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捐

賴捐

賴捐是指企業或者個人承諾向慈善機構進行捐贈,但遲遲不兌現所承諾的款、物或者所捐款、物與實際不符的行為。“賴捐”一詞始於2008年中國汶川5.12大地震近一年後某些企業捐款未兌現的時期。

5.12捐款

(圖)“賴捐黑名單”“賴捐黑名單”
2008年是災難頻發的一年,也是值得記憶的一個慈善之年。據統計,2008年我國的慈善捐贈總量達1070億元,是2007年的3.5倍,占GDP總量達到了0.356%。尤其在應對南方雪災和汶川大地震的時候,全國上下踴躍捐款捐物,感人的場景至今讓人記憶猶新。然而,就在全社會都在奉獻愛心的時候,一些企業卻並沒有兌現自己當初的慈善承諾,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統計黑名單

(圖)汶川地震汶川地震

2009年4月24號,由民政部指導、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主辦,公益時報社承辦的“2009中國慈善排行榜”在北京發布,世紀金源集團黃如論黃濤父子因2008年現金捐贈2億7393.3萬元而獲得“中國首善”稱號。在本屆慈善榜中,入榜慈善個人121位,總計捐贈18.84億元;入榜慈善企業899家,總計捐贈117.95億元。然而出乎主辦方意料的是,在這份榜單之外,公眾似乎更為關心原本計畫與慈善榜同時發布的“賴捐企業黑名單”。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副會長、公益時報社社長劉京:“我們在核實榜單這樣一個基礎上,要披露實際到位沒到位,那么媒體朋友可能在報的過程就講,做一個黑榜,不管怎么去講,的確我們講過說,看它到底是不是到位。”

劉京社長告訴記者,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爆發後,中國企業踴躍捐贈,與國人一起創造了年度捐贈超過1000億元的奇蹟,但近一年時間過去了,一些企業向公益組織承諾的捐贈款項卻遲遲沒有到位,經過多次協商沒有結果之後,4月初,中國慈善排行榜主辦方表示,今年的排行榜將首次向社會公布承諾捐贈不到位的、包含30多家企業在內的“黑名單”。

放棄黑名單

主辦方在經過多次討論之後,最終還是決定放棄公布黑名單。對於部分企業捐贈沒及時到位的情況,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副會長、公益時報社社長劉京表示,不排除這些企業存在特殊原因,去年的經濟形勢是很好的,那么到了今年,尤其去年的下半年,金融危機對企業來講,也是一種災難。很多企業的經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這樣一些事情我們大家也要寬容和理解。

北大法學院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表示,在我國當前慈善意識和慈善氛圍還不濃厚的背景下,多一些鼓勵與寬容,創造一個更加善意、友善的慈善環境,同樣尤為重要。

制度反思

企業不兌現捐款承諾,一些民間慈善組織對災區的捐款也有名無實。無論如何,開出這一張張空頭支票,還是因為現行的慈善制度還存在著賴捐的空間和漏洞。透過這些事件,讓我們看到了當前社會慈善事業,特別是民間慈善的監管和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不僅傷害了人們的愛心,也傷及了慈善事業自身。

某些企業和機構的賴捐,某些個人的亂捐甚至一些不法分子的騙捐,社會慈善中出現的這些現象無疑在製造另一種誠信危機,讓慈善事業偏離了正常軌道。這種反常也促使我們開始反思,到底該如何用制度來規範和引導慈善行為,讓慈善回歸它的本意,讓關愛之情傳遞地更遠?

還慈善一片淨土

(圖)汶川地震企業捐款汶川地震企業捐款

孔子說過,“仁者,愛人。”孟子也說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早就深深埋下了慈善的種子,只要在大災大難面前,這種關愛他人的良知就會充分彰顯出來,去年汶川大地震後,全國各地掀起的募捐熱潮就是最明顯的印證。

然而,現實中的慈善事業卻有不少陷入了誤區。一方面,在場面宏大的捐贈現場,最引人注目的是捐贈的數額,慈善排行榜的標準也是金錢多少,仿佛誰捐款最多,誰就最有善心。這種以金錢換名聲的利益驅動下,慈善事業很容易變成作秀、炒作的名利場。另一方面,在缺乏制度框架的情況下,真正具有公信力和品牌的民間慈善組織難以發展起來,而幾家全國性慈善團體又門檻太高,普通老百姓大多望塵莫及,本來應該紮根在百姓身邊的慈善事業變得越來越陽春白雪

隨著社會財富的積累,讓慈善回歸民間,讓慈善真正變成生活的一部分,現在已經越來越緊迫。慈善事業發達的國家,有配套的稅收優惠措施,有嚴格的社會監督機制,有剛性的法律懲處條例,各式各樣的慈善組織和機構在這些制度框架之內,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集中更多的資源,發揮出更高的效率。而我們在借鑑這些國際經驗的同時,也應該儘早為國內的慈善行為制定遊戲規則,提供成長土壤,只有在制度的保障下愛心才會更穩固、更持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