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曦台

赫曦台

赫曦台位於嶽麓書院門前。明嘉靖七年知府孫存在嶽麓山頂建有赫曦台。王守仁題詩:“隔江嶽麓懸情久,雷雨瀟湘日夜來,安得輕風掃微靄,振衣直上赫曦台”。後來逐漸荒廢。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山長羅典建台於書院前,其意在追念朱熹。台經多次修葺,保留至今。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赫曦台赫曦台
赫曦台位於嶽麓書院門前。明嘉靖七年知府孫存在嶽麓山頂建有赫曦台。王守仁題詩:“隔江嶽麓懸情久,雷雨瀟湘日夜來,安得輕風掃微靄,振衣直上赫曦台”。後來逐漸荒廢。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山長羅典建台於書院前,其意在追念朱熹。台經多次修葺,保留至今。台的左右壁上有“福’、“壽”二字,字高丈余。其中“壽”字寫得 龍飛鳳舞,相傳清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羅典“重赴鹿嗚”(清代考舉人,主考舉行宴會稱“鹿鳴宴”,六十年後,舉行紀念,稱重赴鹿鳴),有一遠方來的道人,用竹帚蘸黃泥水寫的,後由羅典另寫“福’字,置於左壁。台後即古桃李坪,“五百天桃”源出於此。

1167年(宋乾道三年),朱熹自閩來訪張,講學嶽麓、城南書院,停留二月,常晨起登麓山觀日出。在《雲谷山記》文中說:“余名嶽麓山頂曰赫曦。”張築台,朱熹題額“赫曦台”。後廢。 1528年(明嘉靖七年),知府孫存復建"赫曦亭"於原址,又廢。1790年(清乾隆五十年),山長羅典在書院大門前坪建一台,曰前亭,又名前台。

1821年(道光元年),山長歐陽厚均發現赫曦台原碑刻,為存朱子故跡,改前亭名赫曦台。1868年(同冶七年),巡撫劉昆重修時,台前更置石柱一對,坪鋪麻石,增建圍牆。 台為湖南地方戲台典型形制,前部單檐歇山與後部三間單層弓形硬山結合,青瓦頂,空花琉璃脊,弓形封火山牆,挑檐卷棚,呈凸形平面,前後開敞,可登石級而上。

地理位置

赫曦台位於嶽麓山禹王碑下偏北方向的山谷中間。 赫曦台景區位於嶽麓山風景區東北部,森林覆蓋率達90%,是一處難得的生態綠地。原址為嶽麓山頂,朱熹稱嶽麓山頂為“赫曦”,後來建造了“赫曦台”,清朝時期被毀。重建於嶽麓書院台前,稱為“赫曦台”。

歷史

1167年(宋乾道三年),朱熹自閩來訪張,講學嶽麓、城南書院,停留二月,常晨起登麓山觀日出。在《雲谷山記》文中說:"余名嶽麓山頂曰赫曦。"張築台,朱熹題額“赫曦台"。後廢。

1528年(明嘉靖七年),知府孫存復建"赫曦亭"於原址,又廢。1790年(清乾隆五十年),山長羅典在書院大門前坪建一台,曰前亭,又名前台。 1821年(道光元年),山長歐陽厚均發現赫曦台原碑刻,為存朱子故跡,改前亭名赫曦台。1868年(同治七年),巡撫劉昆重修時,台前更置石柱一對,坪鋪麻石,增建圍牆。

建築特色

赫曦台為湖南地方戲台典型形制,前部單檐歇山與後部三間單層弓形硬山結合,青瓦頂,空花琉璃脊,弓形封火山牆,挑檐卷棚,呈凸形平面,前後開敞,可登石級而上。

赫曦台傳說

台上左右壁上分別有"福"、"壽"'二字,各高1.3米,據傳1807年(嘉慶十二年)羅典重赴鹿鳴宴時,有一道士模樣之人來院,言善書能詩,士大見為道士,未予正式接見。不料道人拾一掃帚,蘸黃泥水在右牆一筆揮成一個"壽"字,不辭而去。字型如龍蛇盤繞,遒勁有力,傳為"仙跡"。後力求兩壁對稱,羅典在左壁補書了一個"福"字。

現台中置雙面屏風一塊,一面繪有修復後之岳席書院平面圖,另一面錄朱熹、張、王守仁、毛澤東之題詩。

人們看到湘江上突然出現彩虹般的仙橋,以為是引渡凡人上升天界的。有一位道士率先踏上"仙橋",但有去無回,葬身蛇腹。當時荊江二州刺使陶侃以他敏銳的觀察,見"天門"外懸的天燈寒光逼人,疑是妖孽作怪,便一箭射去,頓時天燈熄滅,橋也無影無蹤。後來派人按血跡尋找,在抱黃洞內,發現有一大蟒被射死了。從此,黎民百姓安居樂業,為了感謝陶侃為民除害,將他立足發箭的射台,稱為射蟒台。

相關文學作品

赫曦台四景·雞鳴出日

朝代:宋 作者:熊禾

赫曦清晝真奇絕,遠望海門觀出日。

金戈鐵騎走千峰,閃閃万旗張天赤。

神龍飛上使人驚,爍眼祥光成五色。

扶桑欲出升何難,認取真情凝太極。

赫曦台四景·中夜白雲

朝代:宋 作者:熊禾

赫曦中夜真奇絕,起視茫茫大瀛渤。

風濤雪浪無際涯,絕岸時看孤島出。

洪爐巨甑如蒸炊,囿形宇宙非金石。

直凌倒景窺三光,俯視塵寰如超越。

赫曦台四景·中宵皓月

朝代:宋 作者:熊禾

赫曦日夕真奇絕,最好中秋看明月。

竦身飛上第一峰,不覺清寒近天闕。

初離海角猶朦朧,行到天心轉光潔。

今宵端正照山河,長笛一聲愁欲裂。

赫曦台四景·薄暮明霞

朝代:宋 作者:熊禾

赫曦薄暮真奇絕,初到殘陽復西沒。

仙霞山外何處山,五彩雲霞互明滅。

須臾群陰解剝盡,雨腳如麻漸開豁。

冥冥勃勃不可留,空有殘霞半天赤。

望赫曦台

明朝 王守仁

隔江嶽麓懸情久,雷雨瀟湘日夜來。

安得輕風掃微靄,振衣直上赫曦台。

《七律·從毛主席登嶽麓山至雲麓宮》

周世釗

滾滾江聲走白沙,飄飄旗影卷紅霞。

直登雲麓三千丈,來看長沙百萬家。

故國幾年空兕虎,東風遍地綠桑麻。

南巡已見升平樂,何用書生頌物華。

七律·和周世釗同志

毛澤東

1955年10月

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

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

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

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