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心樂事

賞心樂事

賞心樂事,漢語辭彙。拼音:shǎng xīn lè shì賞心:心情歡暢。歡暢的心情、快樂的事情。

基本信息

成語

成語名稱:賞心樂事
成語發音:shǎng xīn lè shì
成語釋義:賞心:心情歡暢。歡暢的心情,快樂的事情。
成語出處: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成語示例:你看這郊外人稠物穰,都是~,真箇好熱鬧也。(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折)
成語用法:作賓語;指歡暢的心情和快樂的事情
良辰美景猶在,自己的一腔春愁無處排遣;賞心樂事卻不知在誰家誰院?
全篇翻譯
【譯文】
奼紫嫣紅、春光明媚,卻無人欣賞,陪伴它的只有斷井頹垣。良辰美景猶在,自己的一腔春愁無處排遣;賞心樂事卻不知在誰家誰院?時光一天一天流過,清晨,朝霞噴薄而出,黃昏,晚霞在一片暮靄中淡去,一切都在雲蒸霞蔚之中,雨是絲絲縷縷地來,煙是一片一片地吹……所有的這一切就是韶光。但,韶光在這樣一個被錦繡屏風遮著的佳人眼中似乎又很平常。

古文

賞心樂事五則.(明)吳從先

凡遊戲結伴,有一不韻,尚令煙霞變色、花鳥短致,況高齋秘閣間乎?必心千秋而不迂者,冥心而不妄解者,破寂寥者,談鋒健而甘枯坐者,氤氳不噴噪者,不顛倒古今而浪駁者,奏調皆合者,或師之,或友之,皆吾徒也。若夫大驚小怪,非魘囈則陰蝕,不類而分之座,縹緗覺有愁目也[1]。觸邪之豸[2],指佞之草[3],即在鄴架矣[4]。華歆之見割[5],豈無謂哉!然或嶔崎歷落,吻合在耳目之外,譬書目中之有稗官[6],另當置之別論。

讀史宜映雪,以瑩玄鑒;讀子宜伴月,以寄遠神;讀佛書宜對美人,以挽墮空;讀《山海經》、《水經》、叢書、小史,宜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無垠之游而約縹緲之論;讀忠烈傳宜吹笙鼓瑟以揚芳;讀奸佞論宜擊劍捉酒以銷憤;讀《騷》宜空山悲號,可以驚壑;讀賦宜縱水狂呼,可以鏇風;讀詩詞宜歌童按拍;讀神鬼雜靈宜燒燭破幽。他則遇境既殊,標韻不一。若眉公銷夏辟寒[7],可喻適志。雖然,何時非散帙之會,何處當掩卷之場,無使叔夜之懶托為口實也[8]。

弄風研露,輕舟飛閣。山雨來,溪雲升。美人分香,高士訪竹。鳥幽啼,花冷笑。釣徒帶煙水相邀,老衲問偈,奚奴弄柔翰。試茗,掃落葉,趺坐,散坐,展古蹟,調鸚鵡。乘其興之所適,無使神情太枯。馮開之太史云:“讀書太樂則漫,太苦則濫。”三復斯言,深得我趣。

大凡讀短冊,恨其易竭;讀累牘,苦於艱竟,讀貶激則發欲上沖,讀軒快則唾壺盡碎[9]。讀滂沛而襟撥,讀幽憤而心悲。讀虛無之渺論而譎誕生,讀拘儒之腐臭而穀神死[10]。讀遁照者欲盡相以窮神,讀岨峿者期妥貼以愜志[11]。讀闕文而思補,讀朦朧而思參。讀寂寞者非燥吻不開,讀奇藻者非清華則靡。故每讀一冊,必配以他部,用以節其枯偏之情,調悲喜憤快而各歸於適,不致輟卷而嘆,掩卷而笑矣。

齋欲深,檻欲曲,樹欲疏,蘿薜欲青垂。幾席欄乾窗竇欲淨澈如秋水。榻上欲有煙雲氣。墨池筆床欲時泛花香。讀書得此護持,萬卷盡生歡喜。嫏嬛仙洞[12],不足羨矣。
注釋:
[1]縹緗:縹,淡青色。緗,淺黃色。古時書衣常用淡青、淺黃色的絲帛,後因以代指書卷。[2]豸:指獬豸,古代傳說中的異獸,能辨曲直,見人爭鬥就用角去觸壞人。[3]指佞之草:神話傳說中能識別奸偽的草。晉張華《博物志》:“堯時有屈軼草生於庭,佞人入朝,則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後因稱識別奸偽為“指佞”。[4]鄴架:本指唐鄴侯李泌府中的書架。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籤,新若手未觸。”後因以稱藏書之多。[5]華歆之見割:《世說新語》:“管寧與華歆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華歆,三國時人,字子魚。[6]稗官:小官。《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後因用作小說或小說家的代稱。[7]眉公:即明松江人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工詩善文,且能書畫。銷夏辟寒:陳繼儒《山中讀書》:“覓趣長銷夏,得方因辟寒。”[8]叔夜之懶: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每常小便而忍不起。”叔夜,稽康字。[9]唾壺盡碎:唾壺,痰盂。《世說新語.豪爽》云:王處仲每酒後,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並用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後因以“擊碎唾壺”作為慷慨激昂之詞。[10]穀神:道家始祖老子對“道”的稱呼。谷即山谷,象徵空虛,神有變化莫測的意思。[11]岨峿:同齟齬,形容意見不相合。[12]嫏嬛仙洞:神話傳說中神仙居住的洞府,為天帝藏書之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