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法華院遺址

赤山法華院遺址

赤山法華院遺址位於石島鎮西車村西的車腳河(赤腳河) 谷地,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00米,面積1.5萬平方米。

遺址跨居河流兩岩,北倚赤山主峰,面朝碑石頂。 赤山法華院建於公元九世紀初,為新羅人張保皋所創。唐會昌五年(845年) 奉旨拆毀。日本僧人圓仁曾在法華院居留過,在其《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對赤山、赤山村及法華院的方位、環境作了詳細記述。1987年春季,榮成縣文化局、外事旅遊辦公室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聯合進行調查考證,確認民間傳說的西車紅門寺舊址就是唐代赤山法華院遺址。 遺址現為果園, 車腳河在遺址中間自西向東穿過,其北部山根處有3戶民宅,宅傍梨園桃行間,古瓦片隨處可見。居民王兆軍說在30年代建房時,寺廟石基還很完好,50年代在其房後台地上曾挖出大批古瓦,是整齊堆放著埋下的。據他保留下的一塊完整板瓦,為青灰色,布紋,質較堅,長34、寬24-26、厚2.5厘米。居民楊德貴還在那裡採集到一塊蓮花瓣圓瓦當, 青灰色,較堅硬,直徑15.7、厚1.5厘米,花瓣豐滿當心突起。1988年在王宅原址復建法華院大殿時,在東北基槽揭出表土30厘米下瓦礫堆積厚達70厘米,其中所含板瓦、筒瓦與地表所見一樣。發現的建築遺蹟有條石牆基一段和大片紅燒土地面。出土遺物有石柱礎1個,小瓷碗1個。礎為鼓形,做工粗陋,只有上、下面較平整。碗口徑13、高3.8厘米,直沿實足,胎呈淡紅色,釉色灰白微綠,外著半釉,碗底有兩處支釘痕。 採集的與法華院有關文物還有石碾1盤、石臼、石龜蚨1個、和尚墓地與和尚墓塔各1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