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德林

1925年,清遠縣的農民運動風起雲湧,賴德林加入村農會,不久抽調到農民自衛軍常備大隊,擔任賴松柏的警衛員。 8月1日,賴德林等來自清遠的工農武裝,參加了南昌起義。 1927年12月,賴德林從香港回到廣州,參加震廣州起義。

1909年,賴德林出生於廣東省清遠縣回瀾區(現清新縣黃坑鎮)五星村民委員會廟仔崗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
1925年,清遠縣的農民運動風起雲湧,賴德林加入村農會,不久抽調到農民自衛軍常備大隊,擔任賴松柏的警衛員。在與反動民團的戰鬥中,賴德林作戰勇敢,表現出色,被提為農軍小隊長。
1927年4月,賴德林跟隨葉文龍、賴松柏帶領的北江工農自衛軍北上途中,因長沙發生“馬日事變”而受阻,工農自衛軍駐在耒陽待命。總部派賴德林等7人到衡陽購買糧食,他們在完成購糧任務的同時還打探到敵人要圍攻北上的工農自衛軍的訊息。賴德林馬上帶領5人連夜趕回耒陽報信,糧食則由譚平亞扮作商人隨後僱船運回部隊。部隊得訊後,立即從耒陽退入山區,避開了敵人的圍攻。
8月1日,賴德林等來自清遠的工農武裝,參加了南昌起義。4日,起義部隊撤出南昌,賴德林隨軍南下,先後經臨川、廣昌到瑞金、會昌。在會昌城外(距城約4公里)的山頭攻擊戰中,賴德林懷著為戰友報仇的怒火,首先地衝上山頭,繳獲敵人的機槍,與隨後衝上來的戰友一起,全殲守敵一個排。賴松柏部受到表揚,賴德林也因此火線入黨。起義部隊在從潮汕地區向東江進軍途中,部隊又一次遭到敵人的重兵夾擊,賴德林解救了被圍困的戰友,自己卻被敵人包圍。因寡不敵眾,不幸被俘,他利用夜間逃脫,回到汕頭,由黨組織設在汕頭的辦事處將他送到香港。
1927年12月,賴德林從香港回到廣州,參加震廣州起義。然後潛回到清遠,加入賴松柏的隊伍。在小秦戰鬥中,他手臂受傷,農軍隊伍被衝散,賴德林輾轉去了香港。不久他又隨賴松柏等人回到廣州,在沙河瘦狗嶺石場做工隱蔽。賴松柏被捕後,賴德林從廣州逃往南海西樵,1936年回到老家廟仔崗村。
1939年冬,清遠進行黨組織恢復活動,與黨失散多年的賴德林終於取得同黨組織的聯繫。此後,他遵照黨的指示,積極投入抗日救亡工作。1944年6月,清遠縣委領導機關遷到廟仔崗村,賴德林在縣委的直接領導下,把附近的民眾發動起來,組織起20多人的抗日游擊隊,加上英德九龍的地下黨員羅發的抗日獨立小隊,共有100餘人,這支抗日游擊隊對外稱為“第七戰區第二挺進縱隊第三大隊第九中隊”,賴德林任中隊長。1945年春,在清遠縣委的領導下,賴德林等帶領游擊隊伏擊日偽軍,不費一槍一彈,生擒第四大隊大隊長何秋及隨從14人,繳獲短槍5支,衝鋒鎗1支,步槍l3支。5月的一天傍晚,九中隊和二大隊五中隊聯合攻打盤踞清城的日寇,但因大雨過後泥濘路滑,行走困難,到達清城時錯過了最佳戰鬥時機,賴德林建議:“進入虎穴,機會難逢,速戰速決。”按計畫投入戰鬥後,何俊才、賴德林帶領九中隊戰士神速直抵南門街敵軍據點,日軍倉促應戰,賴德林率領戰士用密集火力對敵猛烈掃射,擊斃日軍一個曹長和士兵數名。攻城戰鬥展開時,月亮升起,我在明,敵在暗,對我方戰鬥十分不利。戰鬥中賴德林奮不顧身,一股勁地沖在最前面,敵人從暗處開槍,賴德林重傷倒地。何俊才和兩位戰友冒著彈雨將他救出來。戰鬥至將近黎明,基本達到目的後,部隊按計畫安全地撤出戰鬥,並沒收一大批奸商和漢奸的物資。因流血過多,賴德林在社田村經搶救無效,光榮犧牲,時年僅36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