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2008年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抓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當前,我市農民來自種植業的收入徘徊不前,畜牧收入增長趨緩,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92%的文盲、半文盲在農村,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低、接受和掌握農業新技術能力差。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業效益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已成為當前我市農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抓好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糧食生產由“藏糧於庫”向“藏糧於地”和“藏糧於科技”轉變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在今年特殊情況下,農業科技運用,各類培訓就顯得更加迫切,更有現實意義。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要採取有效辦法廣泛開展技術、技能培訓,以適應災後恢復生產和農業生產的需要;讓科技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組建領導機構,明確工作職責
為加強對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市人民政府決定成立赤水市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汪洪林 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唐軼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劉濤 市農業局局長
成員:王碧強 市農辦主任
廖曉波 市財政局局長
劉吉雲 市林業局局長
袁富才 市畜牧局局長
王心全 市農業局副局長
何淑琴 市農廣校副校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農業局,王心全兼任辦公室主任。
各鄉鎮、街道也要成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本地區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要制定工作職責,使培訓工作落到實處。
市領導小組的職責:負責對培訓工作的檢查和指導。
市農業局的職責:1、負責組織有關科技人員進村指導培訓,並負責編寫對糧食、蔬菜、水果等農作物培訓教材。2、負責確定培訓機構,並督導培訓機構和鄉鎮、街道按時完成培訓任務。3、負責鄉鎮、街道上報資料的檢查把關。4、負責有關信息的上報。
市畜牧局的職責:負責對畜牧、水產等產業進行生產指導和技術培訓,並負責編寫培訓教材。
市林業局的職責:負責對竹產業的造、管、營、安全生產等進行指導和技術培訓,並負責編寫培訓材料。
市石斛辦的職責:負責對石斛生產進行指導和技術培訓並負責編寫培訓教材。
市財政局的職責:加強資金的監督管理,妥善安排好培訓資金,確保培訓工作順利進行。
市農辦的職責:做好培訓資金的統籌安排,捆綁使用,結合農業綜合扶貧開發工作,以農業開發帶動培訓,以培訓促進農業開發。
培訓機構職責:1、負責授課教師的組織培訓。2、負責項目培訓方案的制定。3、負責培訓教材的編寫。4、負責發放農戶明白紙的編印及培訓卡的製作。5、負責技術光碟、技術手冊的組織及證書的發放。6、負責培訓經費開支、檔案資料的蒐集和保管。7、負責新型農民科技書屋有關科學技術、資料的組織和採購工作。8、負責與省、遵義市培訓機構銜接。
承擔培訓任務的鄉鎮、街道工作職責:1、負責培訓對象的組織工作。2、負責培訓科目的教案編寫及學員卡的發放和填寫工作。3、負責培訓資料、圖片的蒐集、信息和學員基本信息的上報工作。4、負責新型農民科技書屋的選址工作。5、負責辦公室和培訓機構安排的涉及培訓工作的其它事項。
三、明確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迅速開展培訓工作
各鄉鎮、街道要根據確定的培訓項目村、主導產業、培訓對象開展培訓。水稻突出抓好旱育秧、旱育保姆的使用、半旱式寬窄行栽培模式、病蟲綜合防治及田間管理等技術培訓。玉米突出抓好玉米球肥育苗、旱地寬廂寬頻栽培、防治病蟲害、合理施肥等技術培訓。蔬菜突出抓好速生蔬菜、芽苗菜生產、無公害蔬菜生產以及蔬菜栽培模式等新技術的培訓。果樹突出適時適地整枝修剪、防治病蟲害等技術培訓。生豬養殖突出種豬繁育、飼料配製與科學飼養、疫病綜合防治等技術培訓。家禽養殖突出良種選擇、疫病防治、飼養管理等技術培訓,重點抓好赤水竹鄉烏骨雞養殖技術培訓。竹產業突出良種選擇、區域適應、栽植、澆水施肥、竹林管護和合理砍伐等技術的培訓。石斛突出抓好種苗的繁育扦插等技術的培訓。同時,還應開展相應的農業法律法規、農產品精深加工、市場行銷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知識的培訓。
培訓的方式採取課堂管理培訓和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每個主導產業課堂培訓不得少於15天,現場指導不少於15次。課堂理論培訓聘請專業老師進行授課,現場指導除專業老師外還可以邀請一些土專家一起到農戶家中、到田間地塊指導農戶實際操作。
各鄉鎮、街道要儘快制定培訓實施方案,按照扶持主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全年跟蹤、發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選好示範村和基本學員。每個主導產業村確定40名重點農戶作為基本學員進行培訓,培訓對象必須是有一定文化程度、年齡在18—45周歲之間的農民。
在災區實施培訓項目的要全力圍繞災後自救和春季農業生產開展培訓,要創新工作思路,拓展培訓領域,提高培訓效果,切實保障讓農民直接受益,收到實效。項目管理單位和培訓機構要主動與農民對接,掌握農民的需求,真正調動農民的參訓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通過培訓,使受訓對象成為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民技術隊伍。建立職責明確、分級負責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管理機制,加大投入力度,迅速在全市開展分地區、分品種、分類型的培訓指導和服務工作,促進農業生產能力儘快恢復,推動災後農業恢復重建的全面開展,保證培訓工作落到實處。
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組織有關人員對項目實施鄉鎮、街道培訓工作開展督查和指導,實施項目鄉鎮、街道根據培訓的主導產業必須適時組織培訓,增強培訓效果。主要授課教師開展的理論培訓和現場指導都必須有完整的教案,培訓的內容要簡單易懂,使參訓農民“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培訓後真正能掌握一至兩門農業適用技術和相關知識。督查內容按省批准的實施方案進行督查,凡完不成任務或未按要求進行培訓的,一律取消培訓經費。
四、做好信息報送和宣傳工作
各鄉鎮、街道要及時報導培訓工作進展、信息與成效、及時總結宣傳新型農民培訓先進典型,充分發揮樣板的示範和帶動作用,重點宣傳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服務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自4月7日起,各鄉鎮、街道每周報送有關宣傳信息材料1篇以上,各鎮鄉、街道的信息報送情況將計入2008年本地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的考核內容。
五、考核獎勵
新型農民培訓工作列入2008年農業農村工作主要考核內容之一,並對培訓任務完成好的鄉鎮、街道給予獎勵,設一等獎1名,獎金3000元;二等獎2名,獎金各2000元;三等獎3名,獎金10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