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組甲骨文字型分類研究

2.1.1 2.1.2 2.1.3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2月29日)
精裝: 94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08103658
條形碼: 9787208103658
尺寸: 26.2 x 20 x 5 cm
重量: 1.7 Kg

內容簡介

賓組甲骨文分類研究》主要內容簡介:殷墟甲骨刻辭的發現和研究,把我國古史研究推進到一個新天地。然而,甲骨刻辭作為一種文獻史料,須以兩項研究作為前提:一是將破碎的骨版和龜版儘可能地綴合,二是儘可能詳細地進行分類,並確定各類刻辭的占卜主體為誰,時代孰早孰晚,並確定各自的具體年代範圍。董作賓在1933年提出的甲骨刻辭的五期分類法,在甲骨研究史上曾起過劃時代的意義,以致今天《甲骨文合集》和《甲骨文合集補編》仍基本按他的五期分類法編排(只是把他原分的第四期中的一部分刻辭改為第一期附)。他的分類法是以推定每類刻辭所屬王世(亦即“斷代”)為目的而提出來的,但是後來的研究表明,他提出的十項標準實際上並不能起到科學斷代的作用,而是把不同性質的刻辭和不同時代的刻辭混在一起,造成斷代上很大的混亂。

目錄


凡例
引書簡稱
第一章 賓組分類研究的意義
1.1 殷墟甲骨文分期分類研究的歷史回顧
1.1.1 史料分類的意義
1.1.2 從斷代到分組
1.1.3 從分組到分類
1.1.4 黃天樹彭裕商的分類、斷代研究
1.1.4.1 黃天樹的分類、斷代研究
1.1.4.2 彭裕商的分類、斷代研究
1.1.5 楊郁彥的《甲骨文合集分組分類總表》
1.1.6 張世超的師組字跡分類研究和蔣玉斌的子組卜辭分類研究
1.1.6.1 張世超的師組字跡分類研究
1.1.6.2 蔣玉斌的子組卜辭分類研究
1.2 殷墟甲骨文分類研究的現狀和課題
1.2.1 殷墟甲骨文分類研究史的概括(現狀)
1.2.2 本書的研究主題
1.3 研究目的
1.3.1 根據字型來細化、定量化賓組甲骨分類
1.3.2 開拓甲骨文作為物質資料的研究價值
1.3.3 探究甲骨文的史料性質
第二章 字型分類的理論和方法
2.1 以往研究中字型分類理論的商榷
2.1.1 考古類型學
2.1.1.1 考古類型學的方法特點
2.1.1.2 林沄的考古類型學字型分類
2.1.1.3 之後的研究中考古類型學方法的變質
2.1.1.4 實現文字類型學的具體方法
2.1.1.5 李峰在西周青銅器銘文中的字型分類研究
2.1.2 筆跡學
2.1.2.1 筆跡學鑑定的方法
2.1.2.2 過去甲骨文的筆跡學研究
2.1.2.3 吉德煒的筆跡分類方法
2.1.2.4 張世超的筆跡學分類方法
2.1.3 有關刻字技術及刻字習慣的研究
2.1.3.1 關於“先書後刻還是直接契刻”的問題
2.1.3.2 通過缺筆例的探討發現刻字時先豎後橫的原則
2.1.3.3 重刻、復刻、刪刮刻
2.1.4 其他相關因素
2.1.5 總結
2.2 補充新的分類標準
2.2.1 字排特徵
2.2.1.1 字排特徵的認識
2.2.1.2 字排特徵與字型特徵的對應關係
2.2.1.3 產生不同字排特徵的原因
2.2.2 版面布局特徵
2.2.2.1 肩胛骨的布局特徵
2.2.2.2 龜版的布局特徵
第三章 本書的字型分類方法
3.0 總述
3.1 分類標準
3.1.1 單字形態
3.1.2 特徵性字型組合關係
3.1.3 字排方式及版面布局特徵
3.1.3.1 字排方式
3.1.3.2 版面布局
3.2 分類框架
3.2.1 劃類的基本框架
3.2.2 大分類框架和小分類框架
……
第四章 字型分類
第五章 綜合分析
附錄1:賓組甲骨文字型分類總表
附錄2:各類型特徵性字型組合表
附錄3:黃天樹和彭裕商舉例號碼錶
附錄4:《合集》第1冊至第6冊非賓組材料號碼錶
附錄5:殷墟出土大字骨版刻辭的史料性質考辨
附錄6:賓組甲骨整理十五例
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