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溪鄉

赤溪鄉

赤溪鄉位於南江縣城西南,東經106°43′—106°47′,北緯32°05′—32°10′。東靠燕山、高橋, 南抵下兩,西毗長赤,北接沙河、八廟、國道G245橫貫全境,鄉政府距南江縣城和巴中市均40公里。全鄉轄:廟梁、大埡、空山、活水、茶園、四營、西廂、白岩、文昌、埔坪、陳坪、清江、金銀、13個村,48個社,1個街道居委會,7個鄉級單位。全鄉有3605戶,14290人,5892個勞動力,其中農業人口13118人。 2016年8月29日,南江縣赤溪撤鄉設鎮。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赤溪鄉 赤溪鄉
赤溪鄉 赤溪鄉

氣候與來歷

全鄉幅員面積45.7平方公里,耕地11534畝,其中田8107畝,林地面積9000餘畝。轄區內有小二型水庫5口,山坪塘53口,平均海拔750m,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溫度16.2℃,年降雨量1200mm,無霜期254天,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鄉,主產糧食、油料。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4718萬元,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12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4‰,計畫生育率90%。

赤溪,由明代蓬岩溪更名而來,一直沿用直今。2004年鄉鎮機構改革之前,是沙河片區1個擁有1萬餘人的農業大鄉,地理位置優越,在機構改革中行政區劃未改變。現行政編制有19人,3個工勤人員,事業30人,鄉黨政機構內設黨政辦、民眾辦、社會事務辦、經濟發展辦、安全穩定辦。

經濟發展

近年來,根據縣委提出的“集中連片,規模發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標準優質”的原則,狠抓三大產業和六大基地發展,以建設扶貧重點村——廟梁村為契機,建起了以“果藥牧”模式為主的立體農業發展模式的“赤溪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圈”。赤溪鄉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圈位於南江縣赤溪鄉、長赤鎮交匯地帶,轄2個鄉(鎮)、6個村、17個社、1192戶、4272人,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主體,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提高農民素質為兩翼,大力實施“三通三改三建”的科技扶貧新思路,突出抓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和加強農民技術培訓,走出了一條“支部+信合+協會,農民得實惠”的扶貧開發新路子。

社會事業

赤溪鄉九義校設國中和國小兩部,學校占地40餘畝,村小10所,有40多名教師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有中學高級教師4人,中學一級教師7人,國小高級教師25人,在校學生1400多人。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學校教學設備齊全,現代理、化、生實驗儀器和設備配套,可操作性強,實驗室、電教室、圖書室、微機室一一俱全,滿足現有國中班10個,670人教學使用。學校堅持“管理強校、質量興校”的辦學原則,恪守“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新”的校訓,在管理上不斷超越。

赤溪鄉衛生院1997年被評為一級乙等衛生院,現有病床6張,設有B超室,放射科,化驗室,心電圖室,衛生技術人員12人,主治醫師1名,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生1名,醫技人員5人。全鄉有村衛生室13個,村級技術人員21人。有健康教育學校1所。2009年全鄉參加合作醫療12279人,參合率達94.55%。

全鄉有文化電教點5個。2004年,恢復了廟梁村蘇維埃舊址,建立了以“實際、實用”為原則,以“利民、惠民”為宗旨的和諧新村文化陣地、農業科技專家大院、黨員電教室、計生衛生室、閱覽室、農民技術學校和黃羊養殖協會中心,推行了村務、黨務雙公開,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探索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農村的山區模式。文化大院現配有微機1台,圖書2000餘冊,桌凳100餘套,常用藥品80餘種,醫療設備20餘套,文體器材10餘種,報刊10餘種,共開展各項活動40餘次。發展專業大戶40戶。充分發揮農民技術學校作用,先後舉辦農民技術培訓24次,培訓南江黃羊、金銀花、核桃技術骨幹120餘人次,培訓農民1350餘人次,轉移勞動力540人,為實現“走一富二”創造了條件。

計畫生育方面,加大《人口與計畫生育法》的宣傳執行力度,大力開展“三結合”工作,2008年全鄉計生率達9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

發展方法

一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實施改土工程,新增耕地面積159.36公頃,整治山重四級標美村道路20公里,新建入戶文明路3.2公里,規範建成抽水井35口,建集中供水池5口,建微水池187口,全鄉農戶吃上安全衛生自來水。新修∪型渠2700米,整治山坪塘15口,內外護坡20口,建冬屯水田101處,蓄水2.5萬方,新增恢復灌面110畝。高標準“三改三建”216戶,庭園改土85畝。

二是發展了特色農業產業,

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按照“高低結合、長短配套、標準優質”的思路,推行“果藥牧”立體農業模式。發展南江黃羊農戶187戶,新建羊圈4500平方米,飼料青貯池32口,建成優質牧草基地530畝,飼養南江黃羊4500隻,建成4個黃羊養殖小區;規模化套作、淨作金銀花3300畝,栽植核桃樹2.8萬株、枇杷1.7萬株,正式投產後,畝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民人均年增收將達到2000元以上。通過結構調整有效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使該示範圈成為集農業觀光、產業結構調整為一體的綠色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三是積極探索“支部+信合+協會”的產業開發機制。 支部充分發揮保障作用,發動引導民眾加快產業發展,信用部門大力實施“黨員農貸快車”、“小額信貸”等扶貧工程,大力開展創建“信用村”活動,廟梁村、空山村先後被評為“信用村”,信用戶達451戶 ;協會協調、聯繫農戶發展,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突出抓好黃羊、金銀花等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幫助農民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發放小額信貸70餘萬元,發展專業大戶40戶,促進了南江黃羊、金銀花產業的規模發展,增強了農民增收能力。

示範圈建成後先後迎來了國家、省、市領導來檢查指導工作,以及各地的客人參觀學習,得到了省、市、縣各級領導的肯定,成為全市農業綜合開發示範的樣板,帶動全鄉的產業結構的調整。

資源條件

資源條件 全鄉有耕地11534畝,其中田8107畝,林地面積9000餘畝,林地面積9000餘畝,南江河縱貫全境,水資源豐富,巴樂公和巴樂鐵路橫穿全鄉,交通便利,空山村實施集中連片改土3000畝,吸引了許多投資者前來投資發展。

基礎設施 全鄉有13個村,48個社全長215公里的村社道路,已建成30餘公里的山重四級泥碎路。全鄉全部已實行了農網改造,村村通電,實現同網同價。建起了移動、聯通兩個手機站。目前已有7個村拉通了光纖電視,農村電視普及率達100%。農村電話普及率達100%。1984年修建的赤溪鄉漫水橋,解決了赤溪沿河兩岸人民的交通,為赤溪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鄉有5個小二型水庫,蓄水量達80萬方,共建有微水池187口,實施集雨節灌,建集中供水池5口,全鄉農戶吃上了乾淨的自來水。

發展思路

近幾年來,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鄉黨委政府帶領全鄉人民實幹苦幹,克難攻堅,全鄉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鄉黨委政府將按照市委“實施四大戰略、推進五個突破,打好老區建設發展翻身仗”重大發展戰略,緊扣縣委“拼搶機遇、爬坡上行”工作主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災後重建統攬全局,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八大民生工程”為重點,以“十大產業”發展為支撐,加快交通建設,大力發展以銀花、生豬為主的“一村多品,一村一特”特色產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積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紮實做好信訪、穩定和民眾工作,全力維護赤溪的安全、穩定、平安、和諧,努力把赤溪打造成為種養大鄉,文化興鄉,災後新鄉,努力把赤溪建設成為巴樂路沿線一個和諧活力小集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