛波而來,使華夏歷史屢屢蒙受恥辱。
本書通過回顧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輝煌與屈辱並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這對於促使中華民族海權意識的崛起,無疑是無疑能起到一種振聾發聵的作用,隨著中國航母的首次試航,我們構建“海洋強國”的夢想不再是遙不可及。
深藍,中華民族的底色;海洋,中華民族的未來!

編輯推薦

大國崛起》、《公司的力量》原班人馬,歷時三年,精心策劃、製作!
中宣部親自關注並深入參與指導,國家海洋局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共同投入巨資拍攝!
同名紀錄片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強勢播出,全民普及海權觀
唯一由高層認可並鼎力支持的中國海洋戰略宣言!
14億中國觀眾由此看到,強盛大國的未來輪廓!
深藍,中華民族的底色;海洋,中華民族的未來!

作者簡介

紀錄片《大國崛起》、《公司的力量》創作團隊
《走向海洋》的主創團隊將由完成了《大國崛起》、《公司的力量》等央視重大選題的核心骨幹成員組成,並匯聚了多位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

媒體評論

面對世界發展大勢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服務海洋經濟,維護海洋權益,改善海洋生態,拓展海洋發展空間,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海洋事業新的跨越。
——國家海洋局局長 劉賜貴
到現在為止,我們國家的利益遍及全世界。為了保衛海外的利益,捍衛海上通道,我們國家一定要發展海上力量,包括還海軍的建設。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防禦的戰略本質不會變,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國際海洋法法庭大法官 高之國
從歷史上來看,我覺得海洋應該區分為“公權”和“私權”。所謂“公權”,就是一個主權的概念。所謂主權的概念,就是一個沿海國家必須要有領土,要有領海,要有領空,這是一個國家的主權範圍。直到近代,我們才逐漸有了這樣一個明確的概念。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
縱觀中國歷史,“走向海洋”多數是被逼出來的。一是內在的需要,土地資源不足了,就要走向海洋開發資源;二是外在的挑戰,海洋不安全了,能走向海洋保家衛國。所以,只有變被動為主動,建立開放包容的全球視野,積極擁抱海洋,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崛起於世界。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研究員 劉容子
我們國家開展南極考察也好,北極考察也好,它標誌著我們的視野已經超越了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的範圍,已經站在了全球的高度去看待海洋問題。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 曲探宙
在冰蓋的最高點上,我們是唯一參加考察的國家;在南極內陸建站的這幾個國家裡面,我們是唯一的開發中國家。這就足可以讓我們感到自豪了。這就像下圍棋一樣,不在於你棋子布多少……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 曲探宙
在我們社會的普遍公眾心目當中,包括學生甚至大學生,在他們心目中,我們中國的疆域面積,往往是指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國土,忽視了我們還有300萬平方公里的主張管轄海域
——海洋出版社社長 石青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