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萊夫庫特

赫伯特·萊夫庫特

赫伯特·萊夫庫特 出生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在安蒂奧克大學獲得文學士學位,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然後在肯塔基州列剋星敦醫院做過兩年臨床心理學實習醫生。實習結束後,1963 年就職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滑鐵盧大學。期間曾擔任臨床主任。1971 年,萊夫庫特成為一名教授,在有關人格構念,即控制點研究中,他起了主要的作用。

基本信息

控制點

所謂控制點(locus of control) [1],是指個體對影響自己生活與命運的那些力量的看法或個體相信自身能夠控制影響他的事件的程度。根據控制點的不同可以分為外部控制傾向和內部控制傾向兩種人格特徵。內外控取向受個人期望所影響,即對某行為將會導致某特別的強化之期望,每個人對行為導致強化的期望不同,有些人將事件的原因和控制歸於自己的力量,這些人被稱為內控者(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或 internals);而有一些人則認為事件的原因和控制是歸於外部的環境,這些人被稱為外控者(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或 externals)。根據萊夫庫特的觀點(1966),內控者相信無論是正向或是負向的增強現象或事件,都是他自己行為的結果。而相反的,外控者相信行為後果的增強或發生在他身上的事件,是由運氣、機會、命運所造成的,個人不能預測也無能為力 [2]。

萊夫庫特的研究發現(1972),屬於內控傾向的個人比較關心成就感,而且在遭遇挫折時傾向於採取積極、具建設性的方式來應變突如其來的事件,對挫折的焦慮感也較少;相對的,屬於外控傾向的個人,則比較容易感到焦慮,並且在面對挫折時較傾向於非建設性的行為,多關心失敗後的恐懼而少關心成功後的成就。影響個人控制點的因素很多,他綜合各家研究結果,將其影響因素分為家庭因素及社會因素。所謂家庭因素包括父母態度與期望、父母行為及性別差異;社會因素包括社會地位、種族、文化差異等。他的研究還指出,白人較為內控,其次為美籍西班牙人,再次為印第安人 [3]。

這項研究對形成專門的測量法提供了幫助。他發表在《1966 年心理學報告》的“強化的內外控”一文在 1979 年被作為經典文章而被廣泛引用。萊夫庫特曾擔任過數學雜誌的編輯,是《人格》雜誌後期開始,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點、情緒和緩解壓力的生活支柱這幾個方面。

一個趣味小測試

說明:這個測驗來自網際網路,完全是趣味性的測驗,並不反應真實情況。對於下面的每一個問題,你同意哪一種說法:

第一題:

人們生活中很多不幸的事都與運氣不好有一定的關係。

人們生活的不幸起因於他們所犯的錯誤。

第二題:

想要知道一個人是否真的喜歡你很難。

你有多少朋友取決於你這個人怎么樣。

第三題:

很多時候我都感到對自己的遭遇無能為力。

我根本不會相信機遇或運氣在我生活中會起重要作用。

現在來看看,對於上述問題,你選“1”多還是“2”多?

對於上述問題多選“2”的人,是具有內部控制特徵的人,他們相信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和活動結果是由自身所具有的內部因素決定的,自己的能力和所作的努力能控制事態的發展。而對於上述問題多選“1”的人,是具有外部控制特徵的人,他們認為自己受命運、運氣、機遇和他人的擺布,這些外部複雜且難於預料的力量主宰著自己的生活。

主要著作

控制點:理論與研究的最近趨勢

關於控制的構念點的研究:1、2 卷

Humor: the psychology of living buoyantly, 200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